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

每個人都有這些人,那些事。

我之所以閱讀這本書,是由於某一天,Judy同學突然給我發了條言簡意賅的私信,內容如下:
     “推荐本书,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書名號還沒用對,不過鑑於是用私信發的,就不細究了。LOL

對於Judy這樣的女子,氣質、漂亮、有才、愛旅遊、玩單反、上豆瓣,嗯,優質女子的品位,我一向是很相信的。於是我就很自然地打開當當網,然後一搜,發現還附送別冊一本,而且價格挺便宜的,看起來性價比很高,so,我又挑了一本最近評價不錯的《數學之美》,下單了。
後來經周筠老師一提,才發現買的都是老吳家的書。

看完,就有了記錄的心情。記錄這篇,記錄這些人,那些事。

雖然我是從Judy這邊得到閱讀推薦的,但等我閱讀到第四輯的重逢一文時,我發現我之前已經遇到過吳念真,遇到過這本書。

書很快就到了,我一翻就不捨得放手,又恰逢週末,於是我決定放鬆一下,讀完一本好書。
週五晚上挑燈夜讀到了一點多,不捨得放手;週六計劃去杭師大找個地方,低頭看好書養心,抬頭看美女養眼。去倒是去了,美女也看了不少,只是那天剛好遇到教師資格考試和畢業拍照季節,我找不到一間合適的教室充當個好讀書的好學生。此時,我懷念起廈大了,那些帶有空調的安靜小教室。在廈門的那段時間,想讀書的週末,就背上書包,帶瓶水,去廈大。
最後,我找了個樹蔭下的走廊,低頭看書沒錯,抬頭卻是趕蚊子。淚。又讀完一輯,發現腿上多了幾個紅包。

默默地就讀完了。笑容落幕,我不知道吳念真先生是故意這麼安排,還是如何。只是我,意猶未盡。
在讀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鄉音,或者覺得別人可能不理解的,我就發條微博記錄下,同時也記錄到我的湖畔上。
比如: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先生在"脚皮桌"一文中提到"厅边"一词。闽南风俗中,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会被抬到厅边,这里的厅一般指祖厝厅,类似祖宗祠堂。后面又提到"要信神灵,不要铁齿(ti ki)",铁齿通常用来形容嘴硬、爱顶嘴。
我不知道別人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是如何,我讀完,就感覺讀到了故鄉。那些故事,一個一個地流淌過去,溫和平緩,說不出哪個更重或者哪個輕些,就像身邊發生的一般。

當時,翻開第一輯,心底最掛念的人,的扉頁。
我想,第一個肯定是母親,即便插圖是關於父親。
果不其然,第一篇叫做,母難月。
為什麼第一篇一定要是母親呢?因為傳統的閩南、台灣女子,作為持家的女主人,往往都是全身心付出、犧牲最大的。再加上地方風俗上的重男輕女問題,受到的委屈只會更多,不會少。
我在這裡,轉發了吳念真先生導演的《台灣女人》,並且推薦閩南語天后江蕙的《家後》。後者來自百度聽,我習慣用谷歌音樂,奈何有一個“江”字,谷歌就被重置了。奈若何!
一段視頻,一首歌,可以進一步了解傳統的閩南、台灣女人。
於是,我打了個電話回家。

《只想和你接近》更是將與父親的相處寫實得很貼切。
父親在家,就有莫名的肅殺和壓力。
小時候,一家子都是擠在一張眠床上睡。午夜父親回來,抱起裝睡的孩子們,一一擺放好位置,才能上床睡覺。
這何嘗不是我的童年?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這些人,發生著那些事。如果有落筆的心情,如果有回憶的片段,不妨隨筆。
最後附一篇關於此書的小評:http://judymiaomiao.blogbus.com/logs/21685996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