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帝国

能够打败腾讯的,也只有腾讯。正如大多数业界人士所认同的,如果腾讯自身不出现严重的战略失误,那么未来十年乃至更久,它都将牢牢占据着中国互联网的龙头地位。

文│本刊记者 张兴军

很久以后,有人喜欢对打工皇帝唐骏的书名《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进行编辑,然后借以调侃评价腾讯及其创始人:我的复制可以成功。几乎没有人否认,腾讯的成功是从“模仿”开始的,从一款以色列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开始,腾讯做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OICQ,这就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的QQ前身。正是从这款产品出发,腾讯才成为今天的腾讯。

17年后的今天,这家崛起于深圳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业界习惯将“二马”(马云和马化腾)称为中国互联网的两架马车,驱动并引领中国互联网业的狂飙突进。而我们今天探讨的主角,正是有着书生气质的马化腾,以及他与张志东、曾李青等共同打造的QQ帝国。

1998:腾讯元年

如果说1998年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是一个特殊年份的话,那么腾讯的诞生无疑是原因之一。腾讯的诞生,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此之后的十余年里还将逐渐显现。实际上,在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的大业还都处于正待勃发的萌芽时期。

这一年,28岁的周鸿祎还没有创办他的奇虎360,为了完成他宣称的“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梦想,周鸿祎于是年十月创建北京三七二一科技有限公司(3721的名字由“三七二十一”而来),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开创中文上网服务之先河。6年之后,他才将“3721”以1.2亿美金的价格卖给雅虎。到他创办奇虎,还要再等一年的时间。

1998年,从毕业就加盟金山公司的雷军正式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创客马化腾相比,雷军此时已经算是功成名就。只是,在未来的某一天,雷军和马化腾之间还会因金山而产生某些非常直接的关联。

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无一不是筚路蓝缕开始他们的拓荒之路的。

1998年,张朝阳将两年前用风险投资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正式更名为搜狐公司,并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

1998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丁磊创办的网易已经迎来了一周岁,他与张朝阳、王志东并称为网络三剑客,而网易也已经成为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投票评选的十佳中文网站第一名。

今天的大型门户网站中,新浪可能是诞生的最晚的,时间是1998年12月。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新浪都是中国的门户之最,主导中国门户网站的走向。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也凭借微博这样的创新,占据一个独特的地位。

挂一漏万地铺陈这些貌似与腾讯无直接关联的同行及历史,表面上可能感觉没有什么意义,但纵观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年,他们从1998年这一时刻起就已经注定,未来会在某个时刻和路口相搏相杀,那种巨头与巨头之间的争斗,也将左右中国网络的生态走向。

现在,就让我们视线返回本文的主角——腾讯及其最主要的缔造者马化腾身上,看其是如何在中国互联网的渐进大潮中诠释自我价值的。

十年突围

今天叱咤风云的腾讯,并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

和张朝阳、李彦宏等海归派创办的搜狐、百度相比,腾讯是为数不多凭借自有资金开始创业的。马化腾在这一点上,和后来创办天涯的刑明有些类似,其创始资金是“炒股”赚来的。当时,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和陈一丹共同凑了50万元,马化腾出资最多,占到初始时期接近一半的股份。

腾讯的创始之地也有些捉襟见肘。张志东曾经透露,在搬去深圳华强北的赛格科技园之前,办公室一直是借用的朋友的一间舞蹈室。那时候,这些中国合伙人们加班累了,还能够舞上一曲。

最初,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创始人们,并没有对QQ寄予多少遐想,而开办腾讯也有些偶然。在电信行业摸爬滚打了有一段日子的马化腾有一天看到了一个以色列人做的软件ICQ之后,突发奇想地要做一个中文聊天工具。于是,OICQ就应运而生了。

腾讯应该是克里斯安德森免费战略的最经典的背书者,ICQ的前辈在OICQ不久之后就以近3亿美元的价格转手,而QQ虽然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自己的百万级用户,但马化腾们并没有为这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找到优秀的盈利模式。

坊间流传甚广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马化腾曾经和新浪和IT168等商谈过QQ的出售事宜,但因为百万的价格而没有谈拢,被后者残忍地拒绝。《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深圳采访时,时常听到有关腾讯的传说。

2006年,时任腾讯联席CTO的熊明华在清华大学参加活动时还叙述了腾讯为何没有卖掉的原因:“那家公司到腾讯来把所有的计算机、桌椅板凳数了一遍说,你的公司最多值60万,马化腾一想离一百万还差40万元就不卖了,他就承受了下来。”

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腾讯在创始的前几年便是备受煎熬的。马化腾那时候最怕周末,因为加班时机房的运转会耗很多电,夏天开空调也要耗电。连水电费的支出都感到恐惧的腾讯,可以想象当时的日子有多艰难。

有在当时已经攫取了第一桶金的投资人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意指曾经有过投资腾讯的机会,但没有珍惜。而与中国高交会的主办者们交流时会发现,腾讯的案例已经称为高交会上的传奇。1999年,IDG在这个被称之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展览上,投资了腾讯200万美金。五年后,腾讯在港交所上市,后来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这家企业的市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又突破了2000亿美元。

腾讯的第一个十年,凭借的是“一招鲜吃遍天”,QQ的海量用户为其利润的源泉——移动增值缔造了坚实的基础。轻而易举地将三大门户甩在了身后。这种逆转,或许只有当初拒绝买下腾讯的新浪们才能够真切体会。

我们也可以从几组数字来看腾讯公司在它的第一个十年时,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作用和地位。

2007年3月21日,根据腾讯公司的财务报告,2006年腾讯全年运营收入3586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8亿元,同比增长96.3%,实现税后利润1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2%,增长速度稳居互联网公司之首。

比起腾讯的迅猛增长,国内互联网公司显得疲惫,包括传统的门户网站,例如搜狐2006年全年运营收入13423万美元,净利润2589万美元;而新浪2006年运营收入21285万美元,净利润3990万美元。

说腾讯已经甩开其他门户的另一个证据是,2006年第二季度QQ.COM就已经超越新浪,成为中国门户网站的NO.1,在全球网站中则排名第5位。

2007年5月4日,《时代周刊》评出本年度“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赫然在列,入选了“创建家与巨擘”。至此,腾讯公司和它的掌舵者的影响力再一次为世界所公认。

腾讯是什么?马化腾是谁?这些问题如果在10年前提出或许没有人可以回答。而今天,腾讯已经家喻户晓。短短10年,马化腾和他的腾讯走过了一条令人惊叹的路。

舵手的格局

过去十年,马化腾的财富增长了50倍,从19亿元飙升至1000亿元,并跻身“胡润百富榜”的第6位。《财富》杂志这样评价马化腾:“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也是最低调的富豪之一。他创造了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

低调,早已是马化腾的符号。前几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在撰文时称,这位文质彬彬、技术出身的腾讯掌门人,在电梯里如果遇到员工都会拘谨异常,他甚至会拿起手机假装在看,其实屏幕上什么都没有。

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形象,却也是腾讯能够走到今天的最重要的人。在初创腾讯时,招聘员工时,马化腾会亲自请新来的员工吃饭。当创始股东希望增资扩股时,马化腾坚决不同意,认为对方不具备那样的视角和能力,再增多股份不合适。

在演讲,或者公开场合诠释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方面,马化腾可能永远都赶不上马云。但他的优势,就是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进而实现1+1大于2的正和博弈。这是马化腾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能体现出马化腾魄力的,还有微信——这一腾讯当前最重要的杀手级应用的诞生过程。

此时距微信项目构想的提出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App应用引起了腾讯广州研发部与张小龙的注意。Kik这款应用是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软件,在上线15天就获得了100万的用户。

张小龙睡不着了,他隐约觉得Kik类软件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起到颠覆的作用,而腾讯的QQ将首当其冲。他立刻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类Kik的应用,马化腾的答复是肯定的。

今天说一封邮件改变了腾讯的命运并不夸张。等到张小龙在广州研发部将微信打造成全民手机聊天的第一软件之后,马化腾不无后怕之感,他说,很难想像如果微信不是腾讯的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机立断投入一亿元来研发一个未来可能的“杀手级应用”,这或多或少能够看到马化腾的魄力。或许,马化腾能够想起腾讯在1998年看到OICQ的时刻,头脑中立刻涌现出想要做一款国语聊天应用的画面。16年后,张小龙就像当初的马化腾一样,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抓住了机会,一举改变了腾讯的命运。

马化腾格局观的另一个体现,是近几年来的“开放”态势。有人过去将腾讯比喻为“微软”,认为这家公司太过封闭,阻碍创新。腾讯,或者说马化腾应该早就意识到了“垄断”的危害,这家公司也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们。在优米网的访谈中,当主持人借由外人的话评价腾讯的闭塞时,马化腾的表情有些尴尬。

促使腾讯改变的标志性事件是360与腾讯的那场惊动了工信部的“3Q大战”,这个有着“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第一案”之称的案件,客观上推动了平台互联网企业走向开放。今天我们看到的腾讯、百度等的开放姿态,或多或少都与这场战争有关。

在自己的生态系统里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事实上腾讯亦在寻求变革,直至看到苹果APP STORE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出现。腾讯开放了自己的平台,吸纳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进驻其中,为他们提供各种创新和研发的便利,最终实现共赢。

马化腾透露,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已经拥有几百万合作伙伴和数亿的用户,腾讯正变成无边界的开放组织。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当下,只有开放、开源才能够更好地打造自己的生态,这已经成为共识。早在2013年的WE大会上,马化腾就已经预判“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7个路标之一。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北京召开记者见面会,在公布其人大议案时,从行业整体、社会发展等角度诠释腾讯的可能作为,而这正是“互联网+”的内涵。

一天之后,当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将“互联网+”作为未来业界发展和传统行业转型的国家战略而定调时,分析人士纷纷钦佩腾讯和马化腾的前瞻能力。

最近,马化腾又给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一书撰文,文中坦陈“腾讯参与‘互联网+’生态的方式,主要便是开放协作,跨界融合。”

腾讯生态

所谓的杀手级应用(KillerApplication),是指某个非常有用的计算机程序,并且是消费者愿意为之购买某硬件软件产品的计算机程序。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拥有一个杀手级应用,便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如果拥有批量的杀手级应用,那竞争对手就只能祈祷了。

腾讯就是这样的企业。几乎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所有领域,腾讯都已经或正在完善着布局。从QQ开始,腾讯在门户网站、视频、微博、金融等诸多领域都未曾缺席。

2014年,腾讯在内部架构上进行调整,宣布成立微信事业群,将其设为腾讯的第七大事业部,由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部总裁。这意味着微信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孵化,从产品升级为腾讯战略级的业务体系。这也是腾讯自2004年上市之后的第三次架构调整。自此,腾讯已经拥有了包括QQ、QQ空间和腾讯开放平台和QQ音乐在内的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包括腾讯游戏、腾讯文学在内的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涵盖腾讯电脑管家、手机管家、浏览器和地图的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整合了腾讯网、视频和微博在内的网络媒体事业群(OMG),拥有财付通和产业供应基金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和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加上最新设立的微信事业群,腾讯这七大事业群几乎涵盖了当前互联网业态的所有品类。

2015年第一季度末,在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大互联网公司中,腾讯以1955亿美元的市值排名第七位,仅次于美国亚马逊。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QQ的活跃用户达到8.32亿,微信的用户也达到了5.49亿元。

另一组数据也诠释了腾讯的成长速度和实力,这家公司在过去八年时间里,净利润从2006财年的11.63亿元飙升为2014年的305.4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倍。

而在同一时期,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则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态势。尤其是衡量企业发展力的最主要数据“净利润”一项,可谓惨不忍睹。在传统的三大门户当中,只有网易还处于不错的发展态势,但和腾讯相比,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

腾讯的生态是打出来和买过来的,前者是靠过去十余年的资本积累,后者则是凭借自身的资源与生态。如果用两个字形容腾讯过去五年的战略,可以用“布局”两个字来形容。作为中国用户数量、市值、盈利水平都名列前茅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一方面要巩固自身的既有优势,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探索新路。就像过去十六年在做的一样。

过去五年,腾讯投资的频率、速度、资金规模都堪称历史之最。例如投资滴滴打车、同城网等,均是以亿元计算,并且持续地注入资金和资源。因为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相同领域布局,所以巨头之间的彼此竞争趋于白热化。

马化腾在接受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采访时曾经披露过腾讯在投资滴滴打车时的一些细节,其烧钱的速度前所未有。打车应用刚开始风靡的时候,腾讯和阿里巴巴都看好这块市场,并用重金和资源进行布局。彼时,滴滴和快的还没有合并,补贴战和价格战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打车应用彼此之间的常态。马化腾回忆起这场战争,称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样,言外之意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从日亏损2000万元到日亏损4000万元,谁也不敢率先停止,那意味着前功尽弃。最终,滴滴和快的打得没了对手,然后二人一拍即合,然后合并了。

即使是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也时刻面对着“创新”的挑战,更何况那些初入市场的新人。

腾讯投资与入股并行的结盟战略,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尤其是对京东商城、大众点评和58同城的战略投资,直接弥补了腾讯在相关领域的短板,并带来了倍增的价值。2014年6月,腾讯投资7.36亿美元获得58同城完全摊薄后19.9%的股份。

2014年3月10日,腾讯以2.14亿美元收购京东3.5亿多股普通股股份,占上市前在外流通京东普通股的15%。同时京东腾讯还签署了电商总体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旗下拍拍网C2C、QQ网购等附属关联公司注册资本、资产、业务转移予京东,同时京东还获得易迅网少数股权和购买易迅网剩余股权的权利。

2014年2月19日,腾讯宣布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根据坊间披露的消息,腾讯这次投资作价4亿美元。

随着58同城和京东的相继上市,大众点评估值的水涨船高,腾讯的投资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再早之前,腾讯还曾“截和”360,对搜狗实施了同样的战略投资。

为何这些独立上市(或以独立上市为目标)的杀手级应用的创业者们,选择被腾讯投资或收购?原因不言自明,悉因腾讯的生态系统。能够接入腾讯的QQ、微信的用户资源,能够直接导入其支付的应用场景,并且能够将腾讯已经具有相当基础的相同业务纳入麾下,规避过去的直接竞争,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共赢的结局。

腾讯的这种打法不仅解放了自己,也让竞争对手颇不适应。尤其是微信用户直逼6亿量级之时,留给其他的平台型对手的空间就显得越发逼仄。

放眼中国互联网,能够和腾讯平起平坐的目前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即使是阿里巴巴,在面对腾讯的势如破竹之时也显得有些被动。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对于微信的发展的确紧张过,于是阿里巴巴做了“来往”。他也承认微信是一把好牌,并有些酸葡萄似地称这手好牌被腾讯“打烂了”。但这些都无可否认,腾讯在其生态系统之下所不断收获的事实。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杂谈,移动互联网,马化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