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中国工程师四火谈论工程师文化

四火是Amazon中国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他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工程师文化的文章。

文章开头,四火认为很多人对于工程师文化的理解很片面,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工程师文化:

  • 首先,这个世界上大部分软件公司采用工程师文化的模式来运作的话,都会死得很惨。
  • 其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号称工程师文化的软件公司,都只是号称号称而已。
  • 最后,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成功和伟大的软件公司,都不是工程师文化的。

接下来,他说明了自己眼中的工程师文化应该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世界上能真正有所谓‘工程师文化’的企业寥寥无几。”

第一点:Just Do It

“身体力行”。我把它放在第一条的位置。什么是身体力行?

  • 创始人Mary Wagner要亲自使用玫琳凯化妆品,以保证质量一流;
  • Zuckerberg亲自评审Facebook的代码;
  • Linus说:“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企业的核心人才不应是这些指点江山的指挥者,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者,是那些动手去做的工程师,并且是那些习惯于马上去做的人。“马上去做”往往可以诞生许多创新的点子,因为这些点子转瞬即逝。

……

工程师文化,不是只有权力的一面,它对工程师的要求,是每个人都要足够能干,都要做许多的事。

“足够小的团队”,是四火眼中工程师文化的第二点,他又举了Facebook的例子:

Facebook自己总结的工程师文化包括这三点:

  1.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2. Huge Impact with Small Teams
  3. Be Bold and Innovative

小团队的好处,在于灵活、快速,极大减少沟通和交流的成本。不用投票,少发邮件多喊话,说做就做。

在举出37Signals例子之后,四火问道:

做出伟大的产品,一定要兴师动众吗?

第三点,是“工程师的决策权”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的决策权。产品的决策权反映了公司对于工程师对产品观点的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

……

要让工程师去决策产品做成什么样子,工程师必须能够直接和客户接触,否则主人翁意识无从谈起。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工程师文化的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产品对于工程师来说,就在身边,感触丰盈,理念和想法就很多。

另一方面,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往往会做出简洁的产品来,因为工程师是喜欢优雅和简洁的群体。

……

当然,决策权方面远不止产品。还包括部分进度、产品特性的优先级等等。不要觉得不可思议,工程师是去最终落实产品的那个人,如果他都没有话语权,那才不可思议。

接下来,四火认为“Geek的工作环境”也是工程师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

  • 代码共享
  • 无障碍访问互联网
  • 时间支配自由度
  • 允许选择喜欢的项目和产品经理
  • 平等的地位
你是希望有人和讨论问题,还是希望有人附庸在你的话后面?一派和谐是最糟糕的结果。我们需要有争论,项目中需要有足够多的不同意见,不要遮遮掩掩的,直接指出,但是对事不对人,不用在乎你的等级他的头衔,这就是平等。
  • 合适的工作环境
  • 宽限的着装要求

本质上,这几条都可以写成“对工程师的信任和尊重”

当然,好的文化包括“寻找最好的人才”

文化不是领导说了算的,而是慢慢酝酿达成的。招聘不合适的人,就会对工程师文化造成污染,如果不幸招入这样的人,这些人必须清除出去.

接下来,他举了自己在Amazon面试的例子:

来Amazon通常要经过2轮的电话面试和5轮的face-to-face面试,对于所有的面试官中,有一名经验丰富的面试官拥有Bar Raiser的认证,目的是为了保证招聘的人才必须要保持在当前团队的工程师中前50%而设定的,Bar Raiser拥有最终否决权,只要他否定的人,其他人全部同意也没用。

四火认为:工程师必须要多能;

工程师是一名实践者,这就意味着他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知道有的公司分门别类了各种职位,SA、SE、QA、SDE、SQA……数不胜数,有的压根儿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甚至有的公司把软件工程师拆分成编码岗位和设计岗位都分开,但是对于工程师文化的公司来说,工程师必须要多能。

还有一点:

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候选人的态度。对技术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宽限的文化下可以诞生优秀的产品,也可以培养一票懒人,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制度都要和遵守制度的人相匹配。没有这样的人,你玩不转工程师文化。

上述几点,是四火眼中工程师文化里核心价值观的几个体现。

最后,四火补充道:

一家公司的文化会随着公司的扩张而变味。

对于这篇文章,微博上有不少反馈。

张卫滨1895认为:

家都会羡慕这样的环境,但更要想想是否适合甚至是否配得上这样的环境,很多公司的制度虽然不尽合理,但对于特定的人群很有效。真得要经常想想<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话,你是不是已经制度化?这个环境把你塑造成了什么样子?你还想出来吗?你还敢出来吗?

阿里集团的搜索技术专家二宝真好记提到:

阿里的工程师已经有很大的话语权了,只是尚未走出习惯而已。没有规定工程师不能参与决策,没有规定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不可忤逆的。产品通常会把事情想复杂,理想化,不计成本。工程师要从可实现角度与之平衡。把很多事情只要敢于突破,并持续做到,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话语权。

sh王旭提到: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成功和伟大的软件公司都经历过一段纯正的工程师文化。

 InfoQ的读者,你所在的公司有“工程师文化”吗?你心目中的“工程师文化”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Amazon中国工程师四火谈论工程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