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平台:Gentoo Linux 11.2
内核版本:Linux Kernel 3.2.1
编译环境:XeTeX 3.1415926-2.3-0.9997.5 (TeX Live 2011)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http://blog.csdn.net/yming0221/article/details/7616846
更多请查看专栏,地址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latex.html
作者:闫明
1、latex、tex、xelatex、xetex的关系
LaTeX 是TeX 中的一种格式(format) ,是建立在TeX 基础上的宏语言,也就是说,每一个LaTeX 命令实际上最后都会被转换解释成几个甚至上百个TeX 命令。但是,普通用户可以无需知道这中间的复杂联系。就象编程的时候如果使用一些已经编译好的函数库和模板可以使我们仅仅用几个命令就实现很多功能一样,LaTeX 根据人们排版文章的习惯,定义了许多命令和模板,通过这些命令和模板,我们可以很快的得到漂亮的排版结果。
XeTeX(/ˈziːtɛx/或/ˈziːtɛk/[1])是一种使用Unicode的TeX排版引擎,并支持一些现代字体技术,例如OpenType。其作者和维护者是Jonathan Kew,并以X11自由软件许可证发布。它原生的支持Unicode,并默认其输入文件为UTF-8编码。XeTeX可以在不进行额外配置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操作系统中安装的字体,因此可以直接利用OpenType,Graphite中的高级特性,例如额外的字形,花体,合字,可变的文本粗细等等。
XeLaTeX是使用LaTeX的排版引擎,也有上述XeTeX的优点,命令下直接使用xelatex ***.tex就会产生对应的PDF文件。
2、LaTeX和”所见即所得“排版工具的比较:『摘自lshort-cn.pdf』
优点:
*提供专业级的排版设计,使你的文档开起来如同印刷好的一样。
*可以更方便地排版数学公式。
*用户仅仅需要掌握少数容易理解的,用来说明文档之逻辑结构的命令,而无须对实际的页面设计做胡乱的修补。
*可以很容易的生成脚注、索引、目录和参考文献等复杂的结构。
*有大量免费地可添加宏集,协助你完成许多基本的 LATEX 未直接支持的排版任务。例如,支持在文档中插入 PostScript 图形的宏集和排版符合各类标准的参考文献的宏集,等等。The LATEX Companion [3]中给出了大量的宏集说明。
*LATEX 鼓励作者写作具有良好结构的文章,因为 L TEX就是通过详细地说明文章的结构来进行其排版工作的。
*TEX 作为 LATEX 的格式化引擎是免费软件,且具有极高的可移植性。因此,他几乎可以在任何硬件平台上运行。
缺点:
*对于出卖其灵魂的人来说,LATEX 不能很好的工作。
* 尽管在预先定义好的版面中可以调节一些参数,设计全新的版面还是很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
*LATEX 不适合于排版非结构化的、无序的文档。
*即使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始,但你也有可能无法完全掌握其精髓。
3、文档实例
文档中的空格和空白行:
空格和制表符都看作是space,多个连续的space视为一个space,每段开始的space被忽略。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zhfontcfg} \begin{document} \title{My \LaTeX{}} \author{闫明} \maketitle %\today Hello, World! 顶格段落 Two Empty Line Jumped! \end{document}
编译结果如下:
特殊字符:添加反斜线
特殊字符:\#\$\% \^{}
编译结果如下:
使用latex命令:
命令以'\开始',命令后面空格被忽略,如果需要空格,在命令后面添加{}符号
today is \today and we are studing latex
添加{}后
today is \today{} and we are studing latex编译结果:
注释的使用:
单行的注释可以使用%号,每一行%后的文字将被忽略。如果有很大段的需要注释,每行添加%是不明智的,这时可以使用包verbatm
实例如下: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zhfontcfg} \usepackage{verbatim} \begin{document} \title{My \LaTeX{}} \author{闫明} \maketitle %\today Hello, World! \begin{comment} 这里是注释文字 \end{comment} \end{document}
添加脚注:
使用命令:
\footnote{更多请查看CSDN主页 http://blog.csdn.net/yming0221}
编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