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攻壳机动队I,II>>(GHOST IN SHELL),一部很玄酷的日本科幻动漫.有人说这部片对<<黑客帝国>>的影响很大,我看了一下,是有点,但也不尽然.
黑客帝国里,人完全是活在电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而GIS还至少保留了人形的外壳.在GIS的世界里,自然人和义体人已经完全类似,人的大脑也是可以入侵的.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不知道它到底是真的存在呢,还是别人在你的大脑里创造的干扰信号.于是,那个怕事的警察也在怀疑,自己时刻牵挂着的妻子和女儿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一种虚假的记忆.人的大脑可以转移到人偶的身上,甚至已经成为网络生命的少佐也可以随意通过卫星下载"部分自己"到一个人偶身上,从而达到灵魂附体......
在动漫的世界里,想象力是无止境的.
类似把人类大脑的记忆转移到电脑里的科幻作品已经不少,在娱乐之余不免会想这样一个问题,转移到电脑里的那个你到底是怎样的你?你之所以为你,到底是靠哪一部分决定?
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就有人遇到了.比如,别人认识你,是靠什么?首先,是靠容貌.那如果容貌被毁,或者器官移植了呢?那好吧,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了.我相信这是多数人的答案了.那么在这个大脑里,哪一部才是你呢?特别是,如果大脑本身已经没有实体存在的时候?
我们了解一个人,其实是从他的外部表现来达到的.比如,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或者说话的语调和风格.所以,从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你就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存在,没错就是他/她.又比如,从一个人走路的声响,你不用回头就可以猜出来.......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其实靠的是一种模式.通过对模式的识别,从而区分不同的事物.因此,这种模式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不管是声音,触觉还是视觉,或者第六感.
除了被感知的事物主动提供模式信息,有时候我们还需要通过对其进行触发,以看其反馈.比如,我们会问一个问题,看看对方的回答.或者摸一下,看看感觉.如果返回的模式,与我们记忆中的模式匹配,我们就认为这是我们认识的事物.
其实,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对外界进行试探,然后记忆和存贮,并反复强化,从而认知这个世界的.
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理论就是这样的,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存贮和运算再输出.控制论原理应该也是这样的,输入和反馈.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之所以为你,是根据你对外的行为模式来识别的.这些对外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肢体动作,声音,甚至行文和做事风格.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别人对你的交互和感知,即输入和输出来达到的.识别的过程,就是把感知的模式,与记忆中的模式进行比较而达到的.如果没有了感知,或者没有了记忆,你就无从识别了.比如,你看不到对方了,触摸不到对方了,你怎么知道是他/她?又比如,你失忆了,即便能感觉到,你又怎知道是对是错?
好吧,现在假设你进入了电脑,那是怎样一个虚空的世界啊,你的输入输出方式全都变了,你以前所存贮的行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了.因为,你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了.你也不能说,不能动了.你现在能感知比特流了,能感觉到电压和电流了,这是你以前所没有过的.好吧,即便能听,能看,能感觉,也是跟以前不一样了.更不用说,你该如何发出动作了.
你是什么?只是一个自动机而已,感觉外界的输入自动输出,并不断学习变换内部的机制而已.一旦输入输出变化,而内部的机制还维持不变的话,那一切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
好吧,我们假设输入输出的接口不变,就像Windows里的驱动程序,在中间做了一个适配作用.所以,一开始,你还可以继续沿用以前的行为模式,然后慢慢演化成利用新的接口,或许由于运算速度很快,学习的过程可以很迅速.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建模呢?因为要复制的是人对外界输入的输出模式,如果不能有效地建模,那就要穷尽所有可能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了.不仅如此,还要完成输入输出的转换,就像前面说的,输入输出的方式都变了.......
难以想象,一个生存在虚无的电脑网络的灵魂或者生命体会是怎样的,就像噩梦中那种听不到动不了的虚空.
陌生人是什么?就是你不可预知他/她的行为.
熟人是什么?就是你说一句话,你知道他/她下一句会是什么.
疯子是什么?就是他/她的行为,与你的预期差别太大了.
一个熟悉的人,即便外形看起来什么也没变,但是做事的风格便了,对你的态度变了,你说他/她已经成为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