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入JPEG/JFIF文件的相关信息
按照JFIF文件格式,将JPEG文件相关的字段信息一一读取出来,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例如,图像的宽度、高度、量化表、Huffman表、水平/垂直采样因子等。一般而言,JFIF格式文件的读取顺序依次为:
SOI字段;
APP0字段;
APPn字段;
DQT字段;
SOFO字段;
DHT字段;
SOS字段;
压缩数据字段;
EOI字段;
读取JPEG文件相关信息的时候,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a)由于JPEG中以0XFF来做为特殊标记符,因此,如果某个像素的取值为0XFF,那么实际在保存的时候,是以0XFF00来保存的,从而避免其跟特殊标记符0XFF之间产生混淆。所以,在读取文件信息的时候,如果遇0XFF00,就必须去除后面的00;即,将0XFF00当做0XFF;
(b)JPEG文件中,一个字(16位)的存储是采用了Motorola格式(big-endian),而不是我们常用的Intel格式(little-endian)。因此,如果需要的话,请在处理之间进行依次高低字节的转换。
(2) 读取Huffman表
在标记码DHT之后,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Huffman表(通常是4个表)。对于一个Huffman表而言,它包含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a)表ID和表类型;1个字节;仅有4个可选的取值,0X00,0X01,0X10,0X11,分别表示DC直流0号表,DC直流1号表,AC交流0号表,AC交流1号表;
(b)不同位数的码字数量;前面提到,JPEG中的Huffman编码表是按照编码长度的位数以表格的形式保存的,而且,Huffman编码表的位数只能是1--16位,因此,这里用16个字节来分别表示1--16位的每种位长的编码在Huffman树中的个数。
(c)编码内容;该字段记录了Huffman树中各个叶子节点的权重,上一个字段(不同位数的码字数量)的16个数值之和,就是本字段的长度,也就是Huffman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
这里,我们不妨以下面一段Huffman表的数据为例来说明情况(均以16进制表示):
11 00 02 02 00 05 01 06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11 02 21 03 31 41 12 51 61 71 81 91 22 13 32
以上数据串中第一行代表了Huffman表ID、表类型、不同位数的码字数量信息;
第一行的第一个字节0X11代表了表的ID和类型是AC交流1号表;
第一行的第2到第17字节代表了不同位数码字的数量。即,第2个字节00表示没有位数为1的编码;第3个和第4个字节的02表示位数为2和位数为3的编码各有两个;第5个字节的00表示没有位数为5的编码。。。。此外,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此Huffman树有0+2+2+0+5+1+6+1=17个叶子节点。
第二行为编码的内容,表明17个叶子节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权值依次为0,1,11,2,21,3,31,41...
(3) 构建Huffman树
读取到Huffman表的数据之后,就需要构建Huffman树了。其具体规则如下
(a)第一个编码的数字必定为0;如果第一个编码的位数为1,就被编码为0;如果第一个编码的位数为2,就被编码为00;如果第一个编码的位数为3,就被编码为000。。。
(b)从第二个编码开始,如果它和它前面编码具有相同的位数,则当前编码是它前面的编码加1;如果它的编码位数比它前面的编码位数大,则当前编码时它前面的编码加1之后再在后面添加若干个0,直到满足编码位数的长度为止。
还是以上面的数据为例:
第一行的第2个字节00表示没有位数为1的编码;
第一行的第3个字节02表示位数为2的编码有2个;由于没有位数为1的编码,因此这里位数为2的编码中的第一个为00,第二个为00+1=01;
第一行的第4个字节02表示位数为3的编码有2个;因此,这里位数为3的编码中的第一个为01+1=10,然后添加1个“0”,得到100;位数为3的编码中的第二个为100+1=101;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如下的Huffman树
序号 |
码字长度 |
码字 |
权值 |
1 |
2 |
00 |
0x00 |
2 |
2 |
01 |
0x01 |
3 |
3 |
100 |
0x11 |
4 |
3 |
101 |
0x02 |
5 |
5 |
11000 |
0x21 |
6 |
5 |
11001 |
0x03 |
7 |
5 |
11010 |
0x31 |
8 |
5 |
11011 |
0x41 |
9 |
5 |
11100 |
0x12 |
10 |
6 |
111010 |
0x51 |
11 |
7 |
1110110 |
0x61 |
12 |
7 |
1110111 |
0x71 |
13 |
7 |
1111000 |
0x81 |
14 |
7 |
1111001 |
0x91 |
15 |
7 |
1111010 |
0x22 |
16 |
7 |
1111011 |
0x13 |
17 |
8 |
11111000 |
0x32 |
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中间有某个位数的编码缺失,例如,没有4位的编码,则应该在3位的编码后面加1,添加2个“00”补足5位,形成下一个5位编码。
(4) DC系数的Huffman解码
JPEG编码阶段我们讲到,DC系数是以(A,B)的中间形式进行编码的。其中的A代表了B的二进制编码位数,B则利用VLI进行编码。另外,8*8的图像块经过DCT变换之后得到的8*8的系数矩阵,经过Huffman编码及RLE编码之后,写入编码数据的时候,DC系数也是被写在数据流最前面的。因此,解码的时候,DC系数也是最先被读取出来,假设,我们一次性读入了若干个字节长度的数据。其中的第一个字节代表了DC系数的Huffman编码,通过查找DC系数的Huffman表(亮度表或色度表),得到该Huffman编码所在的组编号,该编号就是DC系数中间格式(A,B)中的A,也就是B的位数。例如,A=2,就代表B采用2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这样一来,读取接下来的A位二进制数,将其译码为十进制,就得到了DC系数的差值。将该差值与上一个DC系数值相加,就得到了真正的当前DC系数的值。
(5) AC系数的Huffman解码
处理完DC系数之后,接下来进行AC系数的译码工作,显然,这里依然需要读取一个Huffman编码,通过查找AC系数的Huffman编码表,进行解码,我们得到(A,B)的数据对,其中的A代表了0的个数,而B则代表了后面数据的位数。例如,(2,3)就代表了当前AC系数之前有2个0,下一个需要读取的二进制数据是3位。需要提醒的是,(0,0)代表EOB,即8*8块的编码结束。接着,读取B位二进制数据,进行译码,我们就得到了AC系数的值。如此反复循环,直到遇到EOB,或者读取了63个AC系数,我们就完成了一个8*8块的系数矩阵的译码工作。
(6) 反量化
在译码得到了8*8的系数矩阵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反量化工作。该步骤,就是将前一个步骤得到的8*8系数矩阵分别乘以8*8的量化矩阵即可。
(7) 反Zig-zag扫描
JPEG编码过程中,为了编码方便,采用了Zig-zag扫描,因此,这里需要进行反Zig-zag扫描,重新排列8*8的反量化系数矩阵。反Zig-zag扫描的输入时8*8矩阵,输出依然是8*8矩阵,只不过,数据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8) DCT逆变换
DCT变换,将原始图像变换到频域,而DCT逆变换,就是要将数据从频域变换回时域。
DCT逆变换的计算公式为:
DCT逆变换的公式,可以改写为:
其中A为矩阵:
左边为未转秩的数据顺序,右边为转秩之后的数据顺序。
(9)颜色模式转换
BMP图片是以RGB颜色空间进行保存的,因此,将JPEG解码为BMP必须进行颜色模式的转换。另外,由于DCT要求的定义域对称,所以,在编码的时候将RGB的数值范围从[0,255]统一减去128,将数值范围转换到[-128,127]的范围内。因此,解码的时候,必须为每个颜色分量加上128。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解码变换之后得到的RGB的值有可能超过255或者小于0;如果小于0,就截断为0,如果大于255,就截取为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