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C++大会上,Herb Sutter做了C++无锁(译注:lock-free,意为不使用锁来保持代码的同步)编程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解释了无锁编程的基本概念,并用三种算法展示了无锁技术。本文是他演讲重点的概要。
Herb首先指出了无锁代码的优势:
但是无锁编程不是万能药,因为无锁算法实现起来更复杂,它也有潜在问题,比如竞争(contention),这会极大地影响性能。从这一点出发,Herb引出了他的第一条强烈建议:
以下是考虑无锁算法的时候需要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为达到这些目的所用到的基本技术有:
在C++ 11中,你可以使用atomic<T>
来实现这种操作,这有两大优势:
关于atomic
的一些要点如下:
atomic
通常是通过平台特定的操作来实现的。atomic
对象必须要初始化(否则会包含垃圾数据)。atomic
对象的状态有可能来回发生变化。例子:两次检查的加锁(double-checked locking)
Herb给的第一个例子是如果保证一个全局对象只被构造了一次。
核心思想是:用一个锁来保护原子写操作,但是让原子读操作处于无锁状态。这样只有在各个线程竞争初始化这个单例(singleton)的时候才可能发生阻塞。算法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实例的指针共检查了两次,加锁前和加锁后:
atomic Widget::pInstance{ nullptr }; Widget* Widget::Instance() { if (pInstance == nullptr) { lock_guard lock { mutW }; if (pInstance == nullptr) { pInstance = new Widget(); } } }
例子:生产者——消费者
Herb描述的第二个例子是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算法。他先描述了传统的使用锁的解决方案:
使用无锁技术对这个算法做第一种改进,通过atomic
变量来访问单向链表。这样可以使生产者一次性放完它的东西,然后通过原子性地修改队列的头指针来通知消费者。消费者的实现不变。
然后,我们考虑完全无锁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算法的思想是,生产者要去填满一定数量的“槽(slot)”。当生产者有一个新任务要处理,它会去检查是否有空闲的槽,并把要处理的任务放进去。在下面的代码中,slot是一个atomic
变量:
curr = 0; // 第一阶段:生成任务 while (ThereAreMoreTasks()) { task = AllocateAndBuildNewTask(); while (slot[curr] != null) curr = (curr+1)%K; slot[curr] = task; sem[curr].signal(); } // 第二阶段: 把邮箱置为done状态 numNotified = 0; while (numNotified < K) { while (slot[curr] != null) curr = (curr+1)%K; slot[curr] = done; sem[curr].signal(); ++numNotified; }
对于消费者来说,代码更简单:
myTask = null; while (myTask != done) { while (myTask = slot[mySlot]) == null) sem[mySlot].wait(); if (myTask != done) { slot[mySlot] = null; DoWork(myTask); } }
消费者等待信号量,直到槽里面有任务为止。任务来了,消费者把它拿出来,并清空槽,然后开始处理任务。这就是把任务处理放到关键区(critical section)之外的思想。但是如果消费者处理得比生产者慢,那么在任务处理完之后再释放锁比较合理,这样,当消费者忙的时候,生产者就不会再去填充同一个槽,而是去找另外一个空闲的槽。这表明了,你的设计决策会对业务吞吐量/可扩展性(throughput/scalability)和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之间的取舍产生微妙的影响。
例子:单向链表:
单向链表可能是最简单的数据结构之一了,在这个例子中只支持四种操作:构造(construct)、销毁(destroy)、查找(find)、前插入(push_front)。
Herb提出的无锁实现使用了atomic<Node*> head{ nullptr };
来访问链表头。唯一有可能导致并发问题的操作是push_front
操作,它的单线程版本有可能是这样的:
template void slist<T>::push_front(T t) { auto p = new Node; p->t = t; p->next = head; head = p; }
这个代码有问题,因为它在设置新的head
值的时候可能会引入竞争。使用compare_exchange来写head,我们可以修复这个问题,代码如下:
template void slist<T>::push_front(T t) { auto p = new Node; p->t = t; p->next = head; while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p->next, p)) {} }
这里,我们不停尝试交换head
和p
的值,直到成功为止。在无锁的代码中,使用compare_exchange_weak
很常见。它通常用在循环内,在循环外则使用compare_exchange_strong
。
而当我们要实现一个移除节点(pop)的操作时,更多的问题就来了。移除操作会删掉链表中的第一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复杂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返回的对象指针有可能很快被另外一个线程释放掉。这个问题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ABA问题,Herb随后深入细节,讲述了它在特定的环境下是如何发生的。
C++ 11为这个问题给出了优雅的解决方案,不再使用原始的指针,而是用shared_ptr
来取代。用伪代码表示的实现如下:
template struct Node { T t; shared_ptr<Node> next; }; atomic<shared_ptr<Node>> head; public: slist() =default; ~slist() =default; class reference { shared_ptr p; public: reference(shared_ptr<Node> p_) : p{_p} {} T& operator*() { return p->t; } T* operator->() { return &p->t; } }; auto find(T t) const { auto p = head.load(); while (p && p->t != t) p = p->next; return reference{move(p)}; void push_front(T t) { auto p = make_shared<Node>(); p->t = t; p->next = head; while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p->next, p)) {} } void pop_front() { auto p = head.load(); while (p &&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p, p->next)) {} } };
这里用到的技巧是,返回的指针被指定为一个shared_ptr
,这样我们不需要再特别关注指针被意外删除的情况。
这种实现展示了一种很好的属性叫线性化,它可以使一组互相交错的操作看起来像是顺序执行的一样。
演讲的最后部分讨论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来衡量一个程序的行为,以及它可以从无锁的实现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查看英文原文:Lock-free Programming in C++ with Herb Su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