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下真正有危害的是内存泄漏的堆积,这会最终消耗尽系统任何的内存。下面是排查和解决方案与大家一起分享。
1、Linux 内存监控内存泄漏的定义:
一般我们常说的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堆内存是指程式从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内存块的大小能够在程式运行期决定),使用完后必须显示释放的内存。应用程式一般使用malloc,realloc,new等函数从堆中分配到一块内存,使用完后,程式必须负责相应的调用free或delete释放该内存块,否则,这块内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们就说这块内存泄漏了。
2、Linux 内存监控内存泄露的危害
从用户使用程式的角度来看,内存泄漏本身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作为一般的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内存泄漏的存在。真正有危害的是内存泄漏的堆积,这会最终消耗尽系统任何的内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次性内存泄漏并没有什么危害,因为他不会堆积,而隐式内存泄漏危害性则很大,因为较之于常发性和偶发性内存泄漏他更难被检测到。存在内存泄漏问题的程式除了会占用更多的内存外,还会使程式的性能急剧下降。对于服务器而言,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即使系统不崩溃,也会严重影响使用。
3、Linux 内存监控内存泄露的检测和回收
对于内存溢出之类的麻烦可能大家在编写指针比较多的复杂的程式的时候就会碰到。在 Linux 或 unix 下,C、C++语言是最使用工具。但是我们的 C++ 程式缺乏相应的手段来检测内存信息,而只能使用 top 指令观察进程的动态内存总额。而且程式退出时,我们无法获知任何内存泄漏信息。
使用kill命令
使用Linux命令回收内存,我们能够使用Ps、Kill两个命令检测内存使用情况和进行回收。在使用终极用户权限时使用命令“Ps”,他会列出任何正在运行的程式名称,和对应的进程号(PID)。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送出一个系统操作信号和程式的进程号(PID)。
应用例子:
为了高效率回收内存能够使用命令ps 参数v:
[root@www ~]# ps v(或aux)
PID TTY STAT TIME MAJFL TRS DRS RSS %MEM COMMAND
2542 tty1Ss+ 0:00 08 1627 428 0.1 /sbin/mingetty tty1
2543 tty2Ss+ 0:00 08 1631 428 0.1 /sbin/mingetty tty2
2547 tty3Ss+ 0:00 08 1631 432 0.1 /sbin/mingetty tty3
2548 tty4Ss+ 0:00 08 1627 428 0.1 /sbin/mingetty tty4
2574 tty5Ss+ 0:00 08 1631 432 0.1 /sbin/mingetty tty5
2587 tty6Ss+ 0:00 08 1627 424 0.1 /sbin/mingetty tty6
2657 tty7Ss+ 1:1812 1710 29981 7040 3.0 /usr/bin/Xorg :0 -br -a
2670 pts/2 Ss0:01 2 682 6213 1496 0.6 -bash
3008 pts/4 Ss0:00 2 682 6221 1472 0.6 /bin/bash
3029 pts/4 S+0:00 2 32 1783 548 0.2 ping 192.168.1.12
3030 pts/2 R+0:00 2 73 5134 768 0.3 ps v
然后假如想回收Ping命令的内存的话,使用命令:
# Kill -9 3029
内存溢出就是你要求分配的内存超出了系统能给你的,系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产生溢出。
比方说栈,栈满时再做进栈必定产生空间溢出,叫上溢,栈空时再做退栈也产生空间溢出,称为下溢。
这是程序语言中的一个概念,典型的,在C语言中,在分配数组时为其分配的长度是1024,但往其中装入超过1024个数据时,由于C语言不会对数组操作进行越界检查,就会造成内存溢出错误
在程序员设计的代码中包含的“内存溢出”漏洞实在太多了。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内存溢出问题的产生根源、巨大危害和解决途径。 |
(1) 使用非类型安全(non-type-safe)的语言如 C/C++ 等。 |
(3) 编译器设置的内存缓冲区太靠近关键数据结构。 |
1. 内存溢出问题是 C 语言或者 C++ 语言所固有的缺陷,它们既不检查数组边界,又不检查类型可靠性(type-safety)。众所周知,用 C/C++ 语言开发的程序由于目标代码非常接近机器内核,因而能够直接访问内存和寄存器,这种特性大大提升了 C/C++ 语言代码的性能。只要合理编码,C/C++ 应用程序在执行效率上必然优于其它高级语言。然而,C/C++ 语言导致内存溢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要大许多。其他语言也存在内容溢出问题,但它往往不是程序员的失误,而是应用程序的运行时环境出错所致。 |
2. 当应用程序读取用户(也可能是恶意攻击者)数据,试图复制到应用程序开辟的内存缓冲区中,却无法保证缓冲区的空间足够时(换言之,假设代码申请了 N 字节大小的内存缓冲区,随后又向其中复制超过 N 字节的数据)。内存缓冲区就可能会溢出。想一想,如果你向 12 盎司的玻璃杯中倒入 16 盎司水,那么多出来的 4 盎司水怎么办?当然会满到玻璃杯外面了! |
3. 最重要的是,C/C++ 编译器开辟的内存缓冲区常常邻近重要的数据结构。现在假设某个函数的堆栈紧接在在内存缓冲区后面时,其中保存的函数返回地址就会与内存缓冲区相邻。此时,恶意攻击者就可以向内存缓冲区复制大量数据,从而使得内存缓冲区溢出并覆盖原先保存于堆栈中的函数返回地址。这样,函数的返回地址就被攻击者换成了他指定的数值;一旦函数调用完毕,就会继续执行“函数返回地址”处的代码。非但如此,C++ 的某些其它数据结构,比如 v-table 、例外事件处理程序、函数指针等,也可能受到类似的攻击。 |
void CopyData(char *szData) { |
奇怪,这段代码好象没什么不对劲啊!确实,只有调用上述 CopyData() 才会出问题。例如:这样使用 CopyData() 是安全的: |
char *szNames[] = {"Michael","Cheryl","Blake"}; |
为什么呢?因为数组中的姓名("Michael"、"Cheryl"、"Blake")都是字符串常量,而且长度都不超过 32 个字符,用它们做 strcpy() 的参数总是安全的。再假设 CopyData 的唯一参数 szData 来自 socket 套接字或者文件等不可靠的数据源。由于 strcpy 并不在乎数据来源,只要没遇上空字符,它就会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复制 szData 的内容。此时,复制到 cDest 的字符串就可能超过 32 字符,进而导致内存缓冲区 cDest 的溢出;溢出的字符就会取代内存缓冲区后面的数据。不幸的是,CopyData 函数的返回地址也在其中!于是,当 CopyData 函数调用完毕以后,程序就会转入攻击者给出的“返回地址”,从而落入攻击者的圈套!授人以柄,惨! |
前面提到的其它数据结构也可能受到类似的攻击。假设有人利用内存溢出漏洞覆盖了下列 C++ 类中的 v-table : |
void CopyData(char *szData) { |
与其它 C++ 类一样,这里的 CFoo 类也对应一个所谓的 v-table,即用于保存一个类的全部方法地址的列表。若攻击者利用内存溢出漏洞偷换了 v-table 的内容,则 CFoo 类中的所有方法,包括上述 Init() 方法,都会指向攻击者给出的地址,而不是原先 v-table 中的方法地址。顺便说一句,即使你在某个 C++ 类的源代码中没有调用任何方法,也不能认为这个类是安全的,因为它在运行时至少需要调用一个内部方法——析构器(destructor)!当然,如果真有一个类没有调用任何方法,那么它的存在意义也就值得怀疑了。 |
不要太悲观,下面讨论内存溢出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
2002 年 2 月和 3 月,微软公司展开了 Microsoft Windows Security Push 活动。在此期间,我所在的小组一共培训了超过 8500 人,教授他们如何在设计、测试和文档编制过程中解决安全问题。在我们向所有程序设计人员提出的建议中,有一条就是:紧跟微软公司软件开发策略的步伐,将某些应用程序和工具软件由原先基于本地 Win32 的 C++ 代码改造成基于 .NET 的受控代码。我们的理由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为了解决内存溢出问题。基于受控代码的软件发生内存溢出问题的机率要小得多,因为受控代码无法直接存取系统指针、寄存器或者内存。作为开发人员,你应该考虑(至少是打算)用受控代码改写某些应用程序或工具软件。例如:企业管理工具就是很好的改写对象之一。当然,你也应该很清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把所有用 C++ 开发的软件用 C# 之类的受控代码语言改写。 |
当你用 C/C++ 书写代码时,应该处处留意如何处理来自用户的数据。如果一个函数的数据来源不可靠,又用到内存缓冲区,那么它就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
void Function(char *szName) { |
它的问题出在函数并不知道 szName 的长度是多少,此时复制数据是不安全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复制数据前首先获取 szName 的长度: |
void Function(char *szName, DWORD cbName) { |
这样虽然有所改进,可它似乎又过于信任 cbName 了。攻击者仍然有机会伪造 czName 和 szName 两个参数以谎报数据长度和内存缓冲区长度。因此,你还得检检这两个参数! |
如何知道由参数传来的内存缓冲区长度是否真实呢?你会完全信任来自用户的数据吗?通常,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可以检验内存缓冲区是否溢出。请看如下代码片断: |
void Function(char *szName, DWORD cbName) { |
这段代码试图向欲检测的内存缓冲区末尾写入数据 0×42 。你也许会想:真是多此一举,何不直接复制内存缓冲区呢?事实上,当内存缓冲区已经溢出时,一旦再向其中写入常量值,就会导致程序代码出错并中止运行。这样在开发早期就能及时发现代码中的 bug 。试想,与其让攻击者得手,不如及时中止程序;你大概也不愿看到攻击者随心所欲地向内存缓冲区复制数据吧。 |
虽然检验内存缓冲区能够有效地减小内存溢出问题的危害,却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内存溢出攻击。只有从源代码开始提高警惕,才能真正免除内存溢出攻击的危胁。不错,上一段代码已经很对用户数据相当警惕了。它能确保复制到内存缓冲区的数据总长度不会超过 szBuff 的长度。然而,某些函数在使用或复制不可靠的数据时也可能潜伏着内存溢出漏洞。为了检查你的代码是否存在内存溢出漏洞,你必须尽量追踪传入数据的流向,向代码中的每一个假设提出质疑。一旦这么做了,你将会意识到其中某些假设是错误的;然后你还会惊讶地叫道:好多 bug 呀! |
在调用 strcpy、strcat、gets 等经典函数时当然要保持警惕;可对于那些所谓的第 n 版 (n-versions) strcpy 或 strcat 函数 —— 比如 strncpy 或 strncat (其中 n = 1,2,3 ……) —— 也不可轻信。的确,这些改良版本的函数是安全一些、可靠一些,因为它们限制了进入内存缓冲区的数据长度;然而,它们也可能导致内存溢出问题!请看下列代码,你能指出其中的错误吗? |
#define SIZE(b) (sizeof(b)) |
strncpy(buff,szSomeData,SIZE(buff)); |
strncat(buff,szMoreData,SIZE(buff)); |
strncat(buff,szEvenMoreData,SIZE(buff)); |
给点提示:请注意这些字符串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怎么,弃权?我说啊,如果你是执意要放弃那些“不安全”的经典字符串函数,并且一律改用“相对安全”的第 n 版函数的话,恐怕你这下半辈子都要为了修复这些新函数带来的新 bug 而疲于奔命了。呵呵,开个玩笑而已。为何这么说?首先,它们的最后一个参数并不代表内存缓冲区的总长度,它们只是其剩余空间的长度;不难看出,每执行完一个 strn… 函数,内存缓冲区 buff 的长度就减少一些。其次,传递给函数的内存缓冲区长度难免存在“大小差一”(off-by-one)的误差。你认为在计算 buff 的长度时包括了字符串末尾的空字符吗?当我向听众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肯定答复和否定答复通常是 50 比 50 ,对半开。也就是说,大约一半人认为计算了末尾的空字符,而另一半人认为忽略了该字符。最后,那些第 n 版函数所返回的字符串不见得以空字符结束,所以在使用前务必要仔细阅读它们的说明文档。 |
“/GS”是 Visual C++ .NET 新引入的一个编译选项。它指示编译器在某些函数的堆栈帧(stack-frames) 中插入特定数据,以帮助消除针对堆栈的内存溢出问题隐患。切记,使用该选项并不能替你清除代码中的内存溢出漏洞,也不可能消灭任何 bug 。它只是亡羊补牢,让某些内存溢出问题隐患无法演变成真正的内存溢出问题;也就是说,它能防止攻击者在发生内存溢出时向进程中插入和运行恶意代码。无论如何,这也算是小小的安全保障吧。请注意,在新版的本地 Win32 C++ 中使用 Win32 应用程序向导创建新项目时,默认设置已经打开了此选项。同样,Windows .NET Server 环境也默认打开了此选项。关于 /GS 选项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Brandon Bray 的《Compiler Security Checks In Depth》一书。 |
最后,请大家看一段代码,其中存在至少一个安全漏洞。你发现了吗?在后续文章中将会给出答案! |
WCHAR g_wszComputerName[INTERNET_MAX_HOST_NAME_LENGTH + 1]; |
// 获取服务器名,再将它转成 Unicode 字符串。 |
BOOL GetServerName (EXTENSION_CONTROL_BLOCK *pECB) { |
DWORD dwSize = sizeof(g_wszComputerName); |
char szComputerName[INTERNET_MAX_HOST_NAME_LENGTH + 1]; |
if (pECB->GetServerVariable (pECB->Conn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