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类路由协议

一、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一般路由器支持多种路由选择协议,例如静态路由、RIP、IGRP、RIPv2、EIGRP、OSPF和BGP等等。这些路由选择协议可分为有类路由选择协议和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1.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一般把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GRP)等称为有类路由协议。在有类路由选择协议中,只在路由器之间传送路由和它的度量值,对每个转发报文,路由器从报文中取出目的地址,各路由器通过下面2种方法判定目的地网络掩码。 (1)如果有一个接口连到目的地网络,则使用此接口的网络掩码。隶属网络的所有子网的大小必须相同。 (2)否则,使用对应目的地址类的网络掩码。A类网络使用8位掩码,B类网络使用16位掩码,C类网络使用24位掩码。 根据设置掩码的规则,除去目的地址中的“局部操纵”位,在路由选择表中查寻产生的网络地址,转发报文。因为路由选择基于IP地址类(有A类、B类、C类和D类等4类)或与之相连的网络接口来决定远端网络使用的掩码,从而决定目的地的网络地址,故此类路由选择协议被称为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当RIP把R1的路由表中的条目封装到update包中,并且从一个接口发出去时
RIP要对路由表中的条目进行筛选汇总,此筛选汇总的规则如下:
检查条目是否与发送端口属于同一主网
       1)若否,则该条目自动被汇总成主类网络,然后封装到update包中(不带掩码)
       2)若是,继续检查条目是否与发送接口的掩码长度一致
              a)是,发送该条目(不汇总,不带掩码)
              b)否,直接忽略
 
可以看到R2己经通过RIPv1从R1哪里学习到了两条路由条目,并且还有掩码,该掩码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当R2接受到从R1哪里传来的两条路由更新(这两条路由更新是不携带子网掩码这点已经毋庸置疑)并把它放到路由表中之前要做一些处理,该处理的规则如下:
将接收到的路由条目和接收接口的网络地址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主网络
      1)处于同一主网络,直接将接收接口的掩码赋予该条目
      2)不处于同一主类网络,首先查看路由表中是否存在该主网络的任一子网
              a)不存在,赋予该条目一个有类掩码,同时写入路由表
              b)存在,忽略该路由条目,直接丢弃


2.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RIPv2、EIGRP、OSPF和BGP等是一些比较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们在路由更新过程中,将网络掩码与路径一起广播出去,这时网络掩码也称为前缀屏蔽或前缀。例如,如果C类IP地址192.168.1.0的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可标识为192.168.1.0/24。由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送掩码(前缀),因而没有必要判断地址类型和缺省掩码,这就是无类地址及无类路由选择,也是目前Internet上所基于的路由选择协议。

     在无类路由中,IP地址之间不再有类型差别,如A类地址、B类地址或C类地址等之分,所有地址都由前缀来决定用于网络标识的位数,IP地址不再归属于某一个类,取而代之的是将它们看作一个地址和掩码对。通过使用无类路由,用户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IP地址空间,从而避免浪费宝贵的IP地址资源。另外,新的IP编址标准IPv6也使用无类路由协议,通过使用无类路由,有助于向下一代IP协议过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使用无类路由协议,用户在子网化时非常方便,尤其是可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进行子网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路由,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