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2

52.自然学习法。

53.细致的监管人的行为是不容易的。

54.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55.世事有他的规律,人能产生的影响太小。成功者皆因好命。

56.善用人者,为之下。

57.我认为行不通的,我也不阻止,不让他撞板,他们不会心息。

58.老细无为,伙计才能有得作为。

59.所谓知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错,相反不能够确认什么是对的。所谓对,只不过我们尚未发现他的错。

60.非强者生存,适者生存。

61.我认为公司也可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第一阶段是求生阶段,目的是找到一种可以适应时空的生存模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世界乃意志的表像。所谓意志主要是求生意志及繁殖意志。事物一旦找到持续生存的模式,就会尽一切所能令这种模式占据宇宙每一个空间。所以公司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繁殖阶段,先复制自己,增加自己的地域覆盖面。在香港生存下来了,就上深圳发展。但由于地域不同,需作不同的适应,公司的运作模式就会产生异变,出现不同的基因。如果公司内部可以进行基因交换,就可以出现有性繁殖,不只是自我繁殖这么简单。至此,公司已发展成第三阶段,即可以有更大的自己改变能力去适合环境。到第四阶段,生存系统已与环境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追求卓越,不断优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过度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生存系统,就容易失去适应其他环境的能力,结果环境一变,就遭淘汰。成功的公司很容易迷信自己的成功经验,以为只要沿用这个模式去做,就会成功下去。结果逐步老化,最后被逼退出市场。

62.人在接触新讯息时,愈是能够把它与原有系统内的讯息联系起来,就愈不易忘记,亦愈能够随时拿出来应用。

63.从希腊时期开始,西方已很重视认识世界的方法,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分析」,一个叫「归纳」,现代人的思考方式至今还主要是这两种

64.在已发展得比较好的富裕地区,各行各业都竞争剧烈,行内早有龙头大哥,他们商誉好,资金多,运作模式早已优化至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新加入者根本不容易找到立足之地。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已经入侵的地区,中小企根本很难有出头之日

65.这件事令我认识到求生意志的重要性,令我在遇到逆境时都不会轻易放弃,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继续挣扎,明天可能会出现奇迹。我不认为意志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意志坚定的人,能克服的困难,一定比意志薄弱的人多,成功的机会也因而会更大。

66.相反,有些公司开始时虽然资源不多,但公司上下都有共同的愿景,大家对公司都有期望,并把自己的前程与公司的命运在一定的程度上结合起来,故做起事来积极主动,充满创意,活力十足。这样的公司,即使困难重重,一样能够逐渐克服,最后找到存活的模式。

67.譬如,每年春天冰雪都会融化,大地恢复生机,于是我们简单地把两者之间视作有必然联系,以为时间一到,同样的现象又会再出现。谁知出现了冰河时期,会有不一样的春天。

归纳法只能预期大体如是,不是必然如是,先后关系也不等于因果关系,它只能令我们活得心安理得,不足以令我们了解宇宙的真象

68.人类的主要学习模式,就是知道甚么是错的;不容许犯错的结果,就是没有进步,永远停留,学不到新的知识。

69.要生存,就要搵食,就要战胜竞争对手,一切皆为了这两项需要而去营运。

70.我选择做的事,大部分都是取其易,并非贪其难

71.我在遇到困难时的做法,是先分析自己的处境,看看是否真的已走投无路,若真的已别无他选,就只好豁出去。求生意志一定比求优意志强烈,这时,我的潜力一定如获神助,远超平时的水平。

72.由于我没有一套主观的拣马标准,所以我没有移情别恋的动机,不合我口味的下属我也照用,关键是这些人在组织内可否发挥功用,令组织可以适应当时的环境。

73.老细多安插亲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旧马已「移情别恋」,这是老细的惯常行为。

74.其实我一向视员工为公司的持份者,我认为中原有今天的发展,员工功不可没。一间公司最终会变成甚么模样,并非单靠股东投入一笔资金,就会自动演变出来的,还需要员工的投入与增值,因此,员工顺理成章亦是公司的持份者。

我起初不明白,为何这些他们自己拣的下属,会一个又一个的令他们不满,非去之而后快。后来才发觉,这类强的领导人,心目中早有一套完美的方案,强要下属扮演他们分配的角色。然而,强的下属不可能没有主见,每当工作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对原先的方案作修正。可惜,这类行为常招来领导人的不悦,认为下属在挑战自己的权威,非去之而后快。这样的领导人,无论自己的能力多大,但由于经常换班,业务发展至某一水平就停滞不前。因为,一间公司的客户与经验知识,无不依附于公司的工作人员身上,如果人员流动太大,公司的力量也就无法积累。

75.我最大的优点,是不容易察觉下属的缺点,总觉得他们有可用的地方。这样,原先不特别强的下属,才有机会慢慢成长起来,变成行内独当一面的好帮手。

76.制定制度和标准,指引方向。

其实我一向视员工为公司的持份者,我认为中原有今天的发展,员工功不可没。一间公司最终会变成甚么模样,并非单靠股东投入一笔资金,就会自动演变出来的,还需要员工的投入与增值,因此,员工顺理成章亦是公司的持份者。

现时,大部分机构的董事会,多由高层的管理人员把持,若果缺乏基层的声音,他们会不自觉地肥上瘦下,逐渐酿成基层员工对公司的不满,令公司的政策难以彻底落实,最终会影响公司的营运效益。

79.领袖的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为组织缔造共识,让成员看到他们原来有共同利益,聚在一起,比出去单打独斗更容易生存下去。

80.无论如何强调执行力,指令在贯彻的过程中都会被打折扣

我绝对同意,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完全不管,多数都没有好结果;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时,尚未完全懂事,不用强制的方法不行;所以,父母应该自小就做规矩,并建立自己的权威,要做到一叫即停,绝对不敢犯上。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他者的需要作为反照,是不容易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的。

做生意的成功感来自「无中生有」,由小到大。如果一开始就承继一个大企业,即使做出成绩,别人也会认为是靠父荫,日后反而成了思想包袱。

。人生本身是一场挣扎,要不断克服困难,改善自己的处境,才有成功感。

如果父母甚么都为子女准备妥当,子女就不容易找到奋斗目标。因此,含着银匙出世,不一定是一种值得羡慕的处境。我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了避免子女陷入这种处境。

平時一直都存在著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雖然看到,但沒有出手,看看其他同事會不會去補位,只要公司仍能保持Market Leader的位置,得過且過就算了。現在,公司雖然遇到特大的困難環境,但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們不會束手無策。

87.「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意思是說,要解決困難可以先從易的地方入手,要成就大事,亦可先從細微的工作作起步點。

88.我寧願把問題預計得嚴重一些,事先作好最壞打算,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去迎戰困難,這樣,勝算一定會多過事前想像得太樂觀,在思想鬆懈的情況下,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

89.但只要願意比之前跑多幾步,部署得比競爭對手更周密一些,就可以使自己的公司不至於在金融海嘯中被淘汰

90.要「證偽」就得有批判精神,敢於挑戰權威.

91.我個人認為分花紅只需考慮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有關員工在該段時期內合共收到了多少工資。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數字作分子,公司在該段時期裡有份分花紅的員工的總工資作分母,便可算出有關員工可佔花紅的比例。

92.我自己做人,會先為自己可以有情有義打好基礎,盡量不讓自己落入要靠別人有情有義的境地。我早有心理準備,身邊的人在大難臨頭時,可能會各自飛。我有能力為他們消災擋難的話,他們才會留在我身邊。

93




1.所謂「本錢」,就是看他已為自己的將來作了多少準備,看他對自己的前途已有多大把握;如果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經得起風吹浪打,而無損他向自己目標邁進,他做起事來自然有情有義。我自己做人,會先為自己可以有情有義打好基礎,盡量不讓自己落入要靠別人有情有義的境地。我早有心理準備,身邊的人在大難臨頭時,可能會各自飛。我有能力為他們消災擋難的話,他們才會留在我身邊。一個機構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取決於他能匯聚多少人才一起工作。機構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愁沒有緣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可以為機構所用的人,關鍵是這個機構有沒有搭造出一個可以留下他們一展所長的平台。

2.我對待員工的心態,是盡量造就他們,讓他們有多點機會可以去完成自己的心願。員工有甚麼才能,他們自己最是清楚,靠我去發掘一定事倍功半,最簡單的做法是給他們在工作上有較多的自主空間,以及在公司有餘力時,隻眼開隻眼閉地花錢讓員工「務虛」

3.相反,如果我們用講故事的方式,以具體的事例作比喻,我們就可以透過對場景與情節的描述,去解釋事物的內外聯繫。這種表達方式往往可以令人們對事物的整體性有真確的了解。此之所以,無論是政治領袖還是企業領袖,皆喜歡以講故事的方式去說明自己的信念與路向,以便更好地帶領群眾去完成自己的目標。講故事要動聽,就不能單靠邏輯推理,還得多點發揮右腦的功能,故事才會浪漫起來,或許平時誦讀一下歌德的詩劇會有幫助。可惜現時香港的教育機構都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講故事能力,以至他們實際出來社會工作的時候,缺乏了這種較具競爭力的技能。

4.我告訴這位客人,道歉要發自內心才有意思,要公司施壓才迫出來的道歉,即使是親口道出,其實也是假的。看來我的同事並未心悅誠服,他何必要去拿這個采,誰知道這樣道歉的人心裡實際上在說甚麼?我會教這個同事以後處事圓滑一些,但不會迫他道歉。

5.我不是說人不應有大志,但要分清楚,甚麼事值得眼前做,甚麼事應留待將來去做。當中原還是一間三數人的小公司的時候,我只會集中力量去賺夠下一個月的皮費。我不會花心思去研究中原的全球策略。要訂全球策略有甚麼難?茶樓裏的茶客每天都在為此擺龍門陣,但不見得他們中真的會有人成為國際領袖。我勸這位分行經理先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到條件成熟時,才爭取升為分區經理;到升至營業董事時,才為公司作戰略部署也未遲。幻想一步登天,成為我的得力助手,等同舍近圖遠,不容易獲得成果。

6.我寫上一篇文章,目的不在於打擊員工向我提意見的積極性,而是在於提醒他們,他們應就自己日常接觸的範圍向公司提意見,而不是好高騖遠,就一些自己也不熟悉範圍去提一些胡亂構思的建議。這類天馬行空的建議,雖然創意有餘,但往往可行性不足,叫公司無法付諸行動。

7.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8.“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9.而做家长的则必须自小就对子女做规矩,以养成他们必须听从父母指引的习惯。这种遵从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子女不管是否认同,也得执行。

10.现在弄到am730广告部的同事,到口的佣金也要回吐,还要设法安抚那些落了定单而没法兑现的客户。他们心中会怎样诅咒,我也控制不了。我惟有每天向上天祷告:黎智英先生是没有预谋的,他只是顺水推舟吧了,希望上天会原谅他。

11.我们现在发挥的功能是社会需要的,我们一定会得道多助!

12.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莫如「多做功夫、少叹世界」。幸好香港还有工做,我们应趁有得做的时候多做一些,藉此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只要我们愿意少叹世界,我们就能减少花费,令自己有所积累,可以应付不时之需。读者可能觉得,这还用你来教。但有时,即使很显浅的道理,人也不肯去实践。

13.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生需求不足,资本家很快发现,掌握下游的销售远比上游的生产重要。

14.但这还不算最高明的资本家,最高明的剥削方式,根本不用停留在实体经济的活动中进行剥削,而是等实体经济里的经营者创造出财富之后,才直接对他们积累起来的财富进行掠夺,方法就是掌控金融市场。

15.我把木桶理论修改成漏洞理论,好让同事更容易明白。

16.管理人员日常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修修补补。我打工的时候就最怕遇到理想主义的上司,企图全面打造一套新的运作系统。这样做很辛苦,而且风险很大,不如指出系统有何错漏,可以怎样修补。这样一定更容易有内部共识,令企业更加受用。

17.。顺风顺水虽有助公司早日成长起来,但公司受到的锻炼也会比较少,未必等同真的站稳了阵脚,当遇到真正考验的时候,弱点就暴露出来。做人是「难得少年穷」,做生意也是在始创期多遇点困阻好。

18.现时,我们有些同事,光会埋怨环境怎样对我们不利。这是没有用的。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改变。与其要改变环境去配合自己,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有同事可能会问,那我们应怎样去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我已不在其位,当然不宜由我来作判断。这种突破只能由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以不断试错的方式去达至。没有一条必然的方程式可作事前推算。我们要放弃过去的成功模式,才有机会真正改变自己,才能在困阻中取得进步。

19.人生何尝不是只能看过程,不宜看结果?大家的结果都是一死了之。人生过得好不好,只能在过程中反映出来

20.创业无可避免会比打工辛苦;精神上要受压力,经济上要冒风险,因此有其他选择时,不一定有太多的人会选择自行创业。

21.他们明白,世上不可能存在着一种完全符合自己理想的客观环境;与其等好环境出现,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现有的环境。改变自己应该比改变世界容易,如果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怎去改变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世界?

22.自我意识强烈 才会冒险创业

 

大部分人都选择打工,却羡慕别人可以做老板,那为甚么自己不出来创业呢?说穿了,不外是怕辛苦及不想冒风险罢了。做小老板一定比打工辛苦。打工总有放工时间,但做老板一定24小时当值。真的遇到麻烦的时候,想暂时放下不理也不容易。在创业初期,公司未上正轨,麻烦真是接踵而来,做老板的一定忙个不亦乐乎,精神压力很大。此外,创业者需承担经济上的风险,不似打工,月尾就有粮出,生意不好的话,可能个个月都要贴钱。很多人之所以会欠下周身债,皆因创业不成功罢了。

 

以前中国的大户人家,会鼓励自己的下一代吃鸦片,原因是吃鸦片吃足24小时也有数得计,败家最快的是创业搞生意。吃了鸦片,自我意识就会被麻醉,以后就不会想做生意了。事实上,只有自我意识强烈的人,才会不惜代价,也要出来闯一番事业。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不会满足于上司与长辈的赞赏,他们会为自己打分。人一懂得反思,为自己作评估的时候,就会对自己打工的待遇感到不值,觉得报酬与贡献不相称。

 

打工仔都有这类经验。第一年打工,会全力以赴,以为博得老板赏识,就有得加人工。谁知老板只按劳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去调整工资,个人表现所造成的差异不多。于是,第二年就不肯那么落力了。但自我意识强的人,不肯因老板付一般的报酬,自己就作一般的表现算了。他们会觉得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甘心因老板付的工资低,就把自己的才能也埋没了。那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自行创业。这样,他就可以取回所有他应该得到的,包括亏损。这当然有风险,但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别无选择,为了使自己存在的价值最大化,他只好创业。

 

这不是完全因为钱的问题。有些人老板对他不薄,薪金高,花红多,但一样放弃高薪厚职,选择出来创业。原因是打工始终是为他人创业,成就主要是属于他人的,挂在自己帐号上的不会多。自我意识强的人,不甘心按他人的想法去办事。他们对世事自有一番观察,他们喜欢订自己的目标,行自己想行的路。但打工就只能去完成别人的目标,行别人想行的路,最多只能在一些枝节的问题上作些小调整。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是不甘心让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度过的。

 

人皆有自由意志,人喜欢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去做。只要这样,人才会做得开心,觉得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义。对普通人来说,创业是自我实现的最佳途径。

23.常听人说,创业者都是一些喜欢冒风险的人。这话表面上好像有点道理,但亦很容易令人误会:只要敢于去冒风险,就有机会创业成功。

 

无疑,完全不肯冒风险的人,一定不会创业。因为,事情在发生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事前估计不到的变数,而成功亦多少需要幸运之神的眷顾。即使是自信心十足的人,如果他尚有一点观察客观世界能力的话,他亦会明白,创业后的变化—包括政经形势、市场供求、对手出招、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是他可以完全操控的。因此,在任何时候,创业者都得冒一定的风险。

 

然而,勇于冒风险并不等于创业就会成功。我就见过一些勇于冒风险的创业者,虽然屡败屡战,但换来的只是屡战屡败,结果欠下一身债,连朋友也被他害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只是勇于冒风险,却不懂得评估风险,并一早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好准备。

 

其实,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在创业之前,心中已看到一条可行的路,他们是对这条路的可行性建立起足够的信心时才去创业的,绝对不会为了去冒风险而去创业的。

24.蔡美儿的教女手法与一般美国家庭不同。绝对不是放任自流的方式。而是一切都得听从家长的安排,不准外宿,不可打机,练不好琴不许吃饭,考试拿不到A,休想可以过母亲一关,一切从严,连子女的自尊心也可不顾。在美国家长的心目中,这简直是虐儿。然而,美国人却看到自己的下一代愈来愈不济。大量青年在中学已中途辍学,大学的研究院里很多是亚裔学生,连自己的国防科技,也得依赖外来科学家的贡献。长此下去,美国的下一代凭甚么去保住自己国家的一哥地位?为此,美国的有识之士亦觉得需要对美国的教育方式作全面的检讨。譬如: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角色是否要加强?把子女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与政府是否恰当?此外,子女的意愿应获得尊重至甚么程度?应否趁他们未定性就做规矩,好让他们自幼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人们又怀疑多赞少骂的教育方法是否真的更为有效,是否应改为严格要求,赏罚分明,才对子女的成长更有好处?

25.拥有权易传 管理权难交

华人企业常在第一代领导人退下火线的时候出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拥有权及管理权分开来传承,而是妄图把两者混在一起,都由家族成员一并承继,徒然增加了承继的难度。香港有法律保障遗产承继权,所以要把公司的拥有权传给家族成员并不困难,只要生前立好清楚的遗嘱,死后交遗嘱的承办人去执行就可以了。如果怕将来遗嘱有争拗,大可以在生前就把公司的股权分配好,一早过户给子女,米已成炊一段时间之后,要推翻就不容易。


如果担心子孙太多,企业经不断分割之后,愈分愈细,实力无法凝聚,可以成立控股公司,把企业内的所有机构的股权都交由控股公司持有,而家族成员只持有控股公司的股份,而不直接持有营运公司的股份,那家族成员就没有机会各占山头,互不合作。这样,家族的生意就可以透过控股公司把利益一体化——要整个集团做得好,家族的成员才可以齐齐按照在控股公司拥有的股份而获派息,大家就更加会有全局观念。


我见过有些大企业,业务十分多元化,有地产、有酒店、有物流、有旅游;本来不同的生意之间可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产生正面的协同效应;但创办人过身之后,把不同的生意留给不同家族成员去打理,结果他们再不肯一起合作,还相互斗争,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限制子女去拥有子公司的股权。以近期何家争产案为例,其股权分配就十分凌乱,有些成员在控股公司有股份,有些成员却直接在营运公司有股份。譬如,声称三太陈婉珍有的50.55% Lanceford是控股性的公司,但Lanceford又不是何家所有的生意的控股公司;而四太拥有的7.63%澳博股权,与何猷龙拥有的33.4%新濠股权,以及何超琼拥有的8.8%信德股权,却属于营运性的公司,他们在公司内并担任管理工作。在这样的分配下,即使眼前的争拗可以平息,将来也一定矛盾百出,集团内永无宁日。
如果何鸿燊能成立一间单一的控股公司,把自己所有的权益都放在这间公司里,然后把这公司的股份分配给家族成员,那他所说的每个家庭成员都锡,希望家产由四房均分,才有机会真正实现。现在他已开坏

26.

管理权接班人何处觅

 

前文已论及,企业的拥有权交由创办人的子女来承继应该困难不大,但若然想把管理权也交由子女去承继,则局限了挑选的范围,结果累到公司没法持续发展,子女空拥有股权,却收不到股息,甚至成了子女的包袱。此之所以,有企业的创办人,在年老的时候,把自己企业出让,套现后,才把钱留给子女,把营运的风险与权益,一并交给新买家去承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功的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对手迎头赶上,甚至变成亏损。IBM就被迫把自己的私人电脑部门出售,雅虎现在即使肯卖也不容易有买家。由此可见,非要在子女中找管理权的接班人是风险极大的。那么,企业的管理权该找甚么人来接班呢?


在西方,管理权与拥有权分开处理的概念已有一段历史,很多家族都把拥有权交信托基金处理,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受益人算了。至于企业的管理权,他们在寻找接班人的时候,搜寻的范围非常广泛;他们会交给猎头公司作全球性物色,对象不局限在公司之内,可以是行外人士,甚至可以是外国人。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足够的领导才能的话,即使是空降一个陌生的企业的话,他一样可以很快便驾驭这个企业,不但可以清除企业原有的陋习,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思维,创造新动力。


这样做,虽然可以有较多的选择,但风险极大。书本上举的可能只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如果作统计的话,失败的案例可能比成功的更多。因为,一个企业并非一个机械化的组织,而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而所有生命体都是排外的,从外边找个人来当公司的主脑人,一定会受到原有的成员排斥。一个人要换血,还比较容易,血型相同已可以;但要换器官,难度就大了,身体若是不肯接受,医生也束手无策。换心虽难,但仍有成功机会,但要换脑,医学界连实验都未做过。可见企业要换主脑人,一样风险极大。


一个企业,除了按明文的规章制度去运作之外,其实内部还存在着很多潜规则与默契,只有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掌握一个企业的文化,了解这个企业的真正运作模式。空降下来的CEO,若果心态不够强的话,很容易受排斥而离去,但若果心态太强的话,又容易刚愎自用,令企业的原组织受到过大的创伤;能修成正果的只是少数。


因此,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找接班人,起码没有文化上的不适应问题。此外,企业的创办人还可以对自己的接班人作长期的培养,作不断的观察,选错的机会应该少过单凭猎头公司的推荐,再经过三数次的面谈与测试。如果被挑选的接班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突出的表现,早已众望所归,那将来接班,自然水到渠成。

27.

有人觉得,所谓内地人买楼,其实占成交的比例不高。只是新盘与豪宅占的比例多一些,也不过是两成左右;如果以整体成交而言,所占的比例应该连5%也不够,不可能对楼价有这么大的影响。但现实是供求一旦失衡,就是把价格推到购买力的极限。情况一如在天秤的一方加多一小块法码,天秤决不会按新加法码所占的比例,去决定倾斜的角度改变,而是跌到「人仰马翻」,跌到极限。


中东战争时期,阿拉伯国家一度发起石油减产禁运,实质的供应虽然只减少了一成左右,但油价却升了两倍,反映供求失衡可以很快从量变发展成质变。因此,我们亦不应低估少数大陆客入市足以对楼价所造成的影响。

28.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神速,但发展的模式却不健康,应努力转型,摆脱现时这种过度依赖生产出口商品,无头缺尾式的发展模式。所谓无头缺尾,是指中国的经济,只集中做中游的生产制造,没做上游的科技研发与产品设计,亦没做下游的市场推广与顾客服务。按西方发达国家定下的游戏规则,增值最多的是上游与下游,中游最不值钱

29.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去力争上游应该比向下游渗透容易。科研是硬技术的,优势容易量化,高下立见。中国若果能在科技上有突破的话,是不愁外国不来采用的。譬如中国的高速铁路运输,造价便宜,速度快,效率高,连美国也想引进。
但中国公司想进驻下游就绝不容易,市场的所在地是外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与法律,主导权不在中国手里。推广市场所需的软技术,往往比科技更难掌握。此外,市场所在的国家,还可以横蛮地指控中国倾销!抽重税、设配额,无所不用其极。光是向世贸投诉,往往亦无补于事。始终市场在外国,外国有管理本国市场的主权,中国无法左右别国的选择.

30.以我过往的经验,鱼要过塘才肥,花要换盆才壮,打工仔与其等年底随大队加薪,不如在年中就找机会跳槽。情况就如楼市一样,若果没有转让,最好的估价师也不知道如何估价,打工仔的身价,也只能在转工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去一试,拿个offer在手,旧老板是不知你身价的。

31.如果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话,一个人做到七十岁应不是问题。太早退休,无所事事,日子可能更难过。有工作做的人,往往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发觉与我同辈的朋友中,未退休的朋友,往往比全退休的,更为容光焕发。因此,我虽然早已储够退休所需的资金,但仍然工作到六十岁,才开始筹备从原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不是选择不再工作,而是想换一换工作的性质。

32.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刚开始时,工作往往是为了生活所逼,俗语说是为了「搵食」。但人若是过了六十岁仍得为口奔驰,那人生就太过被动。人应该争取在六十岁之前,安排好余生的经济问题,起码要争取让自己有条件选择做一份收入少一点的工作。这样,人就可以不再以「搵食」作为工作的唯一考虑,而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及觉得有意义的工作。


人在六十岁之后,身体多少会出现一点老化,适宜把工作调校一下,不是停下来,而是需要减速。踏入这个阶段,人应该总结自己的经验以协助其他人工作,而不是甚么都自己落手落脚去做。在香港,一个人若要争取在四十五岁前退休,并不实际,但若是肯早作筹备,想安排在六十岁后,过另类的退休工作生活,还是有可能的

33.由于大部分企业寿命都不长,能超过三十年的不足百分之十。所以,对很多公司来说,可能其成员未到退休年龄,公司自己已没法继续生存下去。通常,只有当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当其营运模式已证实有持续的生命力的时候,退休问题才会摆到议事日程上。


当公司尚在发展初期,人才难得,员工肯做,又对公司有正面贡献的,管他甚么年纪,都可以让他继续做。何必拘泥于甚么退休制度,非要他退休不可?即使到公司发展到已不难招聘年轻力壮的新人去替代年长者的时候,我也不倾向为年龄问题,要求基层员工离职,中高层管理人员则另有考虑,因为他们的下属,可能期望他们早点退休,我得考虑众人的意愿。
于基层员工而言,只要他们能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其工作的产出多过公司的投入,又不至危害他们自己的身体,或对其他同事带来太多的不便,如果他们自己不选择退休,我都倾向让他们继续工作下去,公司有需要的话,可以加聘新人,不一定要替代老人。老员工对公司的文化会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利公司文化的传承。公司的知识与经验,大部分储存在老员工的脑海里,而不是在电脑里。电脑里储存的是数据,而不是智慧。


我不担心,不设退休制度会令公司变成一间老人院,因为一间未发展至市场饱和的公司,一定会不断膨胀,新的部分一定大过旧的部分。公司的平均年龄不会太高。一间公司出问题,是因为它的营运系统老化,而不是员工的年龄老化。


至于,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我却倾向有退休年龄限制。除了因为我想让他们的下属有机会升职外,我还想公司的营运系统不时会有一些新的刺激。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定的取舍权,有新人上场,就会打破原有默契,造成一场小骚乱。公司的营运系统,需要在骚乱中重新进行自组织,让成员自己走位,互相再适应。这骚乱经常搞当然有破坏性,但久不久出现一次,对企业营运系统的更新是有好处的。


一个愈是有能耐的高层主管,愈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入公司的营运系统之内,妨碍其他人按自己的理解去各自走位。这类人最初出现的时候,会对企业的系统起优化作用;日子长了,反会阻碍系统的演进。我不会像某些西方企业那样,每隔五至十年,就要高层管理人员来一个大换位,但他们必须有退休年龄,60岁可自选退休,65岁公司会要求退休,最特殊的情况也不能超过70岁。


公司可组织退休的员工,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平时听取一下意见,必要时还可召他们回巢救急,作为公司的后备力量

33.

我希望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个内部的人力市场,并借助市场机制去监察各部门主管。好的主管,下属一定愿意跟随他,在互相配合下,一定更容易产生工作成效。不好的主管,下属就会不断流失,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工作也就难见成效。他的管理不善问题就会更快地暴露出来,必要时,公司也可以及时处理。

 

我的下属这么多,由我去监管,每人可分配到的时间也有限。因此,与其自己出马去「照肺」,不如缔造一个环境,让他们的下属可以在公司内自由跳槽,那就可以全方位向他们施压,逼他们做一个下属认为跟得过的上司。我能够放心地无为,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人员,不但受上司监管,还要面对员工的选择。在市场的压力下,他们都得交足功课

34.我一向鼓励下属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所以我在公司内倡议的一些理念,经常会受到质疑与抗拒。我觉得这是一间健康的公司应有的现象,我不会因为我的威信受到挑战而感到不快。我相信所有的新生事物都会遇到因循的阻力,非经过较量,并证明自己更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足以建立自己的位置,并逐步成为主导力量。所以,我乐得看到我的倡议受到下属挑战,这些挑战为我提供机会,方便我进一步演绎我的理念,让大家可以明白得更为深入。

35.

如果把这个问题去请教律师或管理顾问,他们大都会教你成立一个家族信托基金,再由基金的章程去规范子女的行为。公司的股份由基金持有,不许买卖,不容抵押。而家族的成员只能成为基金的受益人,而不能直接承继公司的股份。

 

这样,后人即使出现意见分歧,甚至内斗,亦会被局限在信托基金内进行,不至影响公司的运作。因为对公司来说,信托基金是公司的大股东,公司只会看基金的最终决议,而不用管基金在取得决议前的争斗。

 

有传媒说,新鸿基的信托基金,规定成员必须有一致的意见。我相信这可能是误会。意见是否一致,怎可以规定?基金只能够规定会议程序与取得决议的方法。最多规定成员不可把分歧外泄,这样在外间看来,基金永远只有一种意见。

 

然而,基金始终由人所组成,人不只会有不同意见,而且还会改变意见,人性不会因基金的章程而改变。当基金的成员增加,内部一样会出现权力斗争。如果这类斗争进行得太频繁、太激烈,最终难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这个问题可如何解决,以后有机会再谈。

36.

现时的环境是不炒财富就不断蒸发,输硬;参与炒卖却不是一定赚硬,弄得不好,可能输凸。那只能怪自己平时不关心国际形势,不学点经济理论,现在面对杀戮战场,连逃也不知道往哪里逃了。

 

劝人不要炒卖,这当然是最安全的说法,但分明与现时的形势不符合。各国都狂印钞票,钞票势必贬值,那我们还要现金干甚么?我认为,有现金的人迟早会忍不住出来投资,令资产价格不断被抢高,逼使余下来的,尚未投资的人也得早作决定。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就谁也改变不了,非如钟摆一样,不摆到极端,不会回头。

 

因此,我不会提议别人在现时这样环境下仍继续持有现金,这样只会延迟他们入市的时间,对他们更为不利。我只会提议他们不要借钱去投资,投资的时候,最好买一些自己有用,而且容易套现的东西。我担心,美金迟早会变《金圆券》。

37.作为父母的,亦不宜过早地为子女作好各种生活上的保障,否则只会令子女失去工作的动力。我见有些富裕家庭,一早为子女提供信用卡,买定楼等子女结婚,安排好工作等子女上位,那他们的子女又怎可能有好的工作态度?

38.最关键是「主孰有道」他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与之生,而不畏危。」即领导人对形势的评估,能赢得大家的认同;领导人选择的方向,大家都愿意跟随;领导人采取的方法,大家都认为合理、合适。孙子称此为「上下同欲」。

39.本来只要肯付出合理工资,不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手。但am730要突围而出,就要所有的员工齐心合力,人人都为公司着想,人人都愿意多走一步。只有透过这种与别不同的分纯利制度,员工才会视自己为公司的持份者,am730才能在与行家竞争时展现出优势。

40.我提倡的这种让员工也可以分享纯利的分配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增加社会基层的消费能力,令生能不容易饱和,投资者的资金不愁没有出路。当实体经济可以让投资者有合理回报时,投资者就不用在金融市场玩对赌游戏,不会轻易在金融风暴中没顶。

41.其实,愿意与员工分享成果,只是成功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不是老板一愿意分,业绩就立即会冲上去。它只是生意成功的普遍因素,而每个行业,每个时空还有自己的特殊因素。没法针对特殊因素,单懂普遍因素,也是很难成功的。

42.我明白,员工有不信任公司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中原在推行分纯利的初期,员工的疑心亦是很大;有些人每月都有查账,我一方面叫会计部尽量配合,把最原始的文件也给他们看;另一方面,叫高层与自己一起克己复礼,不乱花公司的钱。我出外公干,乘飞机一般只坐经济舱,我自己连公司车也不用,更不会叫公司买游艇,只供少数高层享用。经过一段时间,员工才相信,公司是真诚的。

43.在我这套制度下,生意好的时候,个别成绩好的主管,分得的纯利可以十分惊人。比如,去年集团内就有超过二十名超过千万元收入的员工,其中有人独得五千多万元。很多做老细的都会眼红,觉得分多了,第二年就调整分的比例。但我则视此为立信的一个好机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要员工相信老细会愿意与他们一起分纯利是极之困难的,即使真金白银放入了他们的口袋,他们也不一定相信下次还会有。然而,只要有一点不信,我这套机制就无法运作。为了立信,我就得学商鞅那样,以高得不合理的赏金去立信。其他员工见做得好,原来五千多万元也可以分得到,怎会不全力以赴?由此可见,能成功立信,是系统有效运作的关键,可惜很多人都不了解它的威力。

44.届时,大部分am730的员工的收入都可以比行内的平均收入为高。能够高多少,则视乎am730是否能比行家有更大的盈利能力,视乎员工能否比行家多跑一步,多花一分心思。当员工感受到,原来自己的收入是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时,我这套机制的威力,就会进一步发挥出来。

45.对那些资本密集,投资期较长的公司而言,老板在这段时间可能是光有付出,完全没有收入的。一旦事业不成功,之前的投入就无法收回,所以要做老板要是冒风险的。不过,愈是投资大的公司,一旦成功,以后就愈不容易受到行家威胁,因为竞争对手要参战的门槛也一样很高,成功了的公司可以有一个较长的收成期。

46.经过一番盘算,我亦觉得五千万可能只是仅仅够,要出现事事顺利的最佳景况,才有机会成功。但我知道,一份报纸由创办到收支平衡,绝非一年半载可以做到的事。始创期愈长,中途出现波折的机会就愈多;我们做预算,就不能单以最佳的景况去推算;必须为突如其来的意外,额外预一笔应变基金。

47.

我以前虽常在传媒上业余玩票,对传媒如何运作亦有一定的了解,但这始终不是一门我认识的生意,我宁愿预得松一些,好过中途出现资金短绌,以至打乱阵脚,功亏一篑,白白把之前打好的基础也浪费掉。

 

我见过不少朋友,就是因为对困难预算不足,以至本来有机会成功的生意,亦不得不中途放弃。因此,我决定把原先建议的五千万股本翻一番,变成一亿,作为我这次新尝试的上限。

 

我明白,做生意最好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我创办中原时,就是持这种心态的。然而,中原是我当时唯一的事业,是我人生的希望所在,我不得不这样做。但am730只是我本业之外的另类尝试,不应该让这类尝试去拖累我的本业与我的家庭。因此,我必须为我的投资作上限,一亿就是一亿,若果不成功,就不再加码,以免拖得愈久,就愈舍不得抽身。

 

我的打算是先用五千万作首阶段尝试,测验一下原先的预期是否不切实际。我知道五千万是不够的,但起码可以看到是否值得再博第二注资金。如果全无起色,那加码也没有意思,不如早日自我了断,起码不会弄到破产时,连欠下员工的薪金也付不出。

 

我告诉员工,必须在头五千万用尽之前,让我看到,公司的业务是在不断进展的,而且在用完第二个五千万之前,公司就可以进入持续盈利的状态。不然的话,我不保证我会投入第二个五千万。

 

有公司的管理人员劝我,不宜把这种取态告诉员工,怕会影响士气。事实上,当时的确有行家藉此来中伤我们,说我们快弹尽粮绝,离关门不远矣。但我不想用谎言去欺骗员工,我宁用高透明度的方式,让员工知道公司的财政实况,以决定自己未来的取向。由于我们的员工对公司知道得多,谣言反而起不了作用。

 

相反,当员工知道公司在财政上的局限后,都主动为公司节省成本,善用资源,亦不会在不当时刻向公司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正因为有员工的主动配合,am730才得以用低消耗的模式,短时间里到自己的存活之道。

48.am730在创办初期,已深知自己实力最差,排位只能在最后。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们才不会甚么都与他们斗。我们不会与他们斗发行量。都市日报每日发行三十万份,头条一开始就发行四十万份。如果我们要发行得比他们还要多,我们的财政资源很快就会「干塘」,没有能力捱到可以自负盈亏的阶段。

49.我劝我们的同事要低调,不要刺激我们的竞争对手,以免他们联手欺负我们这个弱者。幸好,他们两个都看不起我们,以为他们无需出手,市场也会把我们淘汰。在这一点上,我要多谢那些不断中伤我们快将关门的行家。若非他们不断散播谣言,我们可能一早被对手扼杀在摇篮之中

50.我告诉管理层的同事:不要与对手的高层比待遇,你们选择加入am730,就注定要艰苦奋斗,注定要付出额外的代价;不然,我们还可以凭甚么在夹缝中生存下来。你们可得到的,是与公司一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功感。对人生来说,这远比高收入更为珍贵。

由于我们自行定位该排在榜尾,我们在广告收费上也不与行家争锋。我有时虽嫌广告部的同事过度保守,经常向客户妥协,予客户较大的折扣;但每当我想到我们的定位时,我知道不宜对我们的同事过度苛求。由此可见,我们的策略,皆取决于我们的定位;定位正确,才能制订正确的策略。无论做人、做事,皆应如是。经过五年的始创阶段,我们已找到生存的模式,亦积累了三年的利润,每日的发行量已比开办初期翻了一番。因此,在下阶段,am730可以重新定位,部署一套新的竞争策略。

51.我相信,生于忧患的人,才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特别关怀,他们知道危机四伏,必须打醒精神留意身边发生的事,不然就会反应迟钝,或者选择错误;这些都是可以致命的。可惜我们的子女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一点危机感也没有,所以他们可以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连窗外的风景也懒得看。

52.我其实不赞成把生活的时间表填得太满,间中可以留空一些时间甚么都不做,亦不用刻意去想甚么,就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无我的游离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没利益的引诱,亦不受理性思维的规范,反而有时会灵光一闪,忽然悟出一点道理来。这样hea吓,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3.人在十五岁之前,只知道个体的需要,但开始发育后,就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开始想物色伴侣,生儿育女,繁殖后代。这种需要令人意识到自己有超越个体生存责任。要养妻活儿,远比维持个体生命困难,非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可,因此必须有志于学。

54.老实说,我不是一般的生意人,我年轻的时候曾长期投身社会运动,只是后来发觉战友所坚持的道路其实不可行,且对社会无益,于是我只好在商界暂栖身。然而,我没法放下对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一直希望研究出一套有优胜竞争能力的生意营运模式,并藉此为社会带来一套新的分配制度与生产关系。我相信,只要这套模式够强,其他人也得跟着使用,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样,这套模式就会成为营商的主导模式。而我这些年来在生意上的努力,亦变成一项逐步产生成效的社会改革工程。

55.因此,我倾向让子女自小就面对「天道不仁」的现实,让他们自尝失误的后果。子女跌倒后,不要立即去抱起他们;只要没有跌伤,他们不难自己爬起来,自小就习惯受点挫折,就知道如何去疗伤,知道即使是精神上的创伤,也是会复原的。这样,他们将来就不会动不动便去找死。

56.

不少统计都显示:创业的人大部分都没有读过大学,因为创业要冒风险,承受比打工更大的压力,很多时,在其它的路都没法行的时间,人才会被迫去创业。读完大学的人,比没读过大学的人,较容易找到出路,不至于走投无路而非创业不可,所以都是打工的多,反是没读过大学的人,更有机会做老板。

 

社会上仍经常会听到,做厨师的自己出来开食肆,跳舞跳得好的开舞蹈学校,做技工的搞维修服务公司……。可见香港社会不是没有向上流动的通道,只不过要上进就得付出代价。创业不单辛苦,而且夭折率很高,并非人人愿意去冒这种风险。

 

即使不创业,没读过大学的人在职场也不至于没有机会。商业社会很实际,入职时会看学历,入职后一定看工作表现,没读过大学的人一样有升职的机会。反而我担心在有了最低工资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寄望政客去为他们争取提升最低工资,因而失去了个人奋斗的动力。然而,即使最低工资得以不断提升,拿最低工资的人仍没有在社会里向上流动过。

57.我从1976年开始,从事地产行业,前后已35年。在这段时期里,楼价升的日子远比跌的多。8284年,因中英为香港前途的争拗而跌了3年;8710月因全球股灾,跌了半年;89年因六四事件,又跌了半年;9703年,因八万五建屋计划,跌的日子比较长,前后跌了6年。全部加起来,亦不过10年。35年里,跌市的日子只有10年,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卖楼时作错决定的机会远比买楼时多。因此,把自住的楼宇卖掉,租住一个时期,待楼价回落时再买回的如意算盘,大部分时候都打不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