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Qt容器类提供了两种遍历器:Java风格的和STL风格的。前者比较容易使用,后者则可以用在一些通过算法中,功能比较强大。
对于每一个容器类,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遍历器:只读遍历器和读写遍历器。只读遍历器有QVectorIterator<T>,QLinkedListIterator<T>和QListIterator<T>三种;读写遍历器同样也有三种,只不过名字中具有一个Mutable,即QMutableVectorIterator<T>,QMutableLinkedListIterator<T>和QMutableListIterator<T>。这里我们只讨论QList的遍历器,其余遍历器具有几乎相同的API。
Java风格的遍历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出自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4, 2nd Edition):
可以看出,Java风格的遍历器,遍历器不指向任何元素,而是指向第一个元素之前、两个元素之间或者是最后一个元素之后的位置。使用Java风格的遍历器进行遍历的典型代码是:
QList<
double> list;
// ...
QListIterator<
double> i(list);
while (i.hasNext()) {
doSomethingWith(i.next());
}
这个遍历器默认指向第一个元素,使用hasNext()和next()函数从前向后遍历。你也可以使用toBack()函数让遍历器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后面的位置,然后使用hasPrevious()和previous()函数进行遍历。
这是只读遍历器,而读写遍历器则可以在遍历的时候进行增删改的操作,例如:
QMutableListIterator<
double> i(list);
while (i.hasNext()) {
if (i.next() < 0.0)
i.remove();
}
当然,读写遍历器也是可以从后向前遍历的,具体API和前面的几乎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对应于Java风格的遍历器,每一个顺序容器类C<T>都有两个STL风格的遍历器:C<T>::iterator和C<T>::const_iterator。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样,const_iterator不允许我们对遍历的数据进行修改。begin()函数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STL风格的遍历器,例如list[0],而end()函数则会返回指向
最后一个之后的元素的STL风格的遍历器,例如如果一个list长度为5,则这个遍历器指向list[5]。下图所示STL风格遍历器的合法位置:
如果容器是空的,begin()和end()是相同的。这也是用于检测容器是否为空的方法之一,不过调用isEmpty()函数会更加方便。
STL风格遍历器的语法类似于使用指针对数组的操作。我们可以使用++和--运算符使遍历器移动到下一位置,遍历器的返回值是指向这个元素的指针。例如QVector<T>的iterator返回值是 T * 类型,而const_iterator返回值是 const T * 类型。
一个典型的使用STL风格遍历器的代码是:
QList<
double>::iterator i = list.begin();
while (i != list.end()) {
*i = qAbs(*i);
++i;
}
对于某些返回容器的函数而言,如果需要使用STL风格的遍历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返回值的拷贝,然后再使用遍历器进行遍历。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QList<
int> list = splitter->sizes();
QList<
int>::const_iterator i = list.begin();
while (i != list.end()) {
doSomething(*i);
++i;
}
而如果你直接使用返回值,就像下面的代码:
// WRONG
QList<
int>::const_iterator i = splitter->sizes().begin();
while (i != splitter->sizes().end()) {
doSomething(*i);
++i;
}
这种写法一般不是你所期望的。因为sizes()函数会返回一个临时对象,当函数返回时,这个临时对象就要被销毁,因此调用临时对象的begin()函数是相当不明智的做法。并且这种写法也会有性能问题,因为Qt每次循环都要重建临时对象。因此请注意,
如果要使用STL风格的遍历器,并且要遍历作为返回值的容器,就要先创建返回值的拷贝,然后进行遍历。
在使用Java风格的只读遍历器时,我们不需要这么做,因此系统会自动为我们创建这个拷贝,所以,我们只需很简单的按下面的代码书写:
QListIterator<
int> i(splitter->sizes());
while (i.hasNext()) {
doSomething(i.next());
}
这里我们提出要建立容器的拷贝,似乎是一项很昂贵的操作。其实并不然。还记得我们上节说过一个隐式数据共享吗?Qt就是使用这个技术,让拷贝一个Qt容器类和拷贝一个指针那么快速。如果我们只进行读操作,数据是不会被复制的,只有当这些需要复制的数据需要进行写操作,这些数据才会被真正的复制,而这一切都是自动进行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隐式数据共享有时也被称为“写时复制”。隐式数据共享不需要我们做任何额外的操作,它是自动进行的。隐式数据共享让我们有一种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值返回的编程风格:
QVector<
double> sineTable()
{
QVector<
double> vect(360);
for (
int i = 0; i < 360; ++i)
vect[i] = std::sin(i / (2 * M_PI));
return vect;
}
// call
QVector<
double> v = sineTable();
Java中我们经常这么写,这样子也很自然:在函数中创建一个对象,操作完毕后将其返回。但是在C++中,很多人都会说,要避免这么写,因为最后一个return语句会进行临时对象的拷贝工作。如果这个对象很大,这个操作会很昂贵。所以,资深的C++高手们都会有一个STL风格的写法:
void sineTable(std::vector<
double> &vect)
{
vect.resize(360);
for (
int i = 0; i < 360; ++i)
vect[i] = std::sin(i / (2 * M_PI));
}
// call
QVector<
double> v;
sineTable(v);
这种写法通过传入一个引用避免了拷贝工作。但是这种写法就不那么自然了。而隐式数据共享的使用让我们能够放心的按照第一种写法书写,而不必担心性能问题。
Qt所有容器类以及其他一些类都使用了隐式数据共享技术,这些类包括QByteArray, QBrush, QFont, QImage, QPixmap和QString。这使得这些类在参数和返回值中使用传值方式相当高效。
不过,为了正确使用隐式数据共享,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这其中之一就是,
对list或者vector使用at()函数而不是[]操作符进行只读访问。原因是[]操作符既可以是左值又可以是右值,这让Qt容器很难判断到底是左值还是右值,而at()函数是不能作为左值的,因此可以进行隐式数据共享。另外一点是,对于begin(),end()以及其他一些非const容器,在数据改变时Qt会进行深复制。为了避免这一点,
要尽可能使用const_iterator, constBegin()和constEnd().
最后,Qt提供了一种不使用遍历器进行遍历的方法:foreach循环。这实际上是一个宏,使用代码如下所示:
QLinkedList<Movie> list;
Movie movie;
...
foreach (movie, list) {
if (movie.title() ==
"Citizen Kane") {
std::cout <<
"Found Citizen Kane" << std::endl;
break;
}
}
很多语言,特别是动态语言,以及Java 1.5之后,都有foreach的支持。Qt中使用宏实现了foreach循环,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单个的对象,成为遍历对象,相当于指向容器元素类型的一个指针,第二个是一个容器类。它的意思很明确:每次取出容器中的一个元素,赋值给前面的遍历元素进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
在循环外面定义遍历元素,对于定义中具有逗号的类而言,如QPair<int, double>,是唯一的选择。
下面提供一些QList的常用操作
遍历链表的方法
第一、
for(int i=0;i<this->list.size();i++)
qDebug("list %d %d",i,list.at(i)); //遍历链表,也可以使用[]来完成
第二、
for(int i=0;i<this->list.size();i++)
qDebug("list %d %d",i,list[i]);
第三、
qDebug("use QList<int>::iterator to travell the list");
QList<int>::iterator i;
for(i=list.begin();i!=list.end();i++) //使用迭代器来遍历链表
qDebug("list %d",*i);
if(!list.isEmpty())
{
list.removeFirst(); //删除链表第一个元素
list.removeLast(); //删除链表尾
list.removeat(2); //将第三个元素删除
int temp=takeAt(2); //将第三个元素删除并且把他的数值返回
temp=takeFirst();
temp=takeLast(); //将首尾删除并且返回
list.replace(1,100); //将第二个元素替换成100
list.prepend(11); //从链表首插入元素
list.append(55); //从链表尾部插入元素
}
list.insert(2,22); //向第3个元素插入22
int index;
index=list.indexOf(22); //找到链表中元素是22的元素的下标
qDebug("index of 22 is %d",index);
if(list.contains(22)) //查看list中是否含有22这个元素
{
qDebug("list contains 22");
}
if(list.contains(33))
{
qDebug("list contains 33");
}
int count = list.count(22);
qDebug("the number of 22 is %d",count); //计算链表中元素为22的节点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