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技术中的真集群和伪集群

  集群这个词在网络中用的非常广泛,很多场景中所说的集群实际上是和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划等号的。因此在部署时出现了HA  AA  N+M这样的相关技术,一台设备的业务出现故障,ip漂移到另一台备份设备来接管。但就负载均衡而言,这样的主备技术应该和集群技术区分开来。


  我们部署负载均衡并不仅仅是这样的主备可靠性,性能的巨大提升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一个虚拟的业务之下是许许多多的服务器,负载均衡把请求均匀的分发下去,所有的服务器共同工作处理相同的业务,性能随着服务器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叠加。显然,这通过ip漂移是无法实现的。


  对负载均衡设备本身也同样,传统上一台设备性能不够,只能做很大的动作更换更高端的设备来完成。而集群技术为我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用简单的加号把性能无缝提升。从单台运行的主备切换到两台共同处理业务的集群,再加一台 再加一台.....

wKioL1XgF8-TqvDVAAChD7x22xs493.jpgwKiom1XgFbXSCb46AACkJUfwz6k418.jpgwKioL1XgF9CxKb-RAAD37MsuZFg475.jpg


 这时大家会想到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随着设备越来越多,最麻烦的事情就是管理:我们是不是需要到每台设备上做配置?是不是每个业务都要分配由哪台处理哪台备份?是不是要经常处理同步的问题?

   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应该需要。



下面我们来看视频中是如何实现的:



 视频用中了20台NetScaler MPX21500形成一个集群,用16台共同处理业务,而四台留作备用,如果业务到了16台处理的峰值而有设备出现故障时备用的设备可以无缝接替。在多合一后,集群Cluster即是一台虚拟的大设备,登入界面就可以看到所有设备所有接口,统一管理:


wKiom1XgCp2zpStqAAEoExS3L6Q207.jpg


   

  而接口命名被添加了一个元素,之前每台设备的 10/8接口被加上了节点号,变成了 1/10/8  2/10/8  3/10/8.....仿佛一个机框设备在不断往上插入板卡一般。因此在配置服务、vip等元素时,也和管理一台设备毫无区别,配置后立即同步到所有设备,和一台设备毫无二致。


   目前的Cluster技术最多可以叠加32台设备,性能达到3.5T以上。视频中的demo使用的是21500,标称吞吐为50G,16台叠加能达到大约50G*16的性能。demo中对一个单独的VIP的测试流量大约在750-760G,可以看到NetScaler的CPU资源还有20%多!


   Cluster是2012年 NetScaler 10.0 就推出的技术,是三向扩展“Triscale”技术的其中一个方向:向外扩展。4年过去了,随着用户不断使用各种新的特性被提出并且实现,如今仍不断在每个新版本中进化更新,未来的文章我们再继续深入讨论。



@NetScaler_Insight

你可能感兴趣的:(负载均衡,集群,服务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