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九章,针对协同推荐系统的攻击
《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十章,在线消费决策
《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十一章,推荐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
《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十二章,普适环境中的推荐
(1)使用基于模型的技术和额外的信息
(2)提高插入成本
(3)自动探测攻击
主流推荐系统任务,消费者在开始决策之前并不能清楚地确认并说明他们的偏好,决策是一个构建偏好的过程,而不是抽取偏好的过程。为了提高推荐效果,需要在推荐系统的技术设计中整合关于人类决策过程的深度指示。
这一章节,分析了决策、认知、个性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它们对偏好构建过程的影响。结论认为:认知和决策心理学,对推荐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但并没有在现有的推荐系统中被明确考虑;个性和社会心理学,对构建推荐系统起了很大作用。
来自认知和决策心理学的理论:
理论 | 描述 |
环境效应 | 物品集合中其他不相关(劣等)的物品会显著影响选择行为 |
首位/新近效应 | 列表开始和末尾的的物品明显比列表中部的物品更经常被人们分析 |
框架效应 | 不同候选决策的展现方式会影响最终的决策 |
启动效应 | 如果更容易获取具体的决策属性,那么影响顾客对物品的评估 |
默认效应 | 预设选项使得决策过程有偏 |
来自个性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理论 | 描述 |
内部与外部LOC | 受外界影响的用户需要更多引导;受内在控制的用户想要主动、有选择地寻找其他信息 |
关闭的需要 | 尽可能快地描述决策中的个人追求 |
最大化者与满足者 | 最大化者想要找到最优解;满足者寻找能满足基本需求的解决方案 |
从众 | 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
信任 | 一个人的行为意图与购买意愿这样的因素有关 |
情感 | 人的心理状态受到重要事件的触动 |
说服 | 改变态度或行为 |
Web2.0和语义网给推荐系统领域带来了各种机遇、最新方法和具体实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利用额外的信息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推荐服务,比如:
(1)基于信任网络的推荐系统
(2)大众分类法
(3)本体过滤
(4)从网络抽取语义
移到设备发展迅速,移到应用,或者更为广义的普适应用,对不同的个性化和推荐技术来说,前景广阔。
应用必须感知上下文,因为它们总是和活动(比如行走、驾驶或通信)并存
这是与假设用户会全神贯注的传统网络应用的主要区别。
推荐系统植根于不同的研究领域,比如信息检索、信息过滤和文本分类,采用了不同领域的方法,比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基于知识的系统。
《推荐系统》这本书,是一本导读,向读者提供有关这个领域的概述和简介。
在“最新进展”这一部分,介绍了攻击和应对攻击的对策、在线消费决策的理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更多可用信息、移动等普适环境的推荐应用等。
(1)确定你真的需要推荐系统。推荐系统只有在用户遇到信息过载时才必要。如果你的网站物品不太多,或者用户兴趣都比较单一,那么也许并不需要推荐系统。所以不要纠结于推荐系统这个词,不要为了做推荐系统而做推荐系统,而是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够真正帮助用户发现内容的系统,无论这个系统算法是否复杂,只要能够真正帮助用户,就是一个好的系统。
(2)确定商业目标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用户好的推荐系统不代表商业上有用的推荐系统,因此要首先确定用户满意的推荐系统和商业上需求的差距。一般来说,有些时候用户满意和商业需求并不吻合。但是一般情况下,用户满意度总是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这一条的主要观点是要平衡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
(3)选择合适的开发人员。一般来说,如果是一家大公司,应该雇佣自己的开发人员来专门进行推荐系统的开发。
(4)忘记冷启动的问题。不断地创新,互联网上有任何你想要的数据。只要用户喜欢你的产品,他们就会不断贡献新的数据。
(5)平衡数据和算法之间的关系。使用正确的用户数据对推荐系统至关重要。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刻理解是设计好推荐系统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数据是设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分析决定了如何设计模型,而算法只是决定了最终如何优化模型。
(6)找到相关的物品很容易,但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将它们展现给用户是很困难的。不要为了推荐而推荐。
(7)不要浪费时间计算相似兴趣的用户,可以直接利用社会网络数据。
(8)需要不断地提升算法的扩展性。
(9)选择合适的用户反馈方式。
(10)设计合理的评测系统,时刻关注推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