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矿区分类体系研究

  基于遥感的矿区分类体系研究

  LUCC 研究应视其目标与任务的不同而选取全国、区域(典型区和县域)等多空间尺度,工矿区属于典型区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对典型区域研究时传统的数据来源是土地利用详查台账数据库及其矢量化图库,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典型区域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有的学者在这方面已做过一些研究,例如盛业华等在对工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研究时,以彩红外像片为数据源确定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目前,国内尚无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标准,在制定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① 以土地利用/覆盖的分类制图和变化探测研究为根本目的,分类系统力求简洁,并能正确反映土地资源特征与本质差异;②根据研究主体并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来加以综合,做到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土地利用的本质特征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差异。应考虑到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进行层阶性的系统划分,并便于各种比例尺的制图及为各级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服务;③ 利用遥感解译确定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其正确性解译精度至少要达到 85%,各层次类别的解译精度应大致相同。利用多源信息处理技术而加以综合,则可比较容易而准确地得到我们所要求的分类单位的信息;④ 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包括两种涵义:一指土地利用本身的可持续性;二是指土地分类系统的可延续性。分类系统突出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兼顾传统分类的可承继性与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出现的新类型及其“更新换代”的可兼容性。类别的增加应该是可能的,与将来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比较是可能的。

  在国家无标准的情况下,应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国家资源与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中确定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另外还要结合研究的目的和矿区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实际情况及遥感的分辨率等条件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分类体系可采用二种模式:一是单一模式。针对研究的具体情况,如果分类数量较少可采用此方式。能够反映矿区特点的分类有排土场、矸石山、由塌陷引起的积水坑、工矿区等,如以 TM 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的唐山市古冶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别划分为 7 种类型,即积水坑、坑塘、工矿区、居民点、耕地、草林地和未利用地;二是多级模式。一般适合于分类数量较多的情况,一级可与新的全国土地分类相一致,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可依实际情况确定,反映矿区特点的分类可参考新的全国土地分类划分,如排土场、矸石山、由塌陷引起的积水坑等可归入未利用地,经复垦的大水面鱼塘或精养鱼塘区可归入农用地,可统称为养殖水面,矿井所在地可归入建设用地,可称为独立工矿用地。其他分类可依据实际情况参考新的全国土地二级或三级分类确定。在确定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影像特征、判读标志和具体含义进行描述。

  结 论

  利用遥感技术从全国到区域和不同行业的LUCC 研究时,所制定的分类体系各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土地覆盖遥感监测在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及动态研究中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因此,作者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专用的分类标准,在制定分类体系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针对矿区 LUCC研究目前国家尚无分类标准的情况,依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及遥感的分辨率等条件,提出了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分类体系可采用的二种模式,即单一模式和多级模式。在多级模式中,针对反映矿区特点的几种地类,提出了归入二级类的划分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监测,土地利用,遥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