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头疼的solaris——fsck命令

不知道到底是那里出错了,无法正常关机,只好强行关机了。第二天早上,发现系统要求fsck。管他呢,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运行fsck,一路yes,发现/export/home面所有的文件夹都消失了。郁闷!我的一天的工作啊!!!唉,不得不求助。翻了翻书,发现原来有些已经mount上的文件系统是不能fix的。ft!不知道,铸成大错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书上说失去连接的文件在lost+found里。这可是我唯一的希望啊。赶紧找找。结果是令人失望了,所有的lost+found里都是空的。难道天要亡我?重启,再次fsck,注意对mount上的文件系统说no,其余都是yes,再看,发现home文件夹里不只是多了lost+found,还有很多文件夹。至少我的工作已经回来了。^_^,终于没有白费力气了。

总结:以后执行命令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指南,搞清楚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问题:lost+found里还有很多文件,以“#”打头,后面是数字编号,这是没有恢复连接的文件吗?怎么才能恢复呢?有看见这篇文章的高手请指点一下啊。

PS:由于第一次亲密接触(续)实在没有可写的了,因为后面安装只能说是一帆风顺,除了分区出了问题,一个分区小了,不得不重装。看来仔细阅读说明书还是很重要的。切忌瞎搞胡搞。

顺便把fsck的命令指南贴在这里作为参考。

fsck的语法如下: 
fsck (-F fstype) (-v) (-m) (-special…) 
fsck (-F fstype) (-v) (-y|Y|n|N) 
(-o fstype options) (special…) 
其中: 
-F fstype : 说明被检查的文件系统的类型 
-v : 返回完成的命令行,但不运行 
-y|Y: 对所有问题均回答Yes 
-n|N: 对所有问题均回答No 
-m: 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不修复文件系统, 
如果文件系统经检查后是可安装的,则显示 
ufs fsck : sanity check : /dev/rdsk/c0t0d0s0 okay. 
-o: 文件系统类型选项,选项由逗号分隔, 
最常用的选项有两个: 
P: 整理(preen)模式 
F: 强制检查模式,此选项忽略文件系统状态标志。
1) 移去一个没有相关文件的目录入口 答Yes或Y来删除该目录入口
2) 重连接一个已分配但不能访问的文件
对fsck的"RECONNECT?"回答Yes,即把该I节点连接到lost+found目录下,文件名即是I节点号
3) 连接数调整 回答Yes或Y来改正连接数
4) 自由块表不一致 回答Yes或Y来修正超级块
  对于fsck询问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Yes来回答,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用" -y"选项来执行该命令
对硬盘进行检查和修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Sol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