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 笔记

linux的防火墙功能是由内核提供的,在版本2・4与2・6主要使用iptables防火墙机制。
ipbables利用的是数据包过滤机制,所以它会分析数据包的表头数据。根据表头数据与定义的规则来决定该数据包是否可以进入主机。也就是说,拿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比对”预定义的规则内容,若数据包数据与规则内容相同则进行操作,否则就继续下一条规则的比对,重点在比对与分析顺序。
iptables是由多个表格(table)组成,每个表格都定义出自己默认的策略与规则,且每个表格用途都不同。
在默认情况下,linux的iptables至少就有三个表格,包括管理本机进出的filter、管理后端主机的NAT、管理特殊标记的mangle。还可以自定义额外的链
 
每个表格与其中链的用途分别如下:
INPUT:主要与数据包想进入linux本机有关
OUTPUT:主要与linux本机所要送出的数据包有关。
FORWARD:与linux本机没有关系,它可以将数据包转发到后端的计算机中,与NAT和table相关性很高。
NAT:这个表格主要用于来源地与目的地的IP或port转换,与linux本机无关,主要与linux主机后的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相关。
          PREROUTING:在进行路由判断之前执行的规则(DNAT/REDIRECT)
          POSTROUTING:在进行路由判断之后执行的规则(SANT/MASQUERADE)
          OUTPUT:与发送出去的数据包有关。
mangle:这个表格主要是与特殊数据包的路由标记有关,早期仅有PREPOUTING及OUTPUT链,从kenrnel2.4.18之后加入了INPUT及FORWARD链。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