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定义7.11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x∈A→<x,x>∈R),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
(2) 若x(x∈A→<x,x>R),则称R在A上是反自反的。
例如A上的全域关系EA,恒等关系IA都是A上的自反关系。小于等于关系LA,整除关系DB分别为A和B上的自反关系。包含关系R是给定集合族A上的自反关系。而小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是给定集合或集合族上的反自反关系。
例7.10 设A={1,2,3},R1,R2,R3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2,2>,<3,3>,<1,2>}
R3={<1,3>}
说明R1,R2和R3是否为A上的自反关系和反自反关系。
解 R2是自反的,R3是反自反的,R1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
定义7.12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y(x,y∈A∧<x,y>∈R→<y,x>∈R),则称R为A上对称的关系。
(2) 若xy(x,y∈A∧<x,y>∈R∧<y,x>∈R→x=y),则称R为A上的反对称关系。
例如A上的全域关系EA,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都是A上的对称关系。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也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但全域关系EA一般不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除非A为单元集或空集。
例7.11 设A={1,2,3},R1,R2,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1,2>,<2,1>}
R3={<1,2>,<1,3>}
R4={<1,2>,<2,1>,<1,3>}
说明R1,R2,R3和R4是否为A上对称和反对称的关系。
解 R1既是对称也是反对称的。R2是对称的但不是反对称的。R3是反对称的但不是对称的。R4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定义7.13 设R为A上的关系,若
定理7.13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
等价关系是一类重要的二元关系。
定义7.15 设R为非空集合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设R是一个等价关系,若<x,y>∈R,称x等价于y,记做x~y。
例7.16 设A={1,2,…,8},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R:
R={<x,y>|x,y∈A∧x≡y(mod 3)}
其中x≡y(mod 3)叫做x与y模3相等,即x除以3的余数与y除以3的余数相等。不难验证R为A上的等价关系,因为
x∈A,有x≡x(mod 3)
x,y∈A,若x≡y(mod 3),则有y≡x(mod 3)
x,y,z∈A,若x≡y(mod 3),y≡z(mod 3),则有x≡z(mod 3)
该关系的关系图如图7.5所示。
等价类的性质
下面的定理给出了等价类的性质。
综上所述得∪{[x]|x∈A}=A。
例7.18 给出A={1,2,3}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解 如图7.6,先做出A的所有划分。
商集与划分
由非空集合A和A上的等价关系R可以构造一个新的集合——商集。
定义7.17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所有等价类作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关于R的商集,记做A/R,即
A/R={[x]R|x∈A}
例7.16中的商集为{{1,4,7},{2,5,8},{3,6}}而整数集合Z上模n等价关系的商集是{{nz+i|z∈Z}|i=0,1,…,n-1}和等价关系及商集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是集合的划分。先给出划分的定义。
定义7.18 设A为非空集合,若A的子集族π(πP(A),是A的子集构成的集合)满足下面的条件:
(1)π
(2)xy(x,y∈π∧x≠y→x∩y=)
(3)∪π=A
则称π是A的一个划分,称π中的元素为A的划分块。
例7.17 设A={a,b,c,d},给定π1,π2,π3,π4,π5,π6,如下:
π1={{a,b,c},{d}}
π2={{a,b},{c},{d}}
π3={{a},{a,b,c,d}}
π4={{a,b},{c}}
π5={,{a,b},{c,d}}
π6={{a,{a}},{b,c,d}}
则π1和π2是A的划分,其它都不是A的划分。因为π3中的子集{a}和{a,b,c,d}有交,∪π4≠A,π5中含有空集,而π6根本不是A的子集族。
把商集A/R和划分的定义相比较,易见商集就是A的一个划分,并且不同的商集将对应于不同的划分。反之,任给A的一个划分π,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R:
R={<x,y>|x,y∈A∧x与y在π的同一划分块中}
则不难证明R为A上的等价关系,且该等价关系所确定的商集就是π。由此可见,A上的等价关系与A的划分是一一对应的。
偏序关系
基本概念
下面介绍另一种重要的关系——偏序关系。
定义7.19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偏序关系,记作。设为偏序关系,如果<x,y>∈,则记作xy,读作“小于或等于”。
注意这里的“小于或等于”不是指数的大小,而是在偏序关系中的顺序性。x“小于或等于”y的含义是:依照这个序,x排在y的前边或者x就是y。根据不同偏序的定义,对序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整除关系是偏序关系,36的含义是3整除6。大于或等于关系也是偏序关系,针对这个关系写54是说大于或等于关系中5排在5的前边,也就是5比4大。
例如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都是A上的偏序关系。小于或等于关系,整除关系和包含关系也是相应集合上的偏序关系。一般来说,全域关系EA不是A上的偏序关系。
定义7.20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定义
(1)x,y∈A,xyxy∧x≠y。
(2)x,y∈A,x与y可比xy∨yx。
其中xy读作x“小于”y。这里所说的“小于”是指在偏序中x排在y的前边。
有以上两个定义可知,在具有偏序关系的集合A中任取两个元素x和y,可能有下述几种情况发生:
xy(或yx),x=y,x与y不是可比的。
例如A={1,2,3},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有
12,13,
1=1,2=2,3=3,
2和3不可比。
定义7.21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如果x,y∈A,x与y都是可比的,则称R为A上的全序关系(或线序关系)。
例如数集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是全序关系,因为任何两个数总是可比大小的。但整除关系一般来说不是全序关系,如集合{1,2,3}上的整除关系就不是全序关系,因为2和3不可比。
定义7.22 集合A和A上的偏序关系一起叫做偏序集,记作<A,>。
例如整数集合Z和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构成偏序集<Z,≤>,集合A的幂集P(A)和包含关系R构成偏序集<P(A),R>。
利用偏序关系的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可以简化一个偏序关系的关系图,得到偏序集的哈斯图。为了说明哈斯图的画法,首先定义偏序集中顶点的覆盖关系。
定义7.23 设<A,>为偏序集。x,y∈A,如果xy且不存在z∈A使得xyz,则称y覆盖x。
例如{1,2,4,6}集合上的整除关系,有2覆盖1,4和6都覆盖2。但4不覆盖1,因为有124。6也不覆盖4,因为46不成立。
在画偏序集<A,>的哈斯图时,首先适当排列顶点的顺序使得:x,y∈A,若xy,则将x画在y的下方。对于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x和y,如果y覆盖x,就用一条线段连接x和y。
例7.19 画出偏序集<{1,2,3,4,5,6,7,8,9},R整除>和<P({a,b,c}),R>的哈斯图。
解 两个哈斯图如图7.7所示。
解 A={a,b,c,d,e,f,g,h} R={<b,d>,<b,e>,<b,f>,<c,d>,<c,e>,<c,f>,<d,f>,<e,f>,<g,h>}∪IA
下面考虑偏序集中的一些特殊元素。
定义7.24 设<A,>为偏序集,BA,y∈B。
(1)若x(x∈B→yx)成立,则称y为B的最小元。
(2)若x(x∈B→xy)成立,则称y为B的最大元。
(3)若x(x∈B∧xy→x=y)成立,则称y为B的极小元。
(4)若x(x∈B∧yx→x=y)成立,则称y为B的极大元。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最小元与极小元是不一样的。最小元是B中最小的元素,它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而极小元不一定与B中元素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小的元素,它就是极小元。对于有穷集B,极小元一定存在,但最小元不一定存在。最小元如果存在,一定是唯一的,但极小元可能有多个。如果B中只有一个极小元,则它一定是B的最小元。类似的,极大元与最大元也有这种区别。
例7.21 设偏序集<A,>如图7.8所示,求A的极小元,最小元,极大元,最大元。
解 极小元:a,b,c,g。
极大元:a,f,h。
没有最小元与最大元。
由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哈斯图中的孤立顶点既是极小元也是极大元。
例7.22 设X为集合,A=P(X)-{}-{X},且A≠。若|X|=n,问:
(1) 偏序集<A,R>是否存在最大元?
(2) 偏序集<A,R>是否存在最小元?
(3) 偏序集<A,R>中极大元和极小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解 <A,R>不存在最小元和最大元,因为n≥2。
考察幂集P(X)的哈斯图,最底层的顶点是空集,记作第0层。由底向上,第1层是单元集,第2层是二元子集,…由|X|=n,则第n-1层是X的n-1元子集,第n层,也就是最高层只有一个顶点X。偏序集<A,R>与<P(X),R>相比,恰好缺少第0层与第n层(因为X是n元集)。因此<A,R>的极小元就是X的所有单元集,即{x},x∈X;而极大元恰好少一个元素,即X-{x},x∈X。
定义7.25 设<A,>为偏序集,BA,y∈A。
(1) 若x(x∈B→xy)成立,则称y为B的上界。
(2) 若x(x∈B→yx)成立,则称y为B的下界。
(3) 令C={y|y为B的上界},则称C的最小元为B的最小上界或上确界。
(4) 令D={y|y为B的下界},则称D的最大元为B的最大下界或下确界。
由以上定义可知,B的最小元一定是B的下界,同时也是B的最大下界。同样的,B的最大元一定是B的上界,同时也是B的最小上界。但反过来不一定正确,B的下界不一定是B的最小元,因为它可能不是B中的元素。同样的,B的上界也不一定是B的最大元。
B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都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是唯一的。
考虑图7.8中的偏序集。令B={b,c,d},则B的下界和最大下界都不存在,上界有d和f,最小上界为d。
1.已知A={,{}},求A×P(A)。
2.对于任意集合A,B,C,若A×BA×C,是否一定有BC成立?为什么?
3.设A,B,C,D是任意集合,
(1) 求证(A∩B)×(C∩D)=(A×C)∩(B×D)。
(2) 下列等式中哪个成立?那些不成立?对于成立的给出证明,对于不成立的举一反例。
(A∪B)×(C∪D)=(A×C)∪(B×D)
(A-B)×(C-D)=(A×C)-(B×D)
4.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 若A×A=B×B,则 A=B。
5.列出从集合A={1,2}到B={1}的所有的二元关系。
6.列出集合A={2,3,4}上的恒等关系IA,全域关系EA,小于或等于关系LA,整除关系DA。
7.列出集合A={,{},{,{}},{,{},{,{}}}}上的包含关系。
8.设A={1,2,4,6},列出下列关系R:
(1) R={<x,y>|x,y∈A∧x+y≠2}
(2) R={<x,y>|x,y∈A∧|x-y|=1}
(3) R={<x,y>|x,y∈A∧x/y∈A}
(4) R={<x,y>|x,y∈A∧y为素数}
9.Ri是X上的二元关系,对于x∈X定义集合
Ri(x)={y|xRiy}。
显然Ri(x)X。如果X={-4,-3,-2,-1,0,1,2,3,4},且令
R1={<x,y>|x,y∈X∧x<y}
R2={<x,y>|x,y∈X∧y-1<x<y+2}
R3={<x,y>|x,y∈X∧x2≤y}
求R1(0),R1(1),R2(0),R2(-1),R3(3)。
10.设A={0,1,2,3},R是A上的关系,且
R={<0,0>,<0,3>,<2,0>,<2,1>,<2,3>,<3,2>}
给出R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11.设
A={<1,2>,<2,4>,<3,3>}
B={<1,3>,<2,4>,<4,2>}
求A∪B,A∩B,domA,dom(A∪B),ranA,ranB,ran(A∩B),fld(A-B)。
12.设
R={<0,1>,<0,2>,<0,3>,<1,2>,<1,3>,<2,3>}
求RR,R-1 ,R{0,1},R[{1,2}]。
13. 设
A={<,{,{}}>,<{},>}
求A-1,A2,A3,A{},A[],A,A{{}},A[{{}}]。
14. 设A={a,b,c,d},R1,R2为A上的关系,其中
R1={<a,a>,<a,b>,<b,d>}
R2={<a,d>,<b,c>,<b,d>,<c,b>}
求R1R2, R2R1,R12,R23。
15.设A={a,b,c},试给出A上两个不同的关系R1和R2,使得 R12=R1, R23=R2。
16.证明定理7.4的(1),(2),(4)。答案
17.证明定理7.5的(2),(3)。答案
18.设R1和R2为A上的关系,证明:
(1)(R1∪R2)-1=R1-1∪R2-1
(2)(R1∩R2)-1=R1-1∩R2-1
关于Discrete Mathematics更多讨论与交流,敬请关注本博客和新浪微博songzi_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