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刊》给全球软件业敲响警钟

     11月13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题为“SAP和微软,注意你们的背后”(“SAP and Microsoft,Watch Your Back”),给全球软件业敲响了警钟。赛迪网的译文(11月16日,“商业周刊:新技术让软件领袖如芒在背”)有误,一些关键之处翻译不准确,甚至可以说翻译错了。这篇文章(英文原文)传达了许多重要观点(和信息),特别是对于我国“核高基”战略发展计划的“基础软件重大专项”的理解颇有益处。

         在今后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之内,发展我国软件业,主要的竞争对手(赶超对象、假想敌人)是谁?这个问题想不清楚,几十亿人民币砸向(拉动)软件业,算是白花了。美国《商业周刊》文章指出,当今全球软件业(整体)形势变了,云雾计算、虚拟机技术和自由软件,这三者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着主导作用。Forster Research总裁George F. Colony说:“Microsoft would probably like the world to stop rotating. It`s responding, but Google is leading the way with technology that is cheaper and quicker.”微软当然不服,坚持说:“我们现在并没有处于危险之中。我们正在快速转向在线服务和虚拟化技术市场,甚至利用某些开源软件(微软不喜欢说自由软件)。”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当今美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地进入痛苦的衰退期,以至影响到全球,企业用户评价技术产品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承受着削减成本的巨大压力。现今,云雾计算、虚拟化技术和自由软件业已成熟(注意“成熟”两字),企业管理层借助这三者可以度过这场危机。

        《商业周刊》对于自由(开源)软件的评价是这样的:“它们由多家企业协作开发而成,价格远低于传统的版权软件。”当今,全球自由软件(便宜和快速)的浪潮猛烈地冲击传统软件业,有人却闭上眼睛无视这一客观现实,误导着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在“企业红海”(指存在严重竞争的市场)游泳中,有人用手指着微软,向企业老总说,你们把目标对准微软就行了。其实非也。当今,微软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在中国境内也是一样,比如,对待千千万万的盗版者微软中国就无可奈何,甚至毫无办法,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点“战绩”。微软自己在转型,我们却在后面紧紧追赶微软以往的影子,方向全然错了。搞什么自主操作系统,自主办公桌面,自主中间件、自主数据库,等等,似乎什么都是自主的才能放心。何谓“自主”,自己做主也。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让人们自己作主”的Linux,何必自己重新要发明另一个Linux?坦白地说,基础软件重大专项某些课题的技术指标已经客观存在,何必自己再去发明另一个轮子?钱太多了,没有地方花?让我们看看西北农村小学现今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那里的孩子们还在DOS环境(注,考察报告正在准备)下学习,再看看数十亿人民币砸向所谓“基础软件”,谁不心疼?欧盟、俄罗斯和南美、南非国家发展软件业的经验为何不能借鉴?《商业周刊》的警钟应当使某些高人清醒。全球软件业的洪流,将冲破一切碍障,汹涌向前,包括中国。

       (说明:我的意思准确地说,基于自由软件搞我们的自主软件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钱,去改善某些企业的经营现状。)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商业周刊》给全球软件业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