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
早期华为的产品在技术和功能上弱于国外竞争对手,其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价格。但
是自华为1996 年进入“中国电子百强”后,就一直高居中国电子百强利润排名的第一。华
为是怎么做到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的呢?
许多人都认为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中国的电子制造企业有成本优势,因为中国人的工
资低,从而中国企业具有“比较”优势。其实不然,在通信产业,国外厂家从80 年代起就
已在中国设厂,从工人的制造成本上与内资企业相差无几。在采购成本上,国外厂家也很早
就实现了中国化,立足于中国市场进行元材料的采购,而且由于国外厂家的采购量大,成本
反而会更低,因此在物料采购成本上,中国企业也不具备“比较”优势。
中国企业真正具备“比较”优势的地方其实是在研发成本上。国外一位工程师的月薪相
当于中国一个工厂几百名工人工资的总和,而中国一位工程师的月薪才相当于几位工人工资
的总和,国外与国内工程师正常的工资差距有10—20 倍之多。如果算上国外工程师的有效
上班时间每周低于40 小时,每年还有一两个月的假期,而国内工程师加班是常态,有效上
班时间通常达每周60 小时,一年忙到头连法定的节假日都很难保证,国外工程师与国内工
程师的薪酬相差就更大。
一些具有远见的国外企业如微软、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从90 年代起,
就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但出于种种保守及对本国就业的考虑,国外厂家不愿将研发中心
总部设在中国,大量的产品研发还是在美国和欧洲开展。
华为公司深知此道,利用中国富有的工程师资源,去实现国外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
越是利润空间大、技术难度高的高科技,华为的优势就越明显。华为敢在国外厂商面前30%、
50%地降价,技术功能上可以超前承诺客户,这些都来源于华为的研发成本有优势。同样一
个技术功能,国外厂商是不敢轻易承诺客户的,因为他们一时算不清要多少成本去实现。但
早期华为就可以先承诺下来,因为有华为中研部这样优秀的组织,技术实现不成问题不至于
用多少成本去实现,华为的研发成本弹性空间还大着呢。
与国外厂商的技术研发相比,华为的优势突出表现在研发成本上。以2001 年为例,华
为研发投入30 亿元人民币,产品包括交换、接入、光网络,2G/2.5G/3G、数据通信,BITS、
STP 等众多领域,国外厂商即使投入30 亿美元,也难以开发这么多产品。因此,研发成本
的数量级优势是华为推动产品价格下降的关键原因。
而在研发的深度上,以及对产品价值链的控制方面,华为从很早就已经不满足于拿别人
的芯片来用,而开始设计并采用自己的芯片,这对华为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以及开发富有
自己特色的产品从而形成差异化至关重要。华为芯片开发始于1991 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
中心,1993 年在攻克交换机技术的同时,郑宝用就成立了专门负责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技术
的研发队伍,那时叫器件室,1995 年中研部成立时,升级为基础研究部,负责华为的芯片
设计。
华为自己设计芯片,再外包到我国台湾、香港和美国的专业芯片制造企业进行加工,用
来替代前期直接向芯片公司购买的芯片。只要产品能上规模,华为自己做的芯片对降低成本
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每片的成本通常在15 美元以下,而如果直接采购
国外厂商现成的芯片组则每片的成本就要超过100 美元甚至200 美元,当C&C08 交换机年销
售上亿台时,一款芯片可以降低的成本就可能超过了几十亿美元。
1993 年年底华为成功地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芯片,即用于C&C08 交换机的ASIC 芯片。
1994 年华为已成功设计30 多款芯片,其中最复杂的芯片,设计中容下了1 000 万多只晶体
管,每片可完成3.2 万个电话用户无阻塞的通话。1994 年这些芯片就已正式投放使用在华
为上千台各种交换机设备中,而且实践证明这些芯片稳定可靠。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华为和其他公司—样采用购买的芯片组,华为的产品就无法实现对
客户功能或性能指标的差异化。早期华为公司的交换机采用的是国外某著名公司的用户电路
芯片,但网上运行效果很差,故障率奇高,板子经常烧坏,甚至动不动就把整个板子都烧成
灰烬。当时,大家简直不敢听到“雷”这个字,一片雷声,不仅要吓倒一片市场,而且还要
忙得中研部和用户服务中心团团转。
为此,华为公司自己组织力量,开发出自己的芯片组,彻底解决了由于芯片组缺陷带来
的技术瓶颈。可以说芯片上的差异化带来了华为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华为在ASIC 芯片设计上投入巨大。中研基础研究部成立三年的时
间就有了300 多名芯片设计工程师,使华为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是最先进
的芯片设计公司。基础研究部在芯片的设计上也采取了和中研部类似的架构,一方面有总体
组对国际上最新的芯片设计技术进行跟踪,另一方面是与各个业务部相对应的芯片产品设计
研发。
基础研究部一直是华为中研部的核心平台型部门,直到2004 年后因独立运作需要,
改为华为控股的海思半导体公司,并开始正式对外销售芯片。
1993—1997 年短短四年的时间,华为的C&C08 交换机、SDH 传输、接入网、电源监控系
统等都有华为自行设计的ASIC 芯片,华为自己的“芯”脏,这些自主研发芯片的大量使用
降低了华为的整机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华为掌握了产品价值链中
关键芯片的核心技术,大大降低了华为在公司成长过程中的风险,为华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
展提供了保障。之后,华为自行设计的芯片随着产品设备的扩展而不断扩大设计品种,逐渐
形成了当某个领域产品一开始研发,就同步起动该领域自主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华为
的新产品线数据通信产品如ATM 机、路由器等,无线产品线GSM、3G 等也在新产品一开始投
放市场时就用上了自己的芯片,使华为的新产品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成本竞争力。
很多技术型的中国企业都饱受了芯片掌控在国外公司手中给企业带来发展瓶颈之苦,这
不仅仅体现在成本的上升上。在核心芯片受控于别人时,企业常常会面临产品好卖正要上量
销售时,芯片供应商突然宣布停产、断货,或者是供应商因为收缩或因为原产品淘汰或升级
而无法提供芯片,从而使公司基于这款芯片所做的所有研发投入、生产线的建立、生产测试
设备的投入以及除该款芯片以外的其他物料投入,都要付之东流。
中国企业还常常面临芯片对中国有供货歧视的情况,即由于芯片供应商所在国政治上的
原因,不愿将该芯片向中国公司供货,只愿意把落后技术指标或功能的芯片供给中国公司。
因此,芯片受控于国外公司,使中国企业在价格上面临的风险极大,即使公司的产品好卖,
芯片厂商的突然提价,也会令已经以一定价格与客户签订供应合同的企业措手不及,甚至失
去市场和客户,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也存在以下情况,某些产品的芯片由于不是国外芯片厂商的核心和重点,在性能指标上
会存在重大的缺陷从而导致系统整机的性能指标存在问题,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下降,公司却
措手无策。这样,
对产品的优化和技术提升不能做到芯片级,就无法做到真正解决所有的技
术问题,真正实现高客户满意度。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看似红火的中国家电企业经常面对的。2009 年,液晶电视销售火红,
电视机厂家TCL、创维、康佳等却增量不增利,主要原因是液晶屏供应商却趁机涨价,并在
供货上卡脖子。中国PC 机厂家从80 年代末起耕耘二十多年,直至今日作为核心技术的芯片
还是用英特尔的,操作系统用微软的,无法形成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及成本最优化,最终陷入
一味的价格战。中国家电业和PC 机的利润,据大佬们宣称已到了“比刀片还薄,需要毛市
拧水的本领。”
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极少,从而销量虽大利润却低,平
均利润率长期以来只有3%一5%的薄利。表面销售额很大的中国电子百强,多数企业在核心
元器件、芯片等方面受制于国外企业,公司和产品的命运其实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企
业的发展经常面临起伏,严重受制于人。
但是华为公司早年在只有不到一百位工程师队伍时就勇于去啃芯片技术,并在设计上取
得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企业可以在芯片设计等领域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
在国外技术垄断的产业上取得优势,关键是要看准关键之处并勇于进取。既然华为公司的芯
片设计也是从无到有,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开始的,其他的中国企业如果放手去做,同样可以
取得类似的突破。在国际竞争中,如果企业既想有成本优势,又要有可观的利润,就应当像
华为一样在价值链上做得更深一层,完全把控住核心技术的主要方面,拥有自己的“芯”脏。
2009 年华为公司销售额列“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第一名,而1996 年时只是第二十六名。
但这十多年来,华为几乎一直高居于“中国电子百强利润”第—名,这说明只有有了真正基
于核心技术实力发展的销售额增长,才是可持续性的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