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2.2中的新变化

原文链接点击这里

Swift2.2已经更新了,这次更新去除了一些难用的语法还添加了一些缺失的特性,并且还弃用了一些有争议的语言特性。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Swift2.2中的一些主要的变化和一些细微的改变,还会展示一些实际的代码例子来让你更快的上手Swift2.2。

1. ++ 和 – 被弃用了

Swift 2.2正式地弃用了++和–操作符,意味着他们仍然可用但当你用到时会得到哦一条警告。弃用一般是完全移除的第一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Swift 3.0中这两个操作符将会被移除掉。

在使用这两个操作符的地方,你需要用+= 1和-= 1来替换掉他们。这两个操作符(+= -=)会一直存在,不会移除。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两个长期使用的操作符会被移除掉,尤其是他们存在于C、C#,Java以及调侃它的笑话 C++ 中时。下面列出了一些原因,但不是所有:

  1. 写++而非+= 1没有显著的节省时间
  2. 虽然一旦你知道了它后用起来很容易,但是++对学习Swift的人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含义,然而+=至少可以理解为”求和并赋值”
  3. C语言风格的for循环,这是++和–用的最多的地方,同样也被Swift弃用了,这也引出了我的下一点…

2. 传统的C风格for循环也被弃用了

对,你没看错:下面这种for循环将很快从Swift中完全移除掉:

for var i = 1; i <= 10; i += 1 {
  print("\(i) green bottles")
}

之所以称之为C风格的for循环,因为他们作为类C语言的特性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概念上甚至在C语言之前都已经很久了。

虽然Swift也是(大概吧)类C语言,但他有一些比传统的for循环更新的、更聪明的替代品。结果就是:这个结构在Swift 2.2 中被弃用了并且”会在将来版本的Swift中移除掉”。

注意:当前的弃用警告并没有提示会在Swift 3.0移除,但我怀疑他会的。

要替换这些旧的for循环,使用其中一个替代选择即可。例如,上面的green bottles代码可以使用range的循环来重写,就像这样:

for i in 1...10 {
  print("\(i) green bottles")
}

记住,创建一个开始比结束值大的range是不对的,虽然你的代码会通过编译,但会在运行时崩溃掉。所以不要这么写:

for i in 10...1 {
  print("\(i) green bottles")
}

而是应该写成这样:

for i in (1...10).reverse() {
  print("\(i) green bottles")
}

另一个选择是直接使用数组的快速枚举,就像这样:

var array = [1, 2, 3, 4, 5, 6, 7, 8, 9, 10]

for number in array {
  print("\(number) green bottles")
}

3. 数组和其他的slice类型现在有removeFirst()函数了

removeFirst()方法对数组的操作一直很有用,但是直到现在一直缺少一个移除数组开始位置元素的对应方法。

好啦,添加了removeFirst()方法的Swift 2.2来拯救你了。这个方法会删除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并把它返回给你。

回头去看green bottles这个例子,你会发现两个坏习惯:第一,我使用了var而不是let,第二是打印了英语语法上的信息”一个绿瓶子们”。

这些都不是误写的,因为我要用它来演示removeFirst()了

var array = Array(1...10)
array.removeFirst()

for number in array {
  print("\(number) green bottles")
}

注意:虽然removeLast()有一个返回可选的等效方法popLast(),removeFirst()并没有类似的可选等效方法。这意味着如果你对一个空数组调用这个方法,你的代码会crash掉

4. 现在你可以比较元组了(在合适的格式下)

元组是一系列由逗号分隔的值,元组的值可以包含参数名也可以不包含,比如下面这个:

let singer = ("Taylor", "Swift")
let alien = ("Justin" "Bieber")

在旧版本的swift中,你不能比较两个元组的值,除非写一些笨重的代码,就像下面这样:

func == (t1: (T, T), t2: (T, T)) -> Bool {
  return t1.0 == t2.0 && t1.1 == t2.1
}

需要些这样的样板代码的要求不是非常友好的,当然这也只对只有两个值的元组有效。在Swift 2.2 中,你不需要再写这样的代码了,因为元组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了:

let singer = ("Taylor", "Swift")
let alien = ("Justin", "Bieber")

if singer == alien {
  print("Matching tuples!")
} else {
  print("Non-matching tuples!")
}

Swift 2.2的自动对比含两个元素的元组的效果就和我们刚写的函数功能一样。但它对六元元组同样适用,也就是有六个元素的元组。

至于为什么Swift的元组比较只支持到6元元组(而不是6百万),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每一次额外的比较都会需要调用Swift标准库中的更多代码。另外,使用这么大的元组就是代码有问题了。应该换成使用结构体。

你可以通过改变上面的两个元组来看看元组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let singer = ("Taylor", 26)
let alien = ("Justin", "Bieber")

准备好接受Xcode长长的错误信息吧,但有趣的东西还在末尾呢:

note: overloads for '==' exist with these partially matching parameter lists: ......
((A, B), (A, B)), ((A, B, C), (A, B,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5. 元组的splat语法被弃用了

让我们在元组上多聊一会:另一个被弃用的特性是Swift自从2010年(对,Swift发布以前)就存在的,它被称作”the tuple splat”,并没有多少人用过它。这也是被弃用的原因之一,虽然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语法会给阅读代码带来歧义,所以才被弃用。

鉴于你可能会好奇,那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splat语法的例子:

func describePerson(name: String, age: Int) {
  print("\(name) is \(age) years old")
}

let person = ("Taylor Swift", age: 26)

describePerson(persion)

要记住:别太喜欢你刚学的新知识,因为他们在Swift 2.2中被弃用了,并且会在未来的版本中完全移除掉

6. 更多的关键字可以用来当做参数标签了

参数标签是Swift中一个核心的特性,我们来撸一下下面这段代码:

for i in 1.stride(through: 9, by: 2) {
  print(i)
}

如果没了through和by标签,这段代码就失去了其自我注释的特性:

1.stride(9, 2)中的9和2是个啥意思?在这个例子中,Swift还使用了参数标签把1.stride(through: 9, by: 2)和1.stride(to: 9, by: 2)区分开来,这两段代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Swift 2.2中,你可以用更多的语言关键字来作为参数标签了。你可能觉得为什么这会是件好事呢,考虑一下下面的代码:

func printGreeting(name: String, repeat repeatCount: Int) {
  for _ in 0..< repeatCount {
    print(name)
  }
}
printGreeting("Taylor", repeat: 5)

这里用到了repeat关键字作为参数标签,这个函数会重复打印一个字符串多次。因为repeat是一个关键字,这段代码在Swift 2.2之前是会出错的,你得用别的代替repeat,这让人很不爽。

注意:仍然有一些关键字是不能用作参数标签的,特殊的如var,let以及inout。

7. var 参数被弃用

另一个被抛弃的,同样也是有原因的:var参数被弃用是因为它提供的用处微不足道,并且经常和inout搞混。这东西太不易理解了,以至于我不得不加入到我的Swift language tests,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删除掉了。

为了掩饰,下面是用var关键字修改后的printGreeting()函数:

func printGreeting(var name: String, repeat repeatCount: Int) {
  name = name.uppercaseString

  for _ in 0..< repeatCount {
    print(name)
  }
}

printGreeting("Taylor", repeat: 5)

与第一处不同的是前面的name变成了var name,并且name被换成了大写,所以会打印出”TAYLOR”五次。

没有了var关键字,name就变成了常量,uppercaseString这一行就会出错。

var和inout之间的区别非常细微:使用var关键字你可以在函数体内部修改一个参数的值,而inout会让你所做的改变在函数结束后依然有效。

在Swift 2.2中,var被弃用了,并将在Swift 3.0 中移除。如果你正在使用这个,直接在函数内给这个变量做一份拷贝就可以了,比如:

func printGreeting(name: String, repeat repeatCount: Int) {
  let upperName = name.uppercaseString

  for _ in 0..< repeatCount {
    print(upperName)
  }
}

printGreeting("Taylor", repeat: 5)

8.重命名了调试标识符:#line,#function,#file

Swift 2.1和更早的版本使用”screaming snake case”的符号:FILE,LINE,COLUMNFUNCTION,这些符号出现的地方会被编译器自动替换为文件名,行号,列号和函数名称

在Swift 2.2中,这些旧的符号已经被#file,#line,#column和#function替换掉了。你会相当熟悉如果已经使用了Swift 2.0的#available来检查iOS特性。正如Swift review官方所说的,它也引入了一条出现#意味着会触发编译器的替代逻辑的规则。

下面我修改了printGreeting()函数,来看一下新旧两种调试标识符的用法:

func printGreeting(name: String, repeat repeatCount: Int) {
  // old - deprecated!
  print("This is on line \(__FILE__) of \(__FUNCTION__")

  // new - shiny!
  print("This is on line \(#line) of \(#function)")

  let upperName = name.uppercaseString

  for _ in 0..< repeatCount {
    print(upperName)
  }
}

printGreeting("Taylor", repeat: 5)

多亏了代码补全,我应该加上你也可以使用#dsohandle了,但是如果你知道什么是dynamic shared object handles的话,你大概已经发现了这点变化了。

9. 字符串化的selector被弃用

Swift 2.2以前一个不受欢迎的功能是selector可以被写作字符串,像这样:

navigationItem.rightBarButtonItem = UIBarButtonItem(title: "Tap!", target: self, action: "buttonTaped")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我写的是”buttonTaped”而不是”buttonTapped”,但Xcode不会提示我出的错误,如果这个方法不存在的话。

这个问题在Swift 2.2中解决了:使用字符串作为selector被弃用了,并且你可以在上面的代码中这么写#selector(buttonTapped),如果buttonTapped方法不存在的话,你会得到一条编译错误,这又是一个需要在类编译前消除的错误。

10. 编译时Swift 版本检查

Swift 2.2 加入了一个新的编译配置项使得用不同版本Swift写的代码联合编译成一个单独文件变得简单。这看起来可能是不必要的,但是考虑到使用Swift编写库的人们,他们能把目标版本设在Swift 2.2并且期待别人都用它或者目标版本设在Swift 2.0并期待用户能用Xcode升级吗?

使用新的编译选项能让你写两种不同口味的Swift,正确的那个会依据Swift编译器的版本来进行编译。

例如:

#if swift(>=2.2)
print("Running Swift 2.2 or later")
#else
print("Running Swift 2.1 or earlier")
#endif

就像#if os()编译选项一样,这个可以调整由编译器生成的代码:如果你正在使用Swift 2.2的编译器,第二个print()就不会被注意到。这意味着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随便胡扯点什么:

#if swift(>=2.2)
print("Running Swift 2.2 or later")
#else
THIS WILL COMPILE JUST FINE IF YOU ARE
USING A SWIFT 2.2 COMPILER BECAUSE
THIS BIT IS COMPLETELY IGNORED!
#endif

11. 新的文档关键字:recommended,recommended over,和keyword

Swift支持MarkDown格式的注释来给你的代码添加额外的信息,所以你可以这么写:

/**
Say hello to a specific person
- parameters:
- name: The name of the person to greet
- returns: Absolutely nothing
- authors:
Paul Hudson
Bilbo Baggins
- bug: This is a deeply dull funtion
*/
func sayHello(name: String) {
    print("Hello, \(name)")
}

sayHello("Bob")

这些信息在代码补全中会使用到(“Say hello to a specific person” 会按照你书写的方式显示)并且在快速帮助中同样有用,其他的信息这时也会显示。

在Swift 2.2中,添加了三个新的关键字recommended,recommendedover和keyword.这几个关键字通过让你来指定哪个在Xcode中匹配的属性和方法应该被返回,从而使得代码补全更有用,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没作用,所以这也只是一种猜测。

当它们突然可以用的时候,我希望你是像这么使用的:

/**
- keyword: greeting
- recommendedover: sayHelloToPaul
*/
func sayHello(name: String) { }

/**
Always greets the same person
- recommended: sayHello
*/
func sayHelloToPaul() { }

正如你看到的,recommended意思是更推荐另一个方法而不是这个,而recommendedover意思是更推荐这个方法而不是别的。

正如我所说,这在当前的Xcode 7.3版本中还是不可用的,但是我提交了一个bug给Apple,期待与能得到一些明确的说明这些关键字的作用,当我知道更多的时候我也会更新这个页面。

另一方面,Xcode 7.3有了新的代码补全特性:现在你可以打出几个字像是”strapp”来得到stringByAppendingString的高亮提示。或者”uitavc”来获UITableViewCell高亮提示,让你的脑袋适应这种文本快捷键还需要一些重新调整,但这确实给你编写代码的速度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