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幸亲自聆听了医生自由执业标杆性人物“张强医生”关于“移动医疗”的演讲,受益匪浅。自古敢于吃螃蟹者都需要过硬的本领和过人的勇气,张强医生就是。从演讲中可以体会出他对医疗行业的了解,尤其是医生行业,同时也能感觉到他对互联网的热爱,有着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像张医生一样的人,推动自由执业的快速进步。自由执业(医生职业化)是新医改是否成功的标志【0】,本篇博文继续从一名传统医疗信息行业从业者角度出发,探讨“未来医生职业化大环境下,传统医疗信息厂商(HIS、LIS、RIS、PACS)的变革”,看一下自由执业能否给传统的电子病历、影像中心“云端化”带来机遇?
如题是张强医生本周在第十四期协和超级课程协会上所做的演讲,他自谦的称之为标题党,其实含金量很高,我个人认为是本期活动最不能错过的亮点。演讲中的八大软肋分别是:可信度、支付方、移动输入、医方动力、盈利模式、信息孤岛、法律风险、碎片时间成本。不知道张强医生是否会在微博或朋友圈再进一步阐述一下他的观点,这里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有兴趣的可关注张强医生的新浪微博),下面重点分析其中与医生自由执业和传统医疗信息厂商关系紧密的“支付方”、“信息孤岛”两个方面。
传统医疗信息厂商走的是B2B模式,与医院之间进行项目合作,提供定制化产品,因此其主要的营收来自于合作项目的医院。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这就限制了该类企业的发展,与医院合作时总是处于劣势地位。随着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以及医生职业化进程的推进,给传统厂商带来了机遇,可尝试从B2B转向B2C【1】。这里的C可以是自由执业的医生,也可以是普通患者。未来自由职业化继续推进、外资民间资本等其它资方进入,由医生个人创立的诊所会越来越多,在口腔和眼科等专科领域尤为突出(口腔领域走的方向一直类似于自由执业,大多是医生独立开设口腔诊所,只不过新医改的自由执业从政策层面肯定了这一模式)。
由之前服务公立医院转向给私人诊所提供服务,目标市场变大,支付方众多而且需求简单、合作地位更平等。私人诊所单体虽小、但布局广泛,传统厂商依托现有技术建立自有云平台,可迅速扩展业务覆盖范围,获取丰富数据。从一个侧面也是对“信息孤岛”这一软肋的改革尝试。因为私人诊所自建数据中心来存储和管理患者数据前期投入大,且回报率低,因此更倾向于购买第三方的平台【2】。这是未来传统医疗信息厂商重点目标客户群之一。以目前连锁诊所的发展来开【3】,首先切入的自然是口腔和眼科,该类专科诊所,单体患者贡献营收高,通常无需住院,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想深入了解连锁诊所或者说快速诊所的发展,大家可以阅读这几篇资料【4】【5】【6】,资料中剖析了未来快速诊所发展的缺陷,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传统医疗信息厂商的机遇。
另外,随着私人诊所、私立医院、外资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等多形式的出现,患者端,与以往公立医院就医在一家医院完成挂号、诊断、治疗和住院全流程不同,会面临着“患病期多处就诊”的情况,那么就产生了“管理自身病例信息”的需求。为此,传统医疗信息厂商可为患者打造个人的APP,与数据云进行互通,存储和管理个人就诊数据,当然单就数据共享来说,云服务提供商可能更具有优势,如百度云、华为网盘等。而此刻相较于专业的云服务提供商,传统医疗信息厂商的优势就在于前期搭建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云中心,与各种诊所、机构和医院对接便利,更利于患者充分利用个人病例。
除了两种【C】端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医生”。自由执业的医生不可能都开诊所,更多的是在多家医院走穴,这种情况下医生面临着一种如何管理病人的困境,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上面所说的云数据中心来管理,但是此类管理更偏向于CRM。还记得听“彩带医生”的路演项目答辩时,创始人提到要做“诊后”,我个人理解其实就是要做医生端的患者管理APP,现场感觉演讲人并未讲明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请恕我个人理解能力有限)。倘若如演讲人所言,只做医生的CRM类的APP,与其说是B2C,不如说是B2B2C,因为脱离了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的简单CRM管理并不能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强连接,如果可以的话那不就是社交网络在玩的模式了,谈何CRM呢?因为医生之所以要管理自己的患者,有一方面是为了在自由执业大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一个客观的记录,用于后续的复查或回访,这才是“诊后”模式的核心,因此单纯的定制医生版本的CRM类APP,真正需要面对的是拥有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云中心的信息厂商。
总体来说,未来医生职业化后,围绕医生、给医生提供服务的市场很大,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中心云端化必然是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只是具体的模式还需要摸索和探讨。
由于传统医疗信息厂商与医院的合作大多是定制化,因此导致各家医院之间即使采用的同一提供商的产品,彼此之间也无法进行信息互联互通,当然这也有医院层面的原因(正如张强医生所言,医院之所以对病例信息是严格保密的,有他自己的原因在里面,比如病例的准确性啊、病例的合理性等问题,一旦完全公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既然传统公立医院改革惰性大,那么可以从外围进行包抄,以私人诊所、私立医院为突破口,通过打造云中心,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切实的便利,自然会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正如支付宝对银联的推动一样。
目前所谓的区域医疗、联合医疗等模式,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联合二三线城市医院或社区中心,从本质上说是更大的“信息孤岛”,并未真正的实现数据公开透明化(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数据完全公开,患者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日前阿里推动的电子处方是一次伟大的尝试,随着电子处方的普及,我相信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的公开互通也是必然的。现阶段国内针对患者端的电子病历建设已经有人在尝试,比如联想之星天使投资的同心医疗、杭州的万医等等。对于患者端的电子病历的建立主要推动是慢性病的管理,这是目前医疗领域创业和投资的热门领域,例如国外专注于肿瘤病人的Picnic Health、国内专注于糖尿病的糖护士等等。关于该方面,村夫日记写过一篇“电子病历将成为移动医疗枢纽”,想深入了解可阅读原文【7】。
博文最后推荐一篇文章【8】,介绍了国外电子病历的盈利模式,标题是:“硅谷移动医疗解读:看美式“春雨”如何盈利”——乍看一下,也是标题党啊^_^,但是内容很有分量,有兴趣可详读。
【0】: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10/content-465430.html
【1】:http://www.cunfuriji.com/?p=3307
【2】:http://www.cunfuriji.com/?p=3330
【3】:http://www.cunfuriji.com/?p=3341
【4】:http://www.cunfuriji.com/?p=3339
【5】: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11/content-465691.html
【6】: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11/content-465702.html
【7】:http://www.cunfuriji.com/?p=3322
【8】: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02/content-464837.html
时间: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