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不是昙花一现

RAID 2.0+、芯片技术、IP互联技术,华为不仅要用这些创新的专利技术向传统存储发起挑战,更要以分布式设计、横向扩展、软件定义等新理念为指导,实现面向客户的创新,解决海量存储时代的新问题。

  存储是华为企业业务的重要支柱和助推器。基于对存储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在存储技术和市场上的多年积累,华为明确提出要做传统存储的革新者,与客户携手走向未来。

  华为存储不是昙花一现

  如果从2002年华为涉足存储研发开始算起,华为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在华为坚定不移地走向企业业务市场后,华为才在存储领域真正实现了厚积薄发,这一点从近两年一些国际市场分析公司的统计报告中可见端倪。

  《2014 Q1 IDC中国外部磁盘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华为存储实现逆市增长,在众多国外大牌存储厂商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华为存储业务的整体收入增长97%,在国内外厂商中一枝独秀。虽然从全球收入来看,华为存储业务只在全球主要的存储厂商中位列第十,但无论从整体收入的增长率,还是从SAN、中低端存储、高端存储等细分业务的收入增长率来看,华为都排名第一。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华为存储要以速度赢得市场,并抢占先机。

  在华为强势进军企业业务市场之后,华为存储业务有了更强大的支撑平台和坚强的后盾,这为华为存储业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华为存储的全面爆发始于2013年。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华为存储整体销售收入达到5270万美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虽然这个数字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是中国存储厂商在全球市场上崛起的一个信号。以前,在国际市场分析公司发布的统计报告中,中国存储厂商通常都被归入“Others”一类。但是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华为存储以其亮眼的业绩打破了这一常规,并一跃而进入国际主流存储厂商的阵营。

  2013年,在Gartner的魔力四象限中,华为存储已经无限接近挑战者象限。华为在全球存储市场上的积极表现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客户的购买信心。Gartner曾经评价说,华为很有希望成为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的领导者。

  受到国际主流存储市场的认可,华为存储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这一突破对于华为存储乃至所有中国存储厂商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过去十多年中,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存储厂商一直卧薪尝胆,希望在存储的核心技术、销售、市场、品牌等多个层面实现对国外厂商的全面超越。如今,我们又站在IT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化、移动化给中国存储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存储厂商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从2013年到2014年,华为存储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各细分市场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IDC的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华为存储在中国SAN存储市场上收入排名第三,增速第一;在中国中低端存储市场上收入排名第二,增速第一;在中国高端存储市场上收入排名第四,增速第一。由此可见,华为存储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后劲十足。

  华为存储的DNA

  人们都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兴起,给了国内外厂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对于中国存储厂商来说,如果想抓住这个机遇,缩小与国外存储厂商之间的差距,甚至实现超越,关键还是要看技术与产品是否过硬。十多年的存储研发积累让华为存储在实现对传统存储的革新时更加有底气。

  从2002年开始存储技术研究以来,在过去12年中,华为用于存储研发的资金累计已超过20亿美元,全球300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遍布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并在美国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大学设立了联合实验室,探索存储新技术的发展。此外,华为还投资两亿多美元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兼容性实验室。正是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RAID技术、芯片技术、IP互联技术、存储操作系统、系统整合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华为才能在存储市场上取得今天这样的优异成绩。华为存储有能力在底层存储技术上实现创新,这体现了华为存储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他很多存储厂商力所不能及的。

  华为存储在底层技术上的创新主要包括数据算法和芯片的创新:数据算法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RAID2.0+分布式数据算法、Flash算法、高可用节点Scale-out算法、大数据节点Scale-out算法等;芯片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多协议融合芯片、协处理芯片、64位ARM处理器等。

  举例来说,华为存储RAID 2.0+技术的本质,是将单个硬盘切成小块,在存储池的硬盘中随机抽取一些小块来做冗余,这样一来,一块硬盘上的不同小块就和不同硬盘产生了冗余。当某个硬盘发生故障时,其上的不同小块的数据就可以由存储池中不同的硬盘来恢复,因此修复工作覆盖了全部盘。RAID 2.0+不再采用热备盘技术,而是在每个硬盘上预留一部分空间用于修复数据,这就让原来不工作的热备盘参与到了日常工作中,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性能,降低了硬盘的负荷,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从公司战略层面看,存储是华为企业业务未来主要的增长点。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产业变革给华为进入存储领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国外市场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存储硬件及其服务市场的规模约400亿美元,再加上软件、咨询等其他业务,市场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这对华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从过去多年在通信市场上获得成功的经验看,华为擅长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在软硬件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正是做存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存储市场给了华为一个可以充分施展的空间。

  革新者的战略眼光

  IDC的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华为存储业务的收入在中国市场上位列第三,仅次于EMC和IBM。在中国市场上,华为存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领导者。但是,销售数字与市场排名并不是华为存储最终追求的目标,成为传统存储的革新者才是华为存储持续创新并不断超越自己的真正动力所在。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带来的新挑战,IT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支持业务的多样化,从容应对数据爆炸,不断突破性能瓶颈,同时降低管理的复杂性。具体到存储层面,安全可靠、按需供给、简单高效是存储未来的发展方向。

  顺应这一趋势,华为为未来的存储架构赋予了新的特征:软硬解耦、模块解耦、软件定义、接口开放。所谓软硬解耦,是指存储架构应该是软件与硬件分离的。在此基础之上,华为以统一的虚拟化的OceanStor OS为核心,可以实现功能模块的解耦。

  未来,存储功能将由软件定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华为认为,无论是主存储还是备份,也无论是SAN还是NAS,各类存储都将由软件定义。软件定义存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且已经落地为具体的产品,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存储类别。硬件定义也好,软件定义也罢,其实各类存储产品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同的定位。华为存储最关心的还是用户的需求,即业务驱动。5月15日,华为在北京发布了OceanStor企业统一存储V3系列。相对于前一代产品,华为V3系列统一存储采用了更先进的硬件,比如业界首家使用Intel ivy bridge CPU,提升了端到端数据总线带宽,同时使用了IOC融合接口卡,一些关键的芯片也是华为自己研发的。V3系列统一存储实现了NAS与SAN的融合、高中低端存储的融合、性能和容量的最佳融合、主存储与备份的融合、异构存储设备的融合。对于V3系列来说,融合只是手段,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是华为自主开发的存储操作系统。软件的融会贯通最终将突破硬件的藩篱,实现存储由业务驱动的理想。

  华为之所以能在企业业务市场上实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为始终坚持“被集成”的策略――华为提供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让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客户可以在华为的平台之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方案集成。在存储方面,华为同样坚定不移地执行“被集成”的策略,开放存储平台接口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实现面向多种业务场景的深度集成。

  今年6月,华为在青城山举办了海量存储创新论坛,携手国内外的知名厂商、学术和研究机构、客户代表,就面向IP技术的海量存储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分布式设计、IP互联、横向扩展等是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问题的关键技术。IP化的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为行业客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可靠、高效的存储平台。华为希望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IP化的海量存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作为企业级存储市场上的革新者,华为存储必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据悉,华为存储已经在做全面的产品预研。存储软硬件的解耦与存储介质的创新是华为存储重点关注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储,华为,Gartner,革新,OCEAN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