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用救亡一词,我觉得一点不为过
我把一些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名家作品 在这里展示给大家。 作者有马相伯,鲁迅,李大钊,叶圣陶,
胡适,老舍,巴金,梁实秋,吴晗,李敖,毕淑敏,曾颖等等等等。
――――――――――――――――――――――――――
(一个睿智者对一个民族的日常审查,最简约朴素的言语触及最根本的问题,这篇文章 创作于1935年,
看完后想一想 那时和现在的状况有何不同?)
中国人的心理 作者:马相伯
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肯努力,说白些,就是好吃懒做。从这一种心理发展下去,便是亡国
亡种的心理。大家都是各顾其私,只要自己过得衣食饱暖,什么国家社会,什么公共福利,皆一概不管
。就是对于国家现状抱着忧虑,表示不满的,也只是在那里嗟叹或希望“天生圣人”来替他们打江山。
这里我要说件故事――
据说,有两个叫化子在那儿“各言尔志”,一个说,假使我发了财,我买它五百石米,我睡在米堆里
;饿的时候左边吃一口,右边吃一口,多么快活!另一个说,假使我发财,我一定买它一大堆棉絮,我
睡在棉絮上头,左边冷了,向右边堆里钻钻,右边冷了,向左边堆里滚滚,岂不温暖一世!――这是一
件。
又有人说:有一大群虾蟆在池塘里商量,说蚂蚁有王,蜜蜂也有王,为什么我们不要一个王,于是大
家就朝着天乱叫,叫得上天不安,从天空里降下一个大木板下来!落在水面上,把这一群虾蟆吓得屁滚
尿流,个个都伏在水底,不敢出头。其中有一个胆大的跑出水面,跳在木板上,以为很得意,大叫起来
,其余的虾蟆也都相继跳到板上,乱叫起来,上天听得不耐烦,道,这些东西真讨厌,它们要个“王”
,好!就降了一条赤练蛇下来。这条赤练蛇下来以后,便把那一群虾蟆吞得干净。凡事之不能自救,不
肯牺牲,而只希望外力来拯救者,皆虾蟆之流,叫化子之续也!
―――――――――――――――――――――――――――
(“求官导师”对官场“潜规则”的深刻批判)
求官六字真言 作者: 李宗吾
求官六真言:空、贡、冲、捧、恐、送。其意义如下:
一、空
即空闲之意,分两种:一指事务而言,求官的人,定要把一切事放下,不工不商,不农不贾,书
也不读,学也不教,一心一意,专门求官。二指是时间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今日不
生效,明日又来,今年不生效,明年又来。
二、贡
这贡字是借用的,四川的俗语,其意义等于钻营的钻字,“钻进钻出”,可以说“贡进贡出”。
求官要钻营,这是众人知道的,但是定义很不容易下,有人说:“贡字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我说:
“这错了!只说得一半,有孔才钻,无孔者无奈之何?”我下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无孔也要钻。有
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
三、冲
普通所谓之“吹牛”,四川话是“冲帽壳子”,冲的功夫有两种:“一是口头上,二是文字上,
”口头上又分普通场所,及上峰的面前两种,文字上又分报章杂志,及说帖条陈两种。
四、捧
就是捧场的捧字,戏台上魏公出来了,那华歆的举动,是绝好的模范。
五、恐
是恐吓的意思,是及物动词,这个字的道理很精深,我不妨多说几句。官之为物,何等宝贵,岂
能轻易给人?有人把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生效,这就是少恐字的功夫:凡是当轴诸公,都有软处,
只要寻着他的要害,轻轻点他一下,他就会惶然大吓,立刻把官儿送来。学者须知:恐字与捧字,是相
互为用的,善恐者,捧之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峰面前说的话,句句是阿谀逢迎,其实是暗击要
害,上峰听了,汗流浃背。善捧者,恐之中有捧,旁观的人,看他傲骨棱棱,句句话责备上峰,其实受
之者满心欢喜,骨节皆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大匠能人与规矩,不能使人巧,”是在求官的
人细心体会,最要紧的,用恐字的时候,要有分寸,如是过度了大人们恼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
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这又何苦乃尔,非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恐字不能轻用。
六、送
即是送东西,分大小两种:大送,把银圆钞票一包包的拿去送;小送,如春茶,火肘,及请吃馆
子之类。所送的人,分两种:一是操用舍之权者;二是未操用舍之权,而能予我以助力者。
这六字做到了,保管字字发生奇效,那大人先生,独具才思,自言自语:某人想做官,已经说了
许久(这是空字的效用),他和我有某种关系(这是贡字的关系),某人很有点才智(这是冲字的效用
),对于我很好(这是捧字的效用),但此人有点歪才,如不安置,未必不捣乱(这是恐字的效用),
想到这里,回头看看桌上黑压压的,或者白亮亮的堆了一大堆(这是送字的效用),也就无话可说,挂
出牌来,某缺由某人署迎。求官到此,可谓功行圆满了。于是走马上任,实行做官六字真言。
――――――――――――――――――――――――――――――
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人 作者:叶风
要是由电工换一个烧坏的灯泡,需要几个人?
答:只需要一个人,可是当你找他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
要是由评论家更换呢?
答:需要两个人。一个换灯泡,另一个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要是由一个父亲来更换呢?
答:需要三个人。他会命令妻子扶凳子,儿子打手电筒。
要是由诗人更换呢?
答:需要四个人。一个咒骂黑暗,一个点亮蜡烛,一个在缅怀光明,一个换灯泡(不一定能完成)。
要是由警察更换呢?
答:需要五个人。一个负责封锁、保护现场,并拉响警报,一个登记备案,至少两个追查灯泡坏的原因
并设置警卫,剩下的一个更换灯泡。
要是由官僚来更换呢?
答:需要……我也不知道会需要多少个人。他们会让父亲带着妻子、儿子到管理部门陈述灯泡毁坏经过
,并笔录备案,签字画押。然后他们会命令警察调查取证,核实灯泡毁坏缘由,对该事故分析鉴定。电
工需提供灯泡可能自然烧毁的理论材料及自己当初安装灯泡的布线图及详细操作过程,以证明自己操作
正确规范,并就擅离职守写出书面检讨。
最后官僚还要召开领导碰头会、部门负责人分析讨论会及基层扩大会议等3次会议来研究解决更换灯泡的
问题,并将更换灯泡的具体安排以文件形式下达,层层落实:A负责将灯泡回收;B批准关于购新灯泡的
申请,C、D、E等若干人办理手续,R负责将采购单交给采购部门,U验收灯泡,V报销发票,W检查督导…
…
评论家也不会闲着,他们会就该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作出评论、分析、预测……
诗人也会忙碌。他们会围绕着该事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撰写诗歌,或诅咒黑暗,或怒斥腐败,或赞美
光明,或颂扬廉洁。总之,诗人总会将该事件推广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很痛快很敏捷很干净利落地一个人独立将烧坏的灯泡在最短时间里轻松地换掉呢?
答:有。准女婿在未来丈母娘家的时候!
――――――――――――――――――――――――
(揭露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富人区 作者:冯骥才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看富人区。富人区就是有钱人的聚居地。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
区,好似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优雅、宁静、舒适,真如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个
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
。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的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原来日本人也有这种爱好。日本的富人区
,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人的那个问题,便问
日本朋友:“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
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
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中说到他们的城市发展得很快,已经出现国外那种“富人区”了。
我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形,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了大狼狗。我无
意中再次想到问过美国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拿来问他:“有没有人去富人区参观?”
“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这位南方朋友说。
“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我听后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