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ang vs. CERL
Erlang众所周知,这里不介绍了。其优势在于:
- 最简洁精练的分布式模型
- Node, Process, Mail (Message)
- 最优雅的错误处理模型:速错(Fail fast)
- GenServer编程框架
- 轻量级的进程
- 可以尽可能地按照正常的业务逻辑去设计,而不是过多地考虑硬件环境的制约。
- 热部署(Hot swap)
- 变量不可变
- 更容易写出可靠的程序。也利于事务性代码的编写。
- 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改变了你的编程习惯。
CERL 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他被定为为:Erlang Model for C++。目的是在C++中获得Erlang的好处(部分)。不过,实际上CERL被实现为与语言无关的。基于CERL,你可以用PHP、Python之类的语言来写服务器或客户端。
CERL 基于Erlang的分布式模型。实现了Erlang做最重要的几个概念:Node, Process, Mail (Message)。他也支持速错(Fail fast)及GenServer编程框架。当然,也有它没有做到的,如:
- CERL 不支持轻量级的进程。尽管CERL的Process模型和Erlang一致,但是他并不轻量,事实上CERL的进程就是操作系统中的Thread。刚开始我准备用协程,不过后来被证明这是不必要的,所以CERL永远都不考虑协程这东西。
- CERL 不支持热部署。当然,这是指他没有提供机制支持,而不是指你没法做到。
为什么是CERL,而不用Erlang?
刚开始我确实用Erlang,而且完成了DEMO。不过,我最终发现这中间存在些问题。尽管Erlang的思想是非常优秀的,但是:
- Erlang是小众语言,使用它存在维护上的风险。(这个是缺点,但不是我最重要的理由)
- Erlang的变量不可变,改变了程序员的思维习惯。
- 我个人原则上认可变量应不可变带来的好处,但是允许特殊情形下的可变(例如for循环的自变量)。
- Erlang是动态语言。
- 我个人认为大型工程都应该使用静态类型语言,以获得更好的代码质量和性能(静态类型语言更容易写出高质量少BUG的代码)。
其实,最终极的理由是第3条。
CERL简介
CERL对外表现为一个动态库(cerl.dll) + 一个编译器(sdlc)。逻辑上CERL分为两层,底层称为CERL Core,上层为GenServer框架。
- CERL Core –表现为动态库cerl.dll。主要实现Erlang的分布式模型,及其他辅助基础设施。
- GenServer框架。它主要定义了服务器接口描述语言: Server Description Language(SDL),并提供相应的编译器 sdlc 以生成:
- 客户端如何调用该服务器的Proxy代码。
- 服务器端Stub代码。
- 服务器Impl文件的框架代码。
基于CERL的程序样例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HashServer。
首先,我们定义该服务器的接口(HashServer.sdl):
module hasht; server HashServer { HashServer(UInt32 bucket_count); [id=1] put(UInt32 key, UInt32 value) -> ok; [id=2] get(UInt32 key) -> {ok, UInt32 value} | false; [id=3, async] stop(); }
然后,sdlc编译它,生成 sdl_hasht.h 文件(Client调用需要的Proxy),HashServerStub.h,HashServerImpl.h。
Proxy, Stub文件是不建议编辑的,HashServerImpl.h文件才是你需要去填写真正实现代码的地方。当然生成的还有一个比较次要的文件:sdl_hasht_base.h,该文件放的是Client和Server端都需要的公用代码,也不需要编辑。
生成的 HashServerImpl.h 大体如下:
#include “sdl_hasht_base.h” namespace hasht { class HashServerImpl : public HashServerBase { protected: cerl::Process* _self; public: HashServerImpl(cerl::Process* me, cerl::Int32 bucket_count) : _self(me) { cerl_register(me, "HashServer"); // --> 这一句并非sdlc生成的。 } void cerl_call put(cerl::Mail* mail, _PutResult& result, cerl::UInt32 key, cerl::UInt32 value); void cerl_call get(cerl::Mail* mail, _GetResult& result, cerl::UInt32 key); void cerl_call stop(cerl::Mail* mail); static cerl::PID cerl_call _start(cerl::Process* caller, cerl::UInt32 bucket_count); }; } // namespace hasht #include "HashServerStub.h"
注解:_start 函数已经帮你实现,你需要做的就是实现这里的put, get, stop三个函数。他们和普通的函数并无区别,多余的mail参数是该请求的邮件实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到该参数。
客户端调用代码示例如下:
#include <sdl_hasht.h> int cerl_callback client(cerl::Process* self, cerl::Mail* param) { cerl::UInt32 key = 23, value = 64; cerl::UInt32 const bucket_count = 100; hasht::HashServer server = hasht::HashServerImpl::_start(self, bucket_count); // hasht:: HashServer server = cerl::getproc(self, remotenode, "HashServer"); { hasht::HashServer::_PutResult result; server.put(self, result, key, value); if (result != cerl::code_ok) error processing; } { hasht::HashServer::_GetResult result; server.get(self, result, key); if (result == cerl::code_ok) printf(“result = %d/n”, result.value); else if (result == cerl::code_false) printf(“not found!/n”); else error processing; } }
注解:服务器可能由client启动(通过调用_start函数,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可以通过CERL提供的命名进程(NamedProcess)机制向远程节点获得(该机制和域名机制有点类似),如本例的注释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