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一句:最终还是选择CSDN来整理发表这几年的知识点,该文章平行迁移到CSDN。因为CSDN也支持MarkDown语法了,牛逼啊!
【工匠若水 http://blog.csdn.net/yanbober】 阅读前一篇《设计模式(行为型)之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http://blog.csdn.net/yanbober/article/details/45535821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包含访问者和被访问元素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被访问的元素通常具有不同的类型,且不同的访问者可以对它们进行不同的访问操作。访问者模式使得用户可以在不修改现有系统的情况下扩展系统的功能,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元素增加新的操作。在使用访问者模式时,被访问元素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存储在一个集合中,这个集合被称为“对象结构”,访问者通过遍历对象结构实现对其中存储的元素的逐个操作。
概念: 提供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表示,它使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访问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访问者模式结构重要核心模块:
Vistor(抽象访问者)
为对象结构中每一个具体元素类ConcreteElement声明一个访问操作,从这个操作的名称或参数类型可以清楚知道需要访问的具体元素的类型,具体访问者需要实现这些操作方法,定义对这些元素的访问操作。
ConcreteVisitor(具体访问者)
具体访问者实现了每个由抽象访问者声明的操作,每一个操作用于访问对象结构中一种类型的元素。
Element(抽象元素)
一般是抽象类或者接口,它定义一个accept()方法,该方法通常以一个抽象访问者作为参数。
ConcreteElement(具体元素)
具体元素实现了accept()方法,在accept()方法中调用访问者的访问方法以便完成对一个元素的操作。
ObjectStructure(对象结构)
对象结构是一个元素的集合,它用于存放元素对象,并且提供了遍历其内部元素的方法。它可以结合组合模式来实现,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集合对象,如一个List对象或一个Set对象。
一个对象结构包含多个类型的对象,希望对这些对象实施一些依赖其具体类型的操作。在访问者中针对每一种具体的类型都提供了一个访问操作,不同类型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访问操作。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也不希望在增加新操作时修改这些类。访问者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访问操作集中起来定义在访问者类中,对象结构可以被多个不同的访问者类所使用,将对象本身与对象的访问操作分离。
对象结构中对象对应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对象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
这里展示一个访问者模式的例子(模拟多个人访问与对象间的访问),严格遵守模式几大核心模板,不多解释:
package yanbober.github.io;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Vistor(抽象访问者)
interface Vistor {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A node);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B node);
}
//ConcreteVisitor(具体访问者)
class ConcreteVisitorA implements Vis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A node) {
System.out.println(node.operationA());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B node) {
System.out.println(node.operationB());
}
}
class ConcreteVisitorB implements Vis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A node) {
System.out.println(node.operationA());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NodeB node) {
System.out.println(node.operationB());
}
}
//Element(抽象元素)
abstract class ElementNode {
public abstract void accept(Vistor vistor);
}
//ConcreteElement(具体元素)
class ConcreteElementNodeA extends ElementNod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tor vistor) {
vistor.visit(this);
}
public String operationA() {
return "ConcreteElementNodeA";
}
}
class ConcreteElementNodeB extends ElementNod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tor vistor) {
vistor.visit(this);
}
public String operationB() {
return "ConcreteElementNodeB";
}
}
//ObjectStructure(对象结构)
class ObjectStructure {
private List<ElementNode> node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ction(Vistor vistor) {
for (ElementNode node : nodeList) {
node.accept(vistor);
}
}
public void add(ElementNode node) {
nodeList.add(node);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 = new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add(new ConcreteElementNodeA());
objectStructure.add(new ConcreteElementNodeB());
Vistor vistor = new ConcreteVisitorA();
objectStructure.action(vistor);
}
}
访问者模式优点:
增加新的访问操作很方便。使用访问者模式,增加新的访问操作就意味着增加一个新的具体访问者类,实现简单,无须修改源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将有关元素对象的访问行为集中到一个访问者对象中,而不是分散在一个个的元素类中。类的职责更加清晰,有利于对象结构中元素对象的复用,相同的对象结构可以供多个不同的访问者访问。
让用户能够在不修改现有元素类层次结构的情况下,定义作用于该层次结构的操作。
访问者模式缺点:
增加新的元素类很困难。在访问者模式中,每增加一个新的元素类都意味着要在抽象访问者角色中增加一个新的抽象操作,并在每一个具体访问者类中增加相应的具体操作,这违背了“开闭原则”的要求。
破坏封装。访问者模式要求访问者对象访问并调用每一个元素对象的操作,这意味着元素对象有时候必须暴露一些自己的内部操作和内部状态,否则无法供访问者访问。
【工匠若水 http://blog.csdn.net/yanbober】 继续阅读《设计模式(行为型)之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http://blog.csdn.net/yanbober/article/details/4553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