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之精华笔记和思考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 
   
  2. 不要给用户谈你们公司有多少个院士,多少个千人计划,多少个专家,多少个博士,你们的产品用到了多fancy的技术,大部分人不会care的. 最显然的就是这种科技新闻下的评论数量几乎为0. 
   
  3. 你做了一个新产品,然后你给用户说我用到了最高精尖的Deep Learning技术,通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的层次化结构实现更加高效精准识别,他们才不会在乎. 而当他们用一个图片软件发现自己和裴勇俊的相似度高达90%时,他们会发朋友圈,发微博来推广这个软件. 虽然这种产品有典型的一次性特征. 
   
  4. 用户总是第一位的,老毛也许是对的,深入群众看来确实是个“法宝”。 
   
  5. 不要尝试着去策划卖点,鼓噪卖相(宣传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征)。就一个问题,用户用的时候觉得“爽”了么? 
   
  6.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操作系统融入了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云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7. 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同样,你连用户的信任都没有争取到,哪来的谈格局、谈布局、谈平台的自信?别说正确的废话了,务实点吧! 
   
  8. 人才培养工程的“5年一周期,每周期投入培养经费5000W,两院院士做导师,最终培养出100个乔布斯”战略规划沦落成了笑柄,乔布斯不是种出来的。万一不小心培养出来了,请记住齐白石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9. 我们嘴巴上喊着创新,创新一旦出来,却开始对它进行价值批判,进而压制创新。而一旦成功,则立马跪舔捧其为神。请多点包容心和原则吧。 
   
  10.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Google没有多少通信领域核心的专利和技术,这不妨碍它低价把曾经的通信帝国企业摩托罗拉买入,把专利抽干后甩给联想;诺基亚的遭遇也一样。 
   
  12. 用户是核心,产品定位于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务必关注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严重,一般的,一次性的,根本就不是问题),怎么解决(一键式还是像诺基亚那样为了申请个开发者账户托关系还要耗上半年时间安装个软件还要弄懂软件签名让人产生额外的心理负担)。 
   
  13. 互联网让消费者具备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信息更加对称,传统的一锤子买卖的思维方式不再适用。产品卖给用户之后,你才正式和用户开始打交道。 
   
  14. 注重用户体验,细节决定成败。 
   
  15. 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多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 
   
  16. 产品的功能可分为强需求和弱需求。 
   
  17. 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 
   
  18. 要脸皮厚,不要怕人骂;要有强大的可以听取建议的内心,不要有玻璃心。 
   
  19. 不要尝试着把成功经验变为制度。成功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同样的经历再做一次未必成功。 
   
  20. 互联网,作为一个价值的创造者,它首先是一个毁灭者。 
   
  21. 产品要对用户形成强烈的认知和感知,俗称口碑。 
   
  22. 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 
   
  23.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 
   
  24.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25. 如果你和用户的距离远了,那么你的价值就可能在价值链中被边缘化了。 
   
  26. 网游的利润比毒品还高(看来感官带来的愉悦比不上“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带来的成就感) 
   
  27.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快速反馈 
   
  28. 有了互联网,很多传统的市场手段都会改变。例如把电影看做产品,电影要获得市场反馈,张艺谋的做法是经过放映,收集影评等六个标准的环节和流程。郭敬明的做法就是发一条微博,直接分析下面的上万条评论就可以大致知道哪些才是观众想看到的,便放在片尾作为彩蛋。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后者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29. 创新不只是发明,还包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体验上的创新。 
   
  30. 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最好能把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 
   
  31. 利益受损者一定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公司。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用户体验,产品,商业模式,周鸿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