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博客欢迎转发,但请保留原作者信息!内容系本人学习、研究和总结,如有雷同,实属荣幸!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gtt116/article/details/9070487
前言
OpenStack使用的语言是python,比他年长的2岁的OpenNebula就显得比较奇葩,使用的是C语言和Ruby,shell,多种语言混杂而成。
关于两者的优劣在此不做讨论,但我个人认为OpenStack的发展偏向公有云,而OpenNebula的设计初衷就是私有云,这可以从两个产品的设计上看出来。
OpenStack的功能基本是仿照AWS,也就是按照公有云的思路来设计接口和功能。比如虚拟机的host信息对用户透明,调度算法对用户透明,调度过程对用户透明。
而OpenNebula则不同,所有关于虚拟机的任何信息一开始就设计在接口上了。所以在OpenNebula中,可以看到虚拟机详细的创建过程,调度过程,操作日志,因为OpenNebula就是为了数据中心虚拟化(私有云)而来的,而这些关键信息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至关重要。
OpenStack中关于虚拟机的很多信息并不能通过调用接口来获取,比如说调度的历史,虚拟机的迁移的历史记录,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完整的记录,目前只能从系统日志中“挖”出来。她其实完全有能力提供这些信息,只是两个产品的使用场景不同,导致了给用户感觉的不同。因为对于公有云用户不关心这些事情,也就注定了OpenStack一开始不会花太多精力在这些方面。这些功能应该归为系统运维功能,就是常说的管理员功能。对于OpenStack只有基本功能完善了,普通用户满意了,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系统运维上。不过从launchpad的BP上来开,未来OpenStack的发展会慢慢的向更强运维性发展。
回到正题,本文主要讲述OpenNebula的代码结构和物理部署结构。对OpenNebula中某个功能的具体实现没有详细的描述,点到为止,旨在抛砖引玉,为初看OpenNebula代码的同学提供方便。
注:本文基于OpenNebula4.0进行分析,其他版本可能会些许不同。
OpenNebula Web UI的试用录像:
优酷 较模糊。
水管高清无码。
物理架构
OpenNebula不像OpenStack有一堆服务,每个宿主机上要运行一堆进程。Nebula的开发原则就是轻量,简单。
所以除了在控制节点运行几个接受用户请求的服务外,在计算节点不需要运行任何服务,只要OpenNebula可以通过ssh连到计算节点即可。
如下图所示,OpenNebula就是控制节点,在此节点上运行着OpenNebula和OpenNebula
-sunstone。前者主要负责处理XML-RPC请求,XML-RPC和REST API类似。后者就是Dashboard,Web UI。 绿色的框就是计算节点,计算节点里运行着虚拟机。 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通过ssh进行通信,如此的好处是极度的简单和轻量,基本上计算机点没有浪费任何的资源在OpenNebula服务中,这和OpenStack相比差异很大。另外,劣势也很明显,导致了项目代码的混乱和不好维护。因为所有对虚拟机的操作最终都转化为ssh,virsh这样的命名,导致很难写单元测试,并且代码可读性也因此受影响。
主要进程
简要介绍OpenNebula由哪些主要服务进程。OpenNebula简称为ONE,所以很多进程都是one*打头的。
- oned:OpenNebula的core服务,监听2633端口,处理XML-RPC请求。另外它会创建如下子进程,这些进程各司其职:
- one_vmm_exec.rb: VirtualMachine Manager,负责管理虚拟机。
- one_im_exec.rb:Imformation Manager,管理和管理虚拟机和宿主机的状态信息。
- one_tm.rb:TransferManager。
- one_hm.rb: HookManager。
- one_datastore.rb: 数据存储,类似于Openstack的实例存储和卷。
- one_auth_mad.rb: 验证模块。
- mm_sched: 负责调度虚拟机。
- sunstone-server.rb:OpenNebula的dashboard。
从进程名就可以看出很多是有ruby写的,还有一部分是有C++写的。官方的说法是c++占39%,Ruby占23%,Javascript占20%,shell script占5%,其他的13%。
代码组织结构
在OpenNebula中,核心架构都是通过c++实现的,具体到业务时才使用Ruby,Shell这样的语言,还是体现其指导原则:“轻量,简单”。下面将具体介绍哪些是核心架构,哪些部分是业务逻辑,并且之处源码中比较有价值的地方。
使用c++的部分用的是scons这个构建工具,高级版的make(http://www.scons.org/),他得“MakeFile”文件名叫:SConstruct。
OpenNebula的源码地址:git://git.opennebula.org/one.git
源码目录如下:
├── install.sh
├── LICENSE
├── NOTICE
├── README.md
├── SConstruct
├── share
└── src 主要源码
下面将分析上文提到的几个服务进程的源码。
oned
OpenNebula的core入口点,处理XML-RPC请求,监听2633端口。
src/nebula/oned.cc 入口代码。
src/nebula/Nebula.cc 核心代码。在此文件中最关键的是start()方法,就是在此方法中启动了各种ruby子进程,具体内容不赘述了。
在这串代码中比较让人疑惑的是,找不到用来解析XML-RPC请求的入口函数,或是任何和XML-RPC相关的注册代码。经过痛苦摸索后发现,XML-RPC被封装在rm(RequestManager)代码中,也就是在src/rm/RequestManager.cc文件中。
下面是代码example:
RequestManager:register_xml_methods()
/* VM related methods */
RequestManagerRegistry.addMethod("one.vm.deploy", vm_deploy);
RequestManagerRegistry.addMethod("one.vm.action", vm_action);
RequestManagerRegistry.addMethod("one.vm.migrate", vm_migrate);
到此,XML-RPC请求注册完毕,按照这个思路,大家就可以比较顺利的阅读代码了。
one_*m.rb
上文提到过核心架构和具体实现。在OpenNebula中,每一个资源的管理都有对应的Manager,例如虚拟机的管理叫VirtualMachineManager(vmm),虚拟网络的管理叫VirtualNetworkManager(vnm)。
OpenNebula将每一个子功能都划分到不同的目录下,所以读者可以找到src下的vmm,vnm等。同时还会发现类似vmm_mad,vnm_mad的目录。这两种目录就对应着架构和具体实现,即前者(vmm)是架构相关的,后者(vmm_mad)是实现相关的。
在vmm中用c++定义了各个接口,以及调用方法,在vmm_mad中根据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实现。而选择哪个实现是在oned.conf配置文件中定义的。
例如:oned.conf中关于vmm_mad的配置如下:
VM_MAD = [
name = 'vmm_kvm'
executable = 'one_vmm_exec'
arguments = '-t 15 -r 0 kvm'
default = 'vmm_exec/vmm_exec_kvm.conf'
type = 'kvm'
]
可以看到`executable`指向的是one_vmm_exec,这个文件是ruby的可执行文件。这样如果OpenNebula管理另外一种虚拟化技术,只要编写对应的*_mad即可,并且OpenNebula的这种设计完全脱离了程序语言,理论上任何程序语言都可以扩展OpenNebula。
这些设计处处体现着OpenNebula轻量,简单的思路。由于框架级别的改动很少,为了获得高效率,使用c++;在扩展性上,提供了任何语言都能够扩展的接口,并默认提供了ruby的实现。
CLI
除了服务端,one的源码中还自带了CLI的源代码。这里也做简要分析。
位于:one/src/cli
里面有很多Ruby写的可执行文件,具体实现在此不赘述。
API 接口
源码中提供了Java和Ruby的接口,就是对XML-RPC请求进行了封装,
位于:src/oca/ruby和src/oca/java
总结
纵观OpenNebula和OpenStack,两者各有特点,个有所长也各有特点。“简单轻量”是OpenNebula给人最深的印象,同时对于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功能也较细致和完善,值得OpenStack学习。
OpenNebula主页
OpenNebula4.0从源码编译
OpenNebula XML-RPC API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