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考后总结

1 What is 软考?

    软考全称: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软考--考后总结_第1张图片

   “软考”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

格,其中每个级别又细分如下: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

员;中级资格:软件设计师、软件评测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

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高级资格:

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而我们这次考的就是中级资

格的“软件设计师”。 

   软件设计师,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

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

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

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量

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

务水平。

     如果软考通过就是软件设计师了,我们有能力胜任吗?还是

需要实践经验,软考只是为了向别人说明我有这个能力,真实与

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2 why软考?


    5期开始我们我们每位同学都参加了软考,这项学习已经

纳入了我们的学习规划。那么我们为什么参加软考?米老师曾经

说过:“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很多人都认为证书没有用,

没有证书也不能说明什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有证书不能说明什么?有了证书能够在第一次接触中了解到我们有一定

的学习能力,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在工作之余还不忘继续学习,这是一种学习力的体现。在这个行业最注重的是什

--沟通和学习力。软考在全国的通过率并不高,各级别总平均合格率大约是25%,初级资格的合格率约40%,中级资

格的合格率20-30%,高级资格的合格率约20%。我们的软考设计师考试通过率为20%-30%,难道这不能说明一定问题

吗。

    软考的学习设计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

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设计模式、算法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软考的学习能够巩固我们我们计算机基础知识,

通过软考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3 how软考?


    我们的软考经历了组织报名、学前鼓励、软考学习、考前叮嘱、进京赶考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了具体的任

和执行时间。我们的学习可以是抓住这条主线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里我将具体说一下软考学习。软考--考后总结_第2张图片
    回顾自己的软考学习之路,更多的是笔记。而唯一记录自己学习历程的竟然是自己的--
今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己在这次软考学习中的总结的欠缺,没有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状
态和问题。盲目的学习,没有停下来总结,是软考的学习脱离了“自己”。
    软考的学习经历了视频学习、课本学习和真题阶段。

    1视频学习包括J2SE和希赛视频。

    J2SE的学习时间:3月27日-4月11日。半个月的学习对java有了基本的了解,视频的1-6章看的还不错,代码都实现了。但是从第7章开始就开始在云端飘着了,也有部分知识能够听懂,但是大部分不太明白。但是学习仍然继续着。对java视频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就是java中内存的分析,通过对内存的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子类和父类之间的实例化关系。通过java视频的学习更加了解:继承和实现是实现多态的基础。

      在我们后来的软考总结会议中,有人觉得这部分的视频对我们的软考帮助不大。但我却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我们试题的最后一道大题(java设计模式)很有帮助,对我们以后学习java视频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赛视频学习时间:4月12日-4月21日。此视频的学习严重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为了赶而赶。希赛视频包括了软考的各个方面。它其中也有一些不考的考点,但是我们应本着学习的态度进行学习。但是也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学习,不要过分纠结与某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最深的一点就是感觉视频好长好多啊,即使加速到了2.5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完。在此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任务没有全局观,执行任务时没有颗粒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不再急于赶进度了。而是查看这部分视频,需要多长时间,以番茄为单位进行学习。很庆幸自己及时纠正了。

    学习希赛视频时,虽然做了笔记,但是没有怎么总结,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没有及时回顾,导致自己的学习出现了问题: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从视频学习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及时总结,学习时回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课本复习

    课本的复习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日期。看课本不是一两遍的事,它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回顾的过程。647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采用自考时候的看课本的方法来看这本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可惜的是我没有。对于这本书总的来说看了2遍,第一遍认真的看了一下。第二遍就是临考前翻了一下。其余的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翻看的。考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书看的太少了。软考中上午题考点不难,但是很广,就算再光也都是课本中的知识。一句“毫不起眼”的话就有可能成为考点。不要小看课本,万变不离其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6、7个人一组对整个课本进行讲课。在这个过程中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讲课前没有认真看书,偏离了自己。别人讲给你的,你就都会了吗?提前看书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别人的讲课。

     从看课本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课本一点要反复的看。

     3真题

   真题是从09年-13年开始的。总共是10套,从这10套中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发现软考的易考点。在我们软考后的总结会议中,大家都提到了一点就是忽略了下午题,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上午题上。我在做下午题的时候没有自己分析自己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区别。对完答案之后,觉得答案很有道理,稍作分析之后继续了做题。没有认真自己分析自己答题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经验教训:一定要珍惜每套真题,认真分析,重视下午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审题、做题。规划自己的答题时间。

     4设计模式和算法

    设计模式的学习真的不是说通过软考就能学会的,是需要我们的在项目中学习使用的。所以我觉得设计模式就应该从日常学习中就开始了,所以设计模式的学习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为了软考而学习设计模式的时候,我们不能缺的两本书是《大话设计模式》和《head first》。备考中没有看《head first》,结果考试的设计模式观察者就是就书中的原题。哎……

    算法,越接触越觉得可望不可即,越接触越觉得有意思,越接触越觉得会做,可是一做就错。总的来说还是对算法不够了解,对算法的逻辑不够清楚。算法的学习和设计模式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再平常的学习中多加注意的。水滴石穿。

考后感

   软考结束了。软考检测的不仅仅是我们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检测我们的学习力。软考设计的方面多,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们如何能够2个月的时间内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心理调整战。在软考的学习过程中,自己真正的考试状态就是在考试前2-3天。那几天做下午题才真正按着考试流程完成。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应试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考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