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移植操作(1)

[0]目录结构
◆ board:和一些已有开发板有关的文件,比如Makefile和u-boot.lds等都和具体开发板的硬件和地址分配有关。
◆ common:与体系结构无关的文件,实现各种命令的C文件。
◆ cpu:CPU相关文件,其中的子目录都是以U-BOOT所支持的CPU为名,比如有子目录arm926ejs、mips、mpc8260和nios等,每个特定的子目录中都包括cpu.c和interrupt.c,start.S。其中cpu.c初始化CPU、设置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等;interrupt.c设置系统的各种中断和异常,比如快速中断、开关中断、时钟中断、软件中断、预取中止和未定义指令等;start.S是U-BOOT启动时执行的第一个文件,它主要是设置系统堆栈和工作方式,为进入C程序奠定基础。
◆ disk:disk驱动的分区处理代码。
◆ doc:文档。
◆ drivers:通用设备驱动程序,比如各种网卡、支持CFI的Flash、串口和USB总线等。
◆fs:支持文件系统的文件,U-BOOT现在支持cramfs、fat、fdos、jffs2和registerfs。
◆ include:头文件,还有对各种硬件平台支持的汇编文件,系统的配置文件和对文件系统支持的文件。
◆ net:与网络有关的代码,BOOTP协议、TFTP协议、RARP协议和NFS文件系统的实现。
◆ lib_arm:与ARM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
◆ tools:创建S-Record格式文件 和U-BOOT images的工具。

==========================================================================================
[1]u-boot.1.1.2目录下有Makefile
1)设置编译器
可以看到这一项:
ifeq ($(ARCH),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也就是说这里所用的交叉编译器是arm-linux-gcc,u-boot默认是用这个的,也有用arm-elf-gcc的,arm-elf-tools-20030314.sh,用它来编译,没有问题。如果最后MAKE的时候提示找不到arm-linux-gcc就是这错了,改一下。

arm-elf-gcc是用来编译uClinux内核的工具,arm-linux-gcc用来编译LINUX
2)加进自己板子的项目
搜索B2的这部分文件
B2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s3c44b0 B2 dave

后面加上这部分:
TT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s3c44b0 TT T2T
切记在@./mkconfig $(@:_config=) arm s3c44b0 TT T2T
前面的是Tab来的,TT_config        :       unconfig也是一样,不能用空格代替,因为它是靠这个来识别命令的

==========================================================================================

[2]在宿主机(PC机)上建立arm-elf-gcc交叉编译环境

1)建立arm-linux-gcc编译环境
在RedHat Linux系统下以root用户登录,
将cross-2.95.3.tar.bz2文件复制到/目录下,
安装:
# tar jxvf cross-2.95.3.tar.bz2
这个命令会在你的/usr/local/arm/2.95.3目录下安装 arm-linux-gcc 交叉编译程序,
然后在PATH变量中添加一项:/usr/local/arm/2.95.3/bin.
[root@localhost root]#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2.95.3/bin


把PATH=:$PATH:/usr/local/arm/2.95.3/bin添加到/ETC/bash_profile文件中

或者
在/etc/bashrc文件中添加一项: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2.95.3/bin
之后可以测试一下 echo $PATH

注意:PATH大小写不一样,另外LINUX下大小写是不同的,以后不特别声明。

注意:命令中的参数之间都由单个空格或者TAB隔开,命令前有的有# 代表命令行符,不用输入。

注意:不可在WINDOWS下用winRAR解压u-boot-1.1.2.tar.bz2或u-boot-1.1.2.tar.gz这种文件,会少文件,去LINUX下,另外解压的时候也不用非点用命令行操作,LINUX现在对GUI已经支持的非常好了,比如解压只要右键点文件,选解压到当前文件夹就可以,执行的时候只要双击再选“执行”

注意:我用的VMWARE(虚拟机)装的LINUX,要在LINUX和WIN中间传递文件用VM-》SETTING里的SHARE FOLDER
该功能是把WIN 下的一个文件夹共享给LINUX。
这个功能必须装VMWARE TOOLS才能用,
装VMWARE TOOLS方法:首先在VM-》SETTING里CDROM项里把光驱设置为装入VMWARE安装文件夹下的LINUX工具的.ISO,LUINUX下就出现CDROM了 拷贝 解压 安装不在话下。必须注意的是VMWARE TOOLS在每次重起LINUX之后还必须也重起一下,TMD,谁搞定不用重起告诉我一声
重起的方法:/etc/init.d/vmware-tools restart
就有消息出来了

注意:另外郁闷的是我的WIN与LINUX之间复制文字似乎也不顺畅,干脆在SHARE FOLDER里建立一个TXT,两个系统捣文字玩~~

测试:
把终端关闭,重新打开后执行如下命令:

# arm-linux-gcc –v

建立好交叉编译环境后可以试着编译u-boot了
2)也可以建立arm-elf-gcc
与上面类似,用周立功的编译包直接安装
会在/usr/local/bin下产生arm-elf-gcc只类的文件
然后设置路径
[root@localhost root]#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elf/bin
======================================================================================================
[3] 测试交叉编译器搞好没有
编译个44B0例子 在UBOOT包目录下执行一下命令,以下是编译的包自带的DAVE公司板子B2(名)
1)      Make distclean (清除以前编译的痕迹)
2)      Make B2_config(B2代表B2板子的,前面见到过)
3)      Make
没问题就可以进行下面了
注意:B2默认用arm-linux-gcc编译,要是前面安的arm-elf-gcc的话此时会报错 把UBOOT目录下的MAKEFILE按照前面说的改一下
注意:一般说来还会有个问题,怀疑是编译器的问题 提示什么abi=apcs-gnu只类的找不到吧~~记不住了
改UBOOT目录下config.mk (好象)
文件里改成如下
PLATFORM_CPPFLAGS +=$(call cc-option,-mapcs-32,$(call cc-option,-mabi=apcs-gnu,))
原来的行少了$(call cc-option,-mabi=apcs-gnu,) 具体在哪行忘了 CTRL+F搜索一下
其他应该没问题,有问题GOOGLE搜一下,不是通病就是自己安装的问题了
注意:
MAKE之后会生成三个文件:
u-boot——ELF格式的文件,可以被大多数Debug程序识别;
u-boot.bin——二进制bin文件,纯粹的U-BOOT二进制执行代码,不保存ELF格式和调试信息。这个文件一般用于烧录到用户开发板中;
u-boot.srec——Motorola S-Record格式,可以通过串行口下载到开发板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vmware,linux,Path,tools,makefile,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