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6处理器的三种工作模式
一般来说,80x86(80386及其以后的各代CPU)可以在三种模式下运转:实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实模式就是古老的MS-DOS的运行环境。Win95及以后的操作系统只利用了两种模式: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安全模式是Windows的一种诊断模式,在该模式下,系统只载入最基本的必须的模块和驱动,以便排除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三种模式的区别:
实模式是CPU启动的时候的模式,这时候就相当于一个速度超快的8086,不能使用多线程,不能实现权限分级,还不能访问20位以上地址线,也就是说只能访问1M内存。
操作系统接管CPU后,会使CPU进入保护模式,这时候可以发挥80x86的所有威力,包括权限分级、内存分页等等各种功能。在保护模式下,全部32条地址线有效,可寻址高达4G字节的物理地址空间;扩充的存储器分段管理机制和可选的存储器分页管理机制,不仅为存储器共享和保护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且为实现虚拟存储器提供了硬件支持;支持多任务,能够快速地进行任务切换和保护任务环境;4个特权级和完善的特权检查机制,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能保证代码和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及任务的隔离;支持虚拟8086方式,便于执行8086程序。保护模式有许多优越性。其中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内存采用了分页和分段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应用程序重定位,虚拟内存等成为可能,你的程序可以利用更多的内存了! 分页和分段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所以相对于实模式,应用程序对硬件直接操作的权限小得多,所以系统不容易因为应用程序崩溃而崩溃,所以称为“保护”。
虚拟8086模式是运行在保护模式中的实模式,为了在32位保护模式下执行纯16位程序。它不是一个真正的CPU模式,还属于保护模式。
2、区分实模式和保护模式的原因
x86体系的处理器刚开始时只有20根地址线,寻址寄存器是16位。我们知道16位的寄存器可以访问64K的地址空间,如果程序要想访问大于64K的内存,就需要把内存分段,每段64K,用段地址+偏移量的方式来访问,这样使20根地址线全用上,最大的寻址空间就可以到1M字节,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大的内存空间了。
事实上,实模式将整个物理内存看成分段的区域,程序代码和数据位于不同区域,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并没有区别对待,而且每一个指针都是指向实际的物理地址。这样一来,用户程序的一个指针如果指向了系统程序区域或其他用户程序区域,并修改了内容,那么对于这个被修改的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其后果就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再者,随着软件的发展,1M的寻址空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了。最后,对处理器多任务支持需求也日益紧迫,所有这些都促使新技术的出现。
为了克服实模式下的内存非法访问问题,并满足飞速发展的内存寻址和多任务需求,处理器厂商开发出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中,除了内存寻址空间大大提高;提供了硬件对多任务的支持;物理内存地址也不能直接被程序访问,程序内部的地址(虚拟地址)要由操作系统转化为物理地址去访问,程序对此一无所知。至此,进程(程序的运行态)有了严格的边界,任何其他进程根本没有办法访问不属于自己的物理内存区域,甚至在自己的虚拟地址范围内也不是可以任意访问的,因为有一些虚拟区域已经被放进一些公共系统运行库。这些区域也不能随便修改,若修改就会有出现linux中的段错误,或Windows中的非法内存访问对话框。
保护模式同实模式的根本区别是进程内存受保护与否。可寻址空间的区别只是这一原因的果。实模式将整个物理内存看成分段的区域,程序代码和数据位于不同区域,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没有区别对待,而且每一个指针都是指向“实在”的物理地址。这样一来,用户程序的一个指针如果指向了系统程序区域或其他用户程序区域,并改变了值,那么对于这个被修改的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其后果就很可能是灾难性的。为了克服这种低劣的内存管理方式,处理器厂商开发出保护模式。这样,物理内存地址不能直接被程序访问,程序内部的地址(虚拟地址)要由操作系统转化为物理地址去访问,程序对此一无所知。 至此,进程(这时我们可以称程序为进程了)有了严格的边界,任何其他进程根本没有办法访问不属于自己的物理内存区域,甚至在自己的虚拟地址范围内也不是可以任意访问的,因为有一些虚拟区域已经被放进一些公共系统运行库。这些区域也不能随便修改,若修改就会有: SIGSEGV(linux 段错误);非法内存访问对话框(windows 对话框)。CPU启动环境为16位实模式,之后可以切换到保护模式。但从保护模式无法切换回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