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 linux 来说, udev 还是一个新事物。然而,尽管它 03 年才 出现,尽管它很低调 ( J ) ,但它无疑已经成为 linux 下 不可或缺的组件了。 udev 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最近研究 Linux 设备管理时,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 udev 的实现。
udev 是什么? u 是指 user space , dev 是指 device , udev 是用户空间的设备驱动程序 吗?最初我也这样认为,调试内核空间的程序要比调试用户空间的程序复杂得多,内核空间的程序的 BUG 所 引起的后果也严重得多, device driver 是内核空间中所占比较最大的代码,如果把这 些 device driver 中硬件无关的代码,从内核空间移动到用户空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但我的想法并不正确, udev 的 文档是这样说的,
1. dynamic replacement for /dev 。作为 devfs 的替代者,传统的 devfs 不能动态分配 major 和 minor 的值,而 major 和 minor 非常有限,很快就会用完了。 udev 能 够像 DHCP 动态分配 IP 地址 一样去动态分配 major 和 minor 。
2. device naming 。提供设备命名持久化的机制。传统设备命名方式不具直观性,像 /dev/hda1 这样的名字肯定没有 boot_disk 这样的名字直观。 udev 能够像 DNS 解析域名一样去给设备指定 一个有意义的名称。
3. API to access info about current system devices 。提供了一组易用的 API 去操作 sysfs ,避免重复实现同样的 代码,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我们知道,用户空间的程序与设备通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 ioperm 获取操作 IO 端口的权限,然后用 inb/inw/ inl/ outb/outw/outl 等函数,避开设备驱动程序,直接去操作 IO 端 口。(没有用过)
2. 用 ioctl 函数去操作 /dev 目录下对应的设备,这是设备驱动程序提供的接口。像键盘、鼠标和触摸屏等输入设备一般都是这样做 的。
3. 用 write/read/mmap 去操作 /dev 目录下对应的设备,这也是 设备驱动程序提供的接口。像 framebuffer 等都是这样做的。
上面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对于热插拨 (hotplug) 的设备,比如像 U 盘,就 有点困难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设备插上了,什么时候设备拔掉了。这就是所谓的 hotplug 问题了。
处理 hotplug 传统的方法是,在内 核中执行一个称为 hotplug 的程序,相关参数通过环境变量传递过来,再由 hotplug 通知其它关注 hotplug 事件的应用程序。这样做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感觉也不那么优雅。新的方法是采用 NETLINK 实现的,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socket ,专门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异步通信。下面的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监听来自内核 hotplug 的事件。
#include < stdio .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 string .h> #include < ctype .h> #include <sys/un.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sys/ socket .h>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netlink.h> #include < errno .h>
static int init_hotplug_sock ( void ) { struct sockaddr_nl snl ; const int buffersize = 16 * 1024 * 1024; int retval ;
memset (& snl , 0x00, sizeof ( struct sockaddr_nl)); snl .nl_family = AF_NETLINK; snl .nl_pid = getpid (); snl .nl_groups = 1;
int hotplug_sock = socket (PF_NETLINK, SOCK_DGRAM , NETLINK_KOBJECT_UEVENT); if ( hotplug_sock == -1) { printf ( "error getting socket: %s" , strerror ( errno )); return -1; }
/* set receive buffersize */ setsockopt ( hotplug_sock , SOL_SOCKET , SO_RCVBUFFORCE, & buffersize , sizeof ( buffersize ));
retval = bind ( hotplug_sock , ( struct sockaddr *) & snl , sizeof ( struct sockaddr_nl)); if ( retval < 0) { printf ( "bind failed: %s" , strerror ( errno )); close ( hotplug_sock ); hotplug_sock = -1; return -1; }
return hotplug_sock ; }
#define UEVENT_BUFFER_SIZE 2048
int main ( int argc , char * argv []) { int hotplug_sock = init_hotplug_sock ();
while (1) { char buf [ UEVENT_BUFFER_SIZE *2] = {0}; recv ( hotplug_sock , & buf , sizeof ( buf ), 0); printf ( "%s/n" , buf ); }
return 0; } |
编译:
gcc -g hotplug.c -o hotplug_monitor
运行后插 / 拔 U 盘,可以看到: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usbdev2.2_ep00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 add@/class/scsi_host/host2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81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02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83 add@/class/usb_device/usbdev2.2 add@/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host2/target2:0:0/2:0:0:0 add@/class/scsi_disk/2:0:0:0 add@/block/sda add@/block/sda/sda1 add@/class/scsi_device/2:0:0:0 add@/class/scsi_generic/sg0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81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02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usbdev2.2_ep83 remove@/class/scsi_generic/sg0 remove@/class/scsi_device/2:0:0:0 remove@/class/scsi_disk/2:0:0:0 remove@/block/sda/sda1 remove@/block/sda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host2/target2:0:0/2:0:0:0 remove@/class/scsi_host/host2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2-1:1.0 remove@/class/usb_device/usbdev2.2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usbdev2.2_ep00 remove@/devices/pci0000:00/0000:00:1d.1/usb2/2-1 |
udev 的主体部分在 udevd.c 文件中,它主要监控来自 4 个文件描述符的事件 / 消息, 并做出处理:
1. 来自客户端的控制消息。这通常由 udevcontrol 命令通过地址为 /org/kernel/udev/udevd 的本地 socket ,向 udevd 发送的控制消息。其中消息类型有:
l UDEVD_CTRL_STOP_EXEC_QUEUE 停止处理消息队列。
l UDEVD_CTRL_START_EXEC_QUEUE 开始处理消息队列。
l UDEVD_CTRL_SET_LOG_LEVEL 设置 LOG 的级别。
l UDEVD_CTRL_SET_MAX_CHILDS 设置最大子进程数限制。好像没有用。
l UDEVD_CTRL_SET_MAX_CHILDS_RUNNING 设置最大运行子进程数限制 ( 遍历 proc 目录下所有进程,根据 session 的值判断 ) 。
l UDEVD_CTRL_RELOAD_RULES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2. 来自内核的 hotplug 事件。如果有事件来源于 hotplug ,它读取该事件,创建一个 udevd_uevent_msg 对象,记录当前的消息序列号,设置消息的状态为 EVENT_QUEUED, 然后并放入 running_list 和 exec_list 两个队列中,稍 后再进行处理。
3. 来自 signal handler 中的事件。 signal handler 是异步执行的,即使有 signal 产生,主进程的 select 并不会唤醒,为了唤醒主进程的 select ,它建立了一个管道,在 signal handler 中,向该管道写入长度为 1 个子节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唤醒主进程的 select 了。
4. 来自配置文件变化的事件。 udev 通过文件系统 inotify 功能,监控其配置文件目录 /etc/udev/rules.d ,一旦该目录中文件有变化,它就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其中最主要的事件,当然是来自内核的 hotplug 事件,如何处理这些事件是 udev 的关键。 udev 本 身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事件,也没有必要知道,因为它只实现机制,而不实现策略。事件的处理是由配置文件决定的,这些配置文件即所谓的 rule 。
关于 rule 的编写方法可以参考《 writing_udev_rules 》, udev_rules.c 实现了对 规则的解析。
在规则中,可以让外部应用程序处理某个事件,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执行命令,通常是让 modprobe 去加载驱动程序,或者让 mount 去 加载分区。另外一种是通过本地 socket 发送消息给某个应用程序。
在 udevd.c:udev_event_process 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 RUN 参 数以 ”socket:” 开头则认为是发到 socket ,否则认为是执行指定的程序。
下面的规则是执行指定程序:
60-pcmcia.rules: RUN+="/sbin/modprobe pcmcia"
下面的规则是通过 socket 发送消息:
90-hal.rules:RUN+="socket:/org/freedesktop/hal/udev_event"
hal 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关心的,接下来我会分析 HAL 的 实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