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十万亿移动大变革

/刘江

我们今天正处于这样一个年代,充满幻想的人们发现,自己已经获得了参加梦寐以求的改造世界的力量。”

2003年8月我在Dr. Dobb’s Journal中文版《软件研发》杂志的发刊词中,曾引用PC革命权威历史著作《硅谷之火》中的这句话。也是在这一年,各种新奇设计的手机正在大行其道,我很认真地和苹果中国的朋友建议,苹果应该做手机,一定天下无敌。

我当然算不上先知先觉。2002年iPod发布时,乔布斯已经在考虑开发一款手机。平板电脑提上苹果工程师日程是在2004年,比手机的开发计划更早。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听Android之父Andy Rubin宣讲自己的新发明,也是在2002年。iPhone开始开发后不到半年的2005年7月,Google秘密收购了Rubin的创业公司——Android。

未来回顾历史时可能很难想象,仅仅几年,由微机制造商苹果和互联网公司Google两个外来企业相继推出的iPhone、Android、iPad,居然势如破竹般地席卷了全世界,改变了移动通信的整个面貌。从此,通信业、互联网业、软件业、IT硬件行业、媒体内容产业之间的既有格局和藩篱被打破了,前所未有的以移动+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为中心的超级信息产业链(有研究说市场价值将超过十万亿)已经初露端倪。

移动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这一点毋庸置疑。对技术企业和技术人员而言,这样两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第一,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平台和生态将是什么样?

目前的竞争态势对Android和iPhone非常有利,在软件分发上则是app(术语应该叫native app,本机软件)模式让人趋之若鹜,《连线》杂志的封面文章甚至已经非常标题党地宣布“Web已死,互联网万岁”了。但是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

我们必须看到,PC和互联网两次大变革最终的赢家都不是早期风光无限的苹果、IBM或者AOL、Netscape。而且商业模式上在变革前后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PC笑到最后的是WinTel通用软件+芯片的帝国,互联网则是搜索、社交网取代了门户。

移动互联网呢?变数更多:在前端,硬件终端和用户界面还在快速多样化和演变;在后端,Google、Facebook、Twitter、Zynga、Foursquare的进化也颇具史诗气质。在平台方面,除了苹果和Google两家,微软的WP7,RIM的黑莓,诺基亚和Intel的MeeGo,二号手机制造商三星的bada,惠普支持的WebOS,也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就平台而言,native app和Web模式究竟谁能占上风,还非常难说,微软的Ray Ozzie就曾一语道破,Google的战略中Android(以app为主)是在赌过去,而Chrome OS(完全基于Web)则是在赌未来。


第二,我们该如何面对?

首先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有什么资源优势?其次是随时留意业界动态,参加社区活动。(CSDN与创新工场将在10月21-22日举办第一届“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是一个交流的好机会。)从业务和应用创新的角度来说,著名动画片导演宫本骏对iPad扼制用户创造力的激烈批评可能值得我们深思,他呼吁大家更多留意身边点滴、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从“半径三米内的范围”寻找灵感。平台方面,也许避开最挤的市场,独辟蹊径,更容易成功。此外,整合细分垂直领域的企业级应用机会应该很大。技术选择上,除特定平台技术外,前端的HTML5肯定值得投入,而后端也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火爆的iPad应用Flipboard在这方面就吃亏不少)。

是的,又一次大变革开始了,欢迎进入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刘江博客:blog.csdn.net/liujiangce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十万亿移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