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的使用步骤
1、启动Winsock:对Winsock DLL进行初始化,协商Winsock的版本支持并分配必要的
资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 WSAStartup( 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 wVersionRequested为打算加载Winsock的版本,一般如下设置: wVersionRequested=MAKEWORD(2,0) 或者直接赋值:wVersionRequested=2 LPWSADATA为初始化Socket后加载的版本的信息,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WSAData { WORD wVersion; WORD wHighVersion; char szDescription[WSADESCRIPTION_LEN+1]; char szSystemStatus[WSASYS_STATUS_LEN+1]; unsigned short iMaxSockets; unsigned short iMaxUdpDg; char FAR * lpVendorInfo; } WSADATA, FAR * LPWSADATA;
如果加载成功后数据为:
wVersion=2表示加载版本为2.0。 wHighVersion=514表示当前系统支持socket最高版本为2.2。 szDescription="WinSock 2.0" szSystemStatus="Running"表示正在运行。 iMaxSockets=0表示同时打开的socket最大数,为0表示没有限制。 iMaxUdpDg=0表示同时打开的数据报最大数,为0表示没有限制。 lpVendorInfo没有使用,为厂商指定信息预留。
该函数使用方法:
WORD wVersion=MAKEWORD(2,0); WSADATA wsData; int nResult= WSAStartup(wVersion,&wsData); if(nResult !=0) { //错误处理 }
2、创建套接字:(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SOCKET socket( 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 af为网络地址类型,一般为AF_INET,表示在Internet域中使用。 type为套接字类型,前面已经介绍了。 protocol为指定网络协议,一般为IPPROTO_IP。
用法:
SOCKET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IP); if(sock==INVALID_SOCKET) { //错误处理 }
3、套接字的绑定:将本地地址绑定到所创建的套接字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 bind(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 s为已经创建的套接字。 name为socket地址结构,为sockaddr结构,如前面讨论的,我们一般使用sockaddr_in 结构,在使用再强制转换为sockaddr结构。 namelen为地址结构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 addr; addr. sin_family=AF_INET; addr. sin_port= htons(0); //保证字节顺序 addr. sin_addr.s_addr= inet_addr("192.1.8.84") int nResult=bind(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4、 套接字的监听:(服务器端)
int listen(SOCKET s, int backlog )
s为一个已绑定但未联接的套接字。
backlog为指定正在等待联接的最大队列长度,这个参数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一般可
以提供多个连接。
用法:
int nResult=listen(s,5) //最多5个连接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5、套接字等待连接::(服务器端)
SOCKET accept( 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 addr, int FAR * addrlen )
s为处于监听模式的套接字。
sockaddr为接收成功后返回客户端的网络地址。
addrlen为网络地址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 addr; SOCKET s_d=accept(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s==INVALID_SOCKET) { //错误处理 }
6、套接字的连结:将两个套接字连结起来准备通信。(客户端)
int connect(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
s为欲连结的已创建的套接字。
name为欲连结的socket地址。
namelen为socket地址的结构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 addr; addr. sin_family=AF_INET; addr. sin_port=htons(0); //保证字节顺序 addr. sin_addr.s_addr= htonl(INADDR_ANY) //保证字节顺序 int nResult=connect(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7、套接字发送数据:(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 send(SOCKET s, const char FAR * buf, int len, int flags )
s为服务器端监听的套接字。
buf为欲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指针。
len为发送数据缓冲区的长度。
flags为数据发送标记。
返回值为发送数据的字符数。
◆这里讲一下这个发送标记,下面8中讨论的接收标记也一样:
flag取值必须为0或者如下定义的组合:0表示没有特殊行为。
#define MSG_OOB 0x1 /* process out-of-band data */
#define MSG_PEEK 0x2 /* peek at incoming message */
#define MSG_DONTROUTE 0x4 /* send without using routing tables */
MSG_OOB表示数据应该带外发送,所谓带外数据就是TCP紧急数据。
MSG_PEEK表示使有用的数据复制到缓冲区内,但并不从系统缓冲区内删除。
MSG_DONTROUTE表示不要将包路由出去。
用法:
char buf[]="xiaojin"; int nResult=send(s,buf,strlen(buf));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8、 套接字的数据接收:(客户端)
int recv( SOCKET s, char FAR * buf, int len, int flags )
s为准备接收数据的套接字。
buf为准备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len为准备接收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flags为数据接收标记。
返回值为接收的数据的字符数。
用法:
char mess[1000]; int nResult =recv(s,mess,1000,0);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9、中断套接字连接:通知服务器端或客户端停止接收和发送数据。(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 shutdown(SOCKET s, int how)
s为欲中断连接的套接字。
How为描述禁止哪些操作,取值为:SD_RECEIVE、SD_SEND、SD_BOTH。
#define SD_RECEIVE 0x00 #define SD_SEND 0x01 #define SD_BOTH 0x02
用法:
int nResult= shutdown(s,SD_BOTH);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10、 关闭套接字:释放所占有的资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 closesocket( SOCKET s )
s为欲关闭的套接字。
用法:
int nResult=closesocket(s);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