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表示国际化资源中的属性名;
args用于传递格式化串占位符所用的运行期参数;当在资源找不到对应属性名时,返回defaultMessage参数所指定的默认信息;
locale表示本地化对象;
String getMessage(String code, Object[] args, Locale locale) throws NoSuchMessageExceptionMessageSourceResolvable 将属性名、参数数组以及默认信息封装起来,它的功能和第一个接口方法相同。
MessageSource的类结构
MessageSource分别被HierarchicalMessageSource和ApplicationContext接口扩展,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HierarchicalMessageSource接口的几个实现类,如图5-7所示。
该接口的setParentMessageSource (MessageSource parent)方法用于设置父MessageSource,而getParentMessageSource()方法用于返回父MessageSource。
HierarchicalMessageSource接口最重要的两个实现类是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和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它们基于Java的ResourceBundle基础类实现,允许仅通过资源名加载国际化资源。
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提供了定时刷新功能,允许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更新资源的信息。
StaticMessageSource主要用于程序测试,它允许通过编程的方式提供国际化信息。
DelegatingMessageSource是为方便操作父MessageSource而提供的代理类。
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该实现类允许用户通过beanName指定一个资源名(包括类路径的全限定资源名),或通过beanNames指定一组资源名。
在代码清单5-15中,我们通过JDK的基础类完成了本地化的操作,下面我们使用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来完成相同的任务。读者可以比较两者的使用差别,并体会Spring所提供的国际化处理功能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比较代码清单5-15中的代码,我们发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无须再分别加载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地区的本地化资源文件,仅仅通过资源名就可以加载整套的国际化资源文件。此外,我们无须显式使用MessageFormat操作国际化信息,仅通过MessageSource# getMessage()方法就可以完成操作了。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与代码清单5 15的运行结果完全一样。
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前面,我们提到该实现类比之于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的唯一区别在于它可以定时刷新资源文件,以便在应用程序不重启的情况下感知资源文件的变化。很多生产系统都需要长时间持续运行,系统重启会给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时,通过该实现类就可以解决国际化信息更新的问题。请看下面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