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毕业设计要用到光耦合,选了个TLP521型的感觉是电流驱动型的,中间出现了些问题,拿出来探讨,希望大家
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重要参数:输入输出电流都是50MA左右,这是最大值吧,最好不要超过80MA,不过太小了也不行,太小了输
入端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导通。
限流一般用限流电阻实现。电压范围较大,就输入级而言,导通时就不用说,就是发光二极管的电压,不过正反向偏压好
像不能超过5~6V的样子。输出级电压范围更大,只要不大于50V就行,不过我有点怀疑受光三极管是否能承受,不过
怀疑是怀疑,我也没做过具体实验测试。
下面是TLP的引脚图,他有三种封装,不过用法都一样:
TLP521光耦的1、2两个脚是发光侧,3、4两个脚是受光侧。
1、1-2脚之间并联电阻是分流作用,防止发光二极管暗亮产生误动作,也可以不要这个,没什么影响。 2、以TLP521-1为例,输出接单片机IO口,输出端为NPN型光电三极管结构,3脚为发射极,4脚为集电极,受光点
为基极,接线方式有两种:
(1)3脚下拉电阻接地,4脚接+5V,3脚为I/O输出端,这种接法导通输出为1,截止输出为0。
(2)4脚上拉电阻接+5V,3脚接地,4脚为I/O输出端,这种接法导通输出为0,截止输出为1。
网上大都采用这两种接法,好像采用方法一的比例多谢,不过我用方法一出现了问题,就是 在不接入单片机IO口
单独测试时,峰峰值电压可以达到接近+5V的方波信号(我本来要得到是方波信号,用来输入单片机INT0口做中断)。
不过当按方法一将输出接入单片机IO口INT0时,输出方波信号被拉低了,只有3.2V左右的峰值,根本驱动不了IO
口,也就产生不了中断。所以我改用了方法二,后来发现方法二可行,输出方波电压没有被拉低,可以很好驱动IO口。
下面是我用两种方法所连接的protues图:
方法一:4脚下拉电阻接地,5脚接+5V,4脚为I/O输出端,这种接法导通输出为1,截止输出为0
方法二:5脚上拉电阻接+5V,4脚接地,5脚为I/O输出端,这种接法导通输出为0,截止输出为1
关于为何用方式一输出电压被拉低,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我想大概是用方式二有个三极管在输出端和地之间做
隔离所以不会被拉低吧相当于是灌电流了,而方式一直接是IO口与电阻,地相接,产生的是拉电流。反正我可能分析
的也不对。但三极管在中间起作用是肯定的了。
使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控制流过管子的电流的大小,以免烧坏管子。一般通过电流值计算应该接入电阻的大
小,起限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