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足迹系列——数学家 . 国人篇[1] . 苏步青
苏步青档案: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1902 年9月23日 出生于浙江平阳。193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1-1952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援,校长,名誉校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求学之路
1902年9月,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他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年幼的他求知欲极强,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孩子读书。苏步青一有空,就到人家窗外听讲,还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家的孩子学得没什么起色,苏步青却长了不少学问。叔叔见他如此好学,便拿出钱,说服他的爸爸,送他去念书。
读至初中时,他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苏步青在数学上崭露头角,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关注。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调走时,对苏步青说:“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帮助你。”在苏步青毕业时,洪校长果然寄来200块银元,并赠言。苏步青把这件事视为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17岁时,苏步青东渡扶桑,进了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随后又考进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在日本获得这个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第一人是陈建功)。当时的日本和中国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北大、清华、厦大、日本东北帝大纷纷向苏步青发出聘书。然而,苏步青一一谢绝这些聘请。因为两年前,他与陈建功有约在先。他的同学、同乡和好友陈建功,在日本东北帝大研究生院毕业向他告别时说:“北大、武汉大学、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等大学都有聘书给我,论设备条件、工资待遇,新建的浙大最差……”“到浙大去!”不等陈建功说完,苏步青就打断他的话,说:“你先去,我毕业后也来,让我们花上二十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样,苏步青毅然放弃了日本亲友和老师的挽留,以及其他学校的聘请,只身来到浙江大学。一到校,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暑假里,苏步青又去日本接回了妻儿。六年间,苏步青教授在微分几何方面做出巨大成绩,并与陈建功一起从教学研究出发,开始创办科学讨论班。这在中国也是一种首创,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研究态度。
苏老在工作
严师更律己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在他之前中国尚无微分几何这门学科,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进取发展,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浙江大学诞生,如今已走向世界。苏步青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单几何专著就出了12本,许多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其成果被世人称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苏氏二次曲面”等等。许多理论已被应用于科研实践,如飞机设计、船体放样,既提高了科技产品的质量,又增强了经济效益。
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苏老谈学习
文理要并重
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苏步青多次强调,文科要通理,理科要通文,并撰文或发表讲话,要求中学生文理兼优,全面发展。他的《语文和数学》一文被选为中学课文或辅读教材后,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他认为,数学与诗歌虽是 两码 事,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头脑不僵化,读写旧体诗可以说是起到‘窗外看雁阵’的作用。理工科大学生搞点形象思维,读点诗词,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是很有好处的”。
读书的方法
苏老有一套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苏老认为:“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 我小时候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 《聊斋》我最喜欢,不知读了多少遍. 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了理解. 读数学书也是一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全部读懂不容易. 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读到最末一遍,题目也全部做完. 读书不必太多,读书要精. 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懂了. 一部书也不是要完全读懂、读熟;即使全部读通了、读熟了,以后不用也会忘记的. 但这样做可以训练读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学习、掌握一本书的思想方法和艺术性. ”
学习的态度
苏老告诫年青人:“学习和治学的态度一定要端:一来有严肃认真,二来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
苏老还说过:“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大好的学习机会。小时候,我读书要到一百多里外的学校去读。在日本留学时,节假日都在图书馆。回国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只能躲在破庙里,在暗淡的油灯下继续研读。比起我那个时候,大家现在的学习环境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所以,希望广大的青少年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老书法及诗词颀赏
相关链接
科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http://www.wzqqzx.cn/tt2004x/czpd/jyzh1/04-05shang/kxjgs/08/subuqing.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