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 ------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老文)

移动支付

------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移动支付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一时间在金融、运营商、卡商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提供上之间,人人都在大谈特谈移动支付。但是移动支付究竟要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目前还远没有理顺。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对于移动支付的话语权,各种移动支付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也都在各个利益相关单位的鼓动下拉开阵势,寻找制高点。

首先,移动支付从概念上是非常广义的,不限于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任何的移动终端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所以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新的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商,从这点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移动运营商可能会面临着挑战。

其次,移动支付一定会牵涉到金融服务,一般的手机铃声、图片或者视频片断下载等类似的业务,靠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分账式合作就能完成,最终用户的费用体现在话费账单里。

还有,既然谈到移动支付,那么同样也要有可以接受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比照现金之外的支付工具,都有类似的受理环境问题。如果受理的终端或者网点不存在,移动支付也就无从谈起。

从全球来看,日本在移动支付方面走的比较靠前,NTT DoCoMo一直在努力推广基于FeliCa技术的移动支付,而且效果还不错,很多的手机用户都签约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其中包括公共交通领域的Suica业务,移动钱包的Osaifu-Keitai等。不过因为日本的移动支付完全由运营商主导,几乎不涉及任何其他的金融机构,所以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这点在中国可能存在问题,因为谈到支付就会涉及到金融监管的问题,中国的运营商很难独自大力推广商用的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协调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针对移动支付业务的主导权,无论运营商还是银行都不会轻言放弃。所以究竟是利用SIM卡来控制支付的安全,还是靠手机外加另外的安全模块来控制安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争论。

在技术实现方面,总的趋势是朝着NFC方向在发展,当然对于NFC的具体实现方式,移动运营商、SIM卡厂商、手机制造商各个阵营同样在争论不休。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SIM卡厂商握奇公司正在大力推广一种SIMpass方案,说白了就是利用双界面卡作为手机的SIM卡,即可以支持接触式的接口,又能支持非接触接口。然后再利用目前SIM卡商空闲的两个触点外接一个非接触天线,从而实现和公交卡类似的非接触操作。

但是长远来看握奇的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SIM卡上原来的空闲触点已经被定义为大容量高速SIM卡的通讯接口。据称握奇正在说服中国移动,希望定制具有10个触点的特制SIM卡,这样的话就会牵涉手机制造商的利益格局,其中的阻力不可小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还远得很!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制造,手机,中国移动,交通,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