以太网发展史上的闪耀星辰

1973522日,以太网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在这40年的历程中,有一些公司在以太网技术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以太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这些公司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当人们回顾以太网的历史时,它们的名字依然会在记忆中闪现,就像夜空中闪耀的星辰。

Xerox公司

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太网。和今天的以太网不同,Palo Alto的以太网并没有一台中心设备,只是在一条粗同轴电缆上连接了多台终端设备,就像一条蔓上结了几个瓜。粗同轴电缆仅仅作为传输介质,没有外接电源。1980930DECIntelXerox司联合发布10M以太网规范,即DIX标准。198211月,DIX标准发布了第二个版本,即Ethernet II标准。19836月,IEEE 802.3工作组通过了第一个以太网标准――10BASE5标准。10BASE5标准最终由IEEE标准委员会于1985年正式发布,即IEEE Std 802.3-198510BASE5标准基于Ethernet II标准,和Ethernet II标准在技术上差别不大。10BASE5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也是10Mbps,使用的传输介质仍然是粗同轴电缆,但节点间的最长距离为500米。

Xerox公司拥有为数众多的发明创造,以太网只是其中的一项。

3Com公司

1979年,以太网的发明人Bob Metcalfe离开了Xerox,创立了3Com1982929日,3ComEtherLink以太网适配器投放市场。在EtherLink适配器推出之前,以太网设备需要外接一个MAU收发器,MAU收发器再连接到同轴电缆上。由于EtherLink适配器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收发器可以集成在插卡上,这样EtherLink就不需要外加MAU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EtherLink还采用了新的细缆布线方法,价格便宜,也更容易安装。细缆以太网的基本思想是由EtherLink设计师Ron Crane发明的,后来成为事实上的标准。3Com公司在以太网市场一度非常成功,但最终还是没落了。2010412日,3Com公司被HP收购,随后HP宣布了新网络品牌HP Networking

3Com公司的EtherLinkIBM PC的第一个ISA总线以太网适配器,这是以太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84年,3ComICL(国际计算机有限公司)HP将细缆以太网的概念提交给IEEE,不久IEEE颁布了l0BASE2标准,承认细缆以太网为官方标准。10BASE2以太网中,节点间的最大传输距离缩短为200米。

DEC公司

DEC公司诞生于1957年,是个人电脑的真正先驱,也是当时唯一能和IBM匹敌的计算机公司。1998126日,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计算机公司被康柏(Compaq)所收购,原因是财政危机。

在以太网领域,DEC公司的贡献除了DIX标准,还有网桥。DEC公司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LAN网桥,并于1984年实现了商品化。网桥可以分隔冲突域,通过级联多个网桥可以大大增大网络的传输距离。今天的以太网交换机和网桥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交换机就是多端口网桥。网桥和交换机的区别在于市场,而不在于技术。1990年,IEEE 802.1D网桥标准问世。网桥本来用于不同类型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但是由于不同局域网的差异过大,网桥似乎从来没有能够很好地工作过。连接两个以太网的网桥反倒获得了成功。

SynOptics Communications

198511月,Andrew K. LudwickRonald V. Schmidt创建了ASTRA通信公司,不久更名为SynOptics。两位创始人都曾经在Xerox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工作。SynOptics公司生产10BASE2 hubLattisNet100BASE-T 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产品非LattisNet莫属。199476日,SynOptics CommunicationsWellfleet Communications和合并为Bay Networks4年后的6月份,Bay Networks又被Nortel收购。

LattisNet设备于1987817日投放市场。和其他以太网设备相比,LattisNet的独特之处是使用无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这意味着当时建筑物中已经大量部署的双绞线可以被用于计算机网络,用户不需要再另外安装同轴电缆。

19909月,IEEE组织通过了802.3i标准,即10BASE-T标准。10BASE-T标准融合了LattisNet的双绞线传输技术和HP的多端口中继器方案。

Kalpana公司

1989年,Kalpana发布了具有7个端口的EtherSwitch EPS-700设备。之前的两端口网桥,只能连接2个局域网络,而EtherSwitch突破了这一限制。因此,Kalpana被认为是以太网交换机的发明者。1993年,Kalpana取得了另一项突破――全双工以太网。常规的共享介质以太网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工作,一条链路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全双工以太网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而大大提升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1995年,IEEE 802.3的工作组开始研究全双工标准,并于1997年通过。

Grand Junction公司

1992228日,Grand Junction成立,专注于高速以太网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同年,IEEE 802工程组召开全体会议,其中一项议程就是高速以太网。Grand Junction的高速以太网方案,遇到了强大的对手HP公司。HP公司的方案是“优先级请求存取法”,该方案中MAC层被重新设计。IEEE组织为HP的方案另成立了802.12工作组。对于IEEE的做法,Grand Junction很快做出反应,和业界多家公司成立了“快速以太网联盟(FEA)”,扯起了“基于原以太网标准的100Mbps以太网方案”的大旗。1993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Swi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真正得以应用。随后,快速以太网联盟的成员公司IntelSynOptics3ComBay Networks等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HP阵营日渐式微。

1995年,IEEE 802.3u标准发布,Grand Junction公司的快速以太网方案最终胜出。如果没有Grand Junction,今天的以太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参考资料:

1.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Rich Seifert;译者:郎波/黄东泉

2. www.wikipedia.org


本文出自 “网络工房”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桥,全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