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简介

中文名称: 蝉花

来源: 本品为真菌类麦角菌科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 etBr.寄生于蝉蛹上形成的子座和蝉蛹尸体的复合体。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一册

介绍
蝉花简介_第1张图片来源
本品为真菌类麦角菌科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 etBr.寄生于蝉蛹上形成的子座和蝉蛹尸体的复合体。

原植物 蝉花的子座单生或2~3个成丛地从蝉蛹前端伸出,棍棒状或鹿角状,高2.5~6厘米,中空。茎肉桂色,干后深肉桂色,粗0.15~0.4厘米,往往有不孕小枝。头部棒状,肉桂色至茶褐色,长0.7~2.8厘米,粗0.2~0.7厘米。子囊壳呈长卵形,埋生于子座内,孔口稍凸,500~620×220~260微米。子囊圆柱形200~740×5.6~7微米,内含8枚线状、多隔、透明的子囊孢子。孢子易断为8~16×1~1.5微米的小段。

生于蝉蛹上。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和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 春季子座从虫体抽出时采集,洗净,于烈日下晒干,未干时不宜堆压,否则易发霉变质。

药材性状 虫体似蝉,表面土黄色,大部分体表覆有灰白色菌丝。子座2~4个自虫体头部伸出,灰黑色或灰白色,长条形或分枝卷曲,长2~5厘米或稍过之。体较轻,质柔韧,断面中部充满粉白色、松软的菌丝。气味似草菇。以个大、完整、肉白、子座分枝卷曲、气香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咸、甘,寒。归肝经。明目退翳,定惊镇痉。用于目翳,惊痫,小儿夜啼,麻疹未透。常用量3~10克。

功用: 归肝经。明目退翳,定惊镇痉。用于目翳,惊痫,小儿夜啼,麻疹未透。

性味: 咸、甘,寒

文章出自:国家数字文化网
原文地址: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HerbalMedicine/DL/DL-20031210135315/

相关连接:
蝉花与冬虫夏草的比较
误食蝉花中毒病例报告4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蝉花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