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开发中,可以说和Bitmap低头不见抬头见,基本上每个应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用到,而这里面又涉及到大量的相关知识。
所以这里把Bitmap的常用知识做个梳理,限于经验和能力,不做太深入的分析。
区别decodeResource()和decodeFile()
这里的区别不是指方法名和参数的区别,而是对于解码后图片尺寸在处理上的区别:
decodeFile()用于读取SD卡上的图,得到的是图片的原始尺寸
decodeResource()用于读取Res、Raw等资源,得到的是图片的原始尺寸 * 缩放系数
可以看的出来,decodeResource()比decodeFile()多了一个缩放系数,缩放系数的计算依赖于屏幕密度,当然这个参数也是可以调整的:
// 通过BitmapFactory.Options的这几个参数可以调整缩放系数
public class BitmapFactory {
public static class Options {
// 默认true
public boolean inScaled;
// 无dpi的文件夹下默认160
public int inDensity;
// 取决具体屏幕
public int inTargetDensity;
}
}
我们分具体情况来看,现在有一张720x720的图片:
inScaled属性
如果inScaled设置为false,则不进行缩放,解码后图片大小为720x720; 否则请往下看。
如果inScaled设置为true或者不设置,则根据inDensity和inTargetDensity计算缩放系数。
默认情况
把这张图片放到drawable目录下, 默认:
以720p的红米3为例子,缩放系数 = inTargetDensity(具体320 / inDensity(默认160)= 2 = density,解码后图片大小为1440x1440。
以1080p的MX4为例子,缩放系数 = inTargetDensity(具体480 / inDensity(默认160)= 3 = density, 解码后图片大小为2160x2160。
*dpi文件夹的影响
把图片放到drawable或者draw这样不带dpi的文件夹,会按照上面的算法计算。
如果放到xhdpi会怎样呢? 在MX4上,放到xhdpi,解码后图片大小为1080 x 1080。
因为放到有dpi的文件夹,会影响到inDensity的默认值,放到xhdpi为160 x 2 = 320; 所以缩放系数 = 480(屏幕) / 320 (xhdpi) = 1.5; 所以得到的图片大小为1080 x 1080。
手动设置缩放系数
如果你不想依赖于这个系统本身的density,你可以手动设置inDensity和inTargetDensity来控制缩放系数:
BitmapFactory.Options options =
new BitmapFactory.Options();
options.inJustDecodeBounds = false;
options.inSampleSize = 1;
options.inDensity = 160;
options.inTargetDensity = 160;
bitmap = 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getResources(), R.drawable.origin, options);
// MX4上,虽然density = 3
// 但是通过设置inTargetDensity / inDensity = 160 / 160 = 1
// 解码后图片大小为720x720
System.out.println(“w:” + bitmap.getWidth() + “, h:” + bitmap.get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