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5/60755.htm 来源:cnbeta 作者:Linux
Linux公社(LinuxIDC.com)编者按:针对《桌面Linux必亡!开源免费竟是最大缺点? 》有网友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大家自己看看吧。
我相信很多人早就候着这个标题了,但比起想其他花哨的标题,不如在文章里多一点干货,所以我就不改了。Linux在桌面市场进展不大,甚至举步维艰是事实,但原因和文章说的关系不大,更不能说明桌面市场将永远是Linux的短板。我不打算逐条反驳其观点,而是将对Linux的主要的指责提出来,一一分析。现在让我们重新数数Linux的几宗罪。
1. 版本混乱
Linux有数百种发行版,大的发行版还有许多变种,这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初学者无所适从。但另一方面,真正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发行版,屈指可数,不过是Debain/Ubuntu/Mint,Fedora,SUSE系列等几种。再往下数,Arch,Mandriva,Gentoo,许多人已经听都没听说过,而它们甚至还是Linux发行版里名列前茅的几个。版本混乱的程度,远比人们想象得小。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不同发行版之间的差异,远没有许多人想象中的大。大部分都只是默认配置,默认安装的软件包,以及软件包管理系统的差别。这些差别,熟悉其中一个Linux之后,克服他们并不困难,就像当年做数学证明题时,可以用“易得”“不难看出”略过的部分一样容易。
其三,Windows XP衍生了无数修改版,比如蕃茄花园,比如雨林木风,比如深度。界面,配置,也都被修改得五花八门,大量的人安装的也都是这些修改版,为什么没有人指责Windows版本混乱呢?这并不公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指责Linux版本混乱之前,你认真地研究过任何一个发行版吗?你是想尝遍天下的系统,还是想在一个系统下安定地运行呢?我相信任何一个能让Linux外行都听说过的发行版,一定足够支持你的日常使用。
2. 难于学习
在你说Linux难学之前,我先要说,电脑和操作系统,本来就不是易学的。某些系统易学,那是相对的,正如苗条的MM的体重轻,也是相对的一样。再轻,让你抱着爬楼梯直上三楼,你多半也会累得半死吧。
如果你只想在图形界面下将Linux当成Windows替代品来使用,那么Linux一点也不比Windows难学习。现代的Linux的图形界面,早已度过了那个粗糙,丑陋,不知所云的原始年代,无论是美化程度,还是健壮程度,都有了长足地进展。作为日常使用的桌面毫无问题。许多“难学”的部分,不是难学,而是因为Linux和Windows不同,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Linux没有开始菜单,比如Linux没有盘符。但Linux下每种图形界面都有应用程序列表,每个分区都有挂载点,不会因此让任何事情在Linux下无法实现。
如果你确实想学习字符命令行界面,学习Linux的高级功能,那么你没有任何立场指责Linux难学。在反驳之前,你应该先翻一翻Linux服务器维护人员的薪水,顺便还可以再想想你学习Windows的注册表,服务列表,Event Log,Active Directory,以及控制面板、管理工具里各种配置,日积月累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你学习Linux又用了多少时间。
最后我还忍不住想多吐几句槽。会用Windows的人有多少?真的很多吗?如果真的那么多的话,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给MM修电脑的好人?磨破嘴皮子,汗流浃背,不过是为了杀掉几个病毒,或者安装一个软件,或者修改一个简单的设置。重装系统都可以算巨型工程了。会用Windows的人,很多吗?很多吗?真的很多吗?
3. 硬件支持差
这一块是Linux的短板,虽然短的并不严重。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大多数硬件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但对于最新的硬件,驱动发布的速度是不及Windows的。幸运的是,现在的大部分发行版提供Live CD,你可以首先尝试一下其与自己的硬件的兼容性,再作是否安装的决定。专门提一句,目前显卡一般已经不成问题,尤其是Linux版本发行于显卡上市之后的时候。比较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在笔记本的电源管理(浪费电池电力)等处。
4. 软件支持差
软件支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软件数量质量,一个是软件安装卸载的方式。
如果你一定要用Photoshop或者IE,那Linux暂时没法满足你。虽然使用Wine等模拟方式,可以运行IE,但效果并不好,至少许多网银系统很困难。这是Linux的一个弱点。大规模商业软件缺乏。
目前的情况是,Linux不会完全欠缺某方面功能的软件,但主要是使用开源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商业软件很多时候是缺乏的。比如Linux中使用GIMP来编辑图形,使用Firefox或者Chromium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将商业软件引用Linux需要非常多的工作,目前的进展还不大。对Linux有兴趣的人需要注意这一点。但现代的Linux决不会欠缺到缺乏日常使用的必须功能。浏览器,电子邮件,下载器,音乐视频照片文本等数据的基本处理,都完全可以用。
另外一个必须要求用户忍受的缺点是Linux许可证带来的问题。由于GPL许可证的原因,一些常用软件不可以直接包含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里,比如MP3解码器,比如Flash。在Linux下安装它们并不困难,它们只是不能集成到系统里。
几个国内非常依赖的软件目前没有Linux版。QQ的Linux版万年不更新,已经成了渣渣,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是Web QQ。网银最好回Windows来办理。
许多人习惯于指责Linux下安装软件困难。放在以前,或许是有点道理的,现在则完全反过来。安装软件真正更方便的是Linux而不是Windows。
Windows下安装软件的方式总是网上下载,或者从光盘里寻找安装程序运行,然后按照安装向导的指示一步一步来。大部分时候,就是一路“下一步”。
Linux下,过去的办法是使用命令行。这被许多人视为非常难学,对用户毫不友好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也有很明显的优点。只要你有网络,或者Linux发行版的安装光盘,那么你只需要知道这个软件的名字,一条命令直接安装完成。Linux的软件管理系统,自动搜索软件包的位置,然后将他们从网络,或者安装光盘里找出,安装。不需要你自己逛下载站,或者浏览器安装光盘。
现代的Linux发行版,则提供了最好的办法: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管理系统。这样一来,用户可以直接从图形界面里搜索所有可以安装到系统的软件,选中想要的软件来安装。一方面,继承了一步完成的优点,另一方面将不再需要你记忆任何命令。这将是比前两种办法都优秀的好方法。如果你不信的话,琢磨一下虽然臭名昭著,但是非常流行的某些“电脑管家”,想想他们在小白用户里多么受欢迎就知道了。而Linux发行版的包管理系统,比他们只好不差。如果你认为这种东西对你来讲仍然“不友好”,“难学”,那我很怀疑你连Windows都不会用,是需要请别人吃顿饭来帮自己修电脑的那类人。
5. 技术支持差
我相信95%以上的国内的Windows用户根本记不起来微软的客服电话号码。大部分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自己上网搜索解答,或者寻求周围人的帮助。Linux出问题时,找到懂的人的可能性小了许多。而上网搜索答案的话,只要你善于搜索,常见问题的答案不算难找(不过可能找到的是英文版本)。总的来说,Linux下遇到疑难杂症,很可能要靠自己解决,而常见问题,一般还是能找到答案的。
6. 没有游戏
游戏其实属于软件的一部分,但还是单拿出来说一下比较好。如果你想拿i7 2600K + GeForce 680来扫雷(笑)的话,Linux倒是没什么问题,我个人的扫雷最快纪录(高级112秒)还是在Linux下打出来的。但如果想玩星际2的话,还是免了吧。游戏是典型的大型商业软件,愿意给Linux开发游戏的商家是非常少的,虽然利用Wine模拟可以运行一部分,但仍然不推荐。
7. 稳定性差
我不区分内核稳定性和上层的图形界面的稳定性,这区别对用户没有意义。不过我要说,大概从10年开始,Linux无论哪里都已经相当稳定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代的Windows不是那个动不动蓝屏和非法操作的系统,Linux也不是那个图形界面经常崩溃出错,然后让你从命令行来修复的系统了。偶尔的应用程序出错是会有的,但这是哪种系统都免不了事情,是不是?
8. 没人用
有多少人在用Linux,在用它们做什么?我没有作过统计,但我有自己的经历在。我曾经供职的一个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Web站点,开发人员使用的机器,全部是Linux。全公司只有财务等少数几台电脑是Windows。在这个Linux系统下,全部开发、管理工作,互相之间的联系,资料查阅都毫无问题。Linux是有完整的作为一台桌面电脑中唯一的操作系统的品质的。当然了,如果你想使用Linux下目前没有的软件,那还是不要使用Linux。这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及。
9. 毫无前途
我只说一句话:毫无前途的事情,不会有这么多人,开着这么多家公司,花着这么多钱在做。对于有本事开公司的人,不应该认为他们比大多数普通人更蠢吧。
结语:
许多人要问,Linux输在哪里?这问题本身就认为Linux已经输了。桌面Linux,一如ARM处理器,是后起之秀,是在挑战一个已经相当成熟,稳固,优秀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很棒的,而且有其完整的生态、商业体系在支持,挑战者如果没有绝对的压倒性的优势,不可能迅速击败他们。但Linux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前进,一直在趋于完善,一直在受到各种批评和赞扬,一直能够给其他桌面系统以竞争的压力。作为以自由、开源、传播为目的的系统,只要这些一直在,Linux就不是失败者
本篇文章来源于 Linux公社网站( www.linuxidc.com) 原文链接: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5/60755p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