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三大特性分别是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
从JAVA全局来看,封装也可以理解为打包,就是把你所写的一些类和方法封装成一个包.我们使用这个包的时候,直接 import.....就可以了.
我们在学Java时 碰见过许多 Java函数库 如: java.util.* until就是包名 后面的* 类 就是 封装在包中的类 ,而类有定义了许多方法 .
封装就是只让别人用,不让别人看到你的代码,封装的类也就像是模板,减少重读代码,提高效率.
另外从局部上看,封装就是可以对对象属性的存取做一定的限制,在setter和getter方法中限制一定的条件.
下面都是从局部上来讲封装:
1、什么是封装?
封装就是将属性私有化,提供公有的方法访问私有属性。
做法就是:修改属性的可见性来限制对属性的访问,并为每个属性创建一对取值(getter)方法和赋值(setter)方法,用于对这些属性的访问。
如: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
2、 为什么需要封装?
通过封装,可以实现对属性的数据访问限制,同时增加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由于取值方法和赋值方法隐藏了实现的变更,因此并不会影响读取或修改该属性的类,避免了大规模的修改,程序的可维护性增强。
3、 如何实现封装,实现封装的具体方法?
(1)、修改属性的可见性来限制对属性的访问。
(2)、为每个属性创建一对赋值方法和取值方法,用于对这些属性的访问。
(3)、在赋值和取值方法中,加入对属性的存取的限制。
2.继承
1、 什么是继承,继承的特点?
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特点:在继承关系中,父类更通用、子类更具体。父类具有更一般的特征和行为,而子类除了具有父类的特征和行为,还具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特征和行为。
在继承关系中。父类和子类需要满足is-a的关系。子类是父类。
表示父类和子类的术语:父类和子类、超类和子类、基类和派生类,他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
2、 为什么需要继承?什么时候应该继承?
使用继承可以有效实现代码复用,避免重复代码的出现。
当两个类具有相同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时,可以将相同的部分抽取出来放到一个类中作为父类,其它两个类继承这个父类。
继承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原则:write once,only once(编写一次、且编写一次
3、 如何实现继承?
在java语言中,用extends(扩展)关键字来表示一个类继承了另一个类。
在父类中只定义一些通用的属性和方法。
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中可以定义特定的属性和方法。或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属性、重写父类的方法可以获得与父类不同的功能。
4、 什么是方法重写?
如果在子类中定义的一个方法,其名称、返回类型及参数列表正好与父类中某个方法的名称、返回类型及参数列表相匹配,那么可以说,子类的方法重写了父类的方法。
方法重写在不同类,是实现多态的必要条件。
5、 super关键字的用法和位置,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方法?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通过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如果子类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可以通过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方法。
父类: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sex;
public xinxin1(String name,String sex)
{
this.name=name;
this.sex=sex;
}
public void hello(){
System.out.println(“嗨!我是”+name+”我是”+sex+”孩”);
}
子类:
public xinxin2(String name,String sex)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super(name,sex);
}
public void hello(){
System.out.println(“我是新来的!”);
//调用父类的方法
super.hello();
}
位置注意: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的语句(super语句)必须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
因为创建对象的时候,需要先创建父类对象,再创建子类对象。
注意:创建对象时,先创建父类对象,在创建子类对象。如果没有显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将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方法。
6、 一切类的老大(祖先)Object。
所有类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继承了java.lang.Object类,Object类中定义了所有的java对象都具有的相同行为,是所有类的祖先。
一个类如果没有使用extends关键字,那么这个类直接继承自Object类。
3.多态
运行时多态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代码重用的一个最强大机制,Java多态性的概念也可以被说成“一个接口,多个方法”。Java实现运行时多态性的基础是动态方法调度,它是一种在运行时而不是在编译期调用重载方法的机制。
从运行的角度上看,Java引用变量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编译时类型,一个是运行时类型.
编译时类型由申明该变量时使用的类型决定,运行时类型由实际赋给变量的对象决定,如果编译时类型和运行时类型不一致,就会出现多态.Polymorphism.
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如果在子类中定义某方法与其父类有相同的名称和参数,我们说该方法被重写(Overriding)。子类的对象使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对它而言,父类中的定义如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同名的方法,它们或有不同的参数个数或有不同的参数类型,则称为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Overloaded的方法是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为什么需要使用多态?多态的好处?
可以增强程序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使代码更加简洁。
不但能减少编码的工作量,也能大大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
如何实现多态?
一般做法是:写一个方法,它只接收父类作为参数,编写的代码只与父类打交道。调用这个方法时,实例化不同的子类对象(new 一个对象)。
更具体的说:
(1)、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使子类具有不同的方法实现。
(2)、把父类类型作为参数类型,该父类及其子类对象作为参数转入。
(3)、运行时,根据实际创建的对象类型动态决定使用那个方法。
在运行时,java虚拟机会根据实际创建的对象类型决定使用那个方法。一般将这称为动态绑定。
多态小结:多态与继承、方法重写密切相关,我们在方法中接收父类类型作为参数,在方法实现中调用父类类型的各种方法。当把子类作为参数传递给这个方法时,java虚拟机会根据实际创建的对象类型,调用子类中相应的方法(存在方法重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