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一)——插入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二)——shell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三)——堆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四)——冒泡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五)——快速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六)——归并排序
// array是待调整的堆数组,i是待调整的数组元素的位置,length是数组的长度 void HeapAdjust(int array[], int i, int nLength) { int nChild, nTemp; for (nTemp = array[i]; 2 * i + 1 < nLength; i = nChild) { // 子结点的位置是 父结点位置 * 2 和父节点位置*2+1 // 修改处 nChild = 2 * i + 1; // 得到子结点中较大的结点 if (nChild != nLength - 1 && array[nChild + 1] > array[nChild]) ++nChild; // 如果较大的子结点大于父结点那么把较大的子结点往上移动,替换它的父结点 if (nTemp < array[nChild]) { array[i] = array[nChild]; } else // 否则退出本次循环 { break; } } // 最后把需要调整的元素值放到合适的位置 array[i] = nTemp; } // 堆排序算法 void Heap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 // 调整序列的前半部分元素,调整完之后第一个元素是序列的最大的元素 for (int i = length / 2 - 1; i >= 0; --i) { HeapAdjust(array, i, length); } //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对序列进行调整,不断的缩小调整的范围直到第一个元素 for (int i = length - 1; i > 0; --i) { // 把第一个元素和当前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 保证当前的最后一个位置的元素都是在现在的这个序列之中最大的 Swap(&array[0], &array[i]); // 不断缩小调整heap的范围,每一次调整完毕保证第一个元素是当前序列的最大值 HeapAdjust(array, 0, i);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 = {71, 18 ,151 ,138, 160, 63, 174, 169 ,79, 78}; HeapSort(a,10); for(int i =0;i<10;i++) cout<<a[i]<<" "; cout<<endl; system("PAUSE"); return EXIT_SUCCESS; }
18 63 71 78 79 138 151 160 169 174
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堆排序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
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 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
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
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 2].keys≤R[n-1..n].keys,
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化为大根堆;
②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
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
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堆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1)堆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
2)考虑到不同高度结点运行堆调整函数的时间不相同,并且大部分结点的高度都相对较小,初始建堆可以在线性时间里完成,即初始建堆得时间复杂度为O(n);
3)高度为h的结点运行堆调整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为O(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