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e开放课程博弈论8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Candidates Voter Model得到的几个结论:

1. 存在多个纳什均衡,但是并非均衡中的所有候选人都在中间。(和中间选民模型不太一样)

2. 当左右派分别有一个人参加竞选且处于均衡状态时,左派的一个人加入会加大右派人赢得可能性,自己收益更小。

3. 当左右派两个参选的候选人的立场太极端,立场靠近中间的人加入到竞选中会获胜。

4. 寻找纳什均衡依旧需要靠Guess and check,且需系统地猜,认真地检查。

另外,对于第三点,如何度量这个极端呢?当把立场看做0-1的直线,我们将其6等分,则当左派候选人位于1/6处,右派候选人位于5/6处时,中间1/2处的人参与竞选的话,他们三个人赢得选举的概率均为1/3,即只要左右派的候选人稍微从1/6或者5/6处往中间移动一点点,他们就可以形成纳什均衡。


简单回顾完上节课的游戏后,这节课的例子是选址问题(Location Model),假设有两个小镇分别为E和W,每个小镇限制居住10万人,有两类人T和S,各10万人。现在让这20万人各自选择小镇居住,必须遵守两个规则:所有人同时选择;若选择某小镇的人超过限制,则随机分配。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收益,每个人的收益与他所处的小镇中与他同类型的人的数目,如果其小镇上其他人都与他的类型不同,则其收益为0,若小镇上两类人各占一半,则每个人的收益是1,若小镇上全是同一类人,则每个人的收益为1/2。画出每个人的收益与其所处的小镇中与其同类的人的数目的图形,可以看到是两端线段。

接下来就是在班上的实验,老师把前7排同学分为S,后面的分为T,为了更好的游戏,每个人初始时选择了一个小镇,即前7排中有4排住在E,3排住在W,后面的则有4排住在W,3排住在E。几轮游戏下来,基本前7排的所有同学选择了E,后面的所有同学选择了W。

分析纳什均衡,共有以下三种情况:

1)所有S选择E,或者所有S选择W,即种族隔离现象。所有人的收益为1/2,没有人会选择离开,因为一旦有人选择搬去另外一个小镇,其收益就变为0。

2)每一个小镇中都是一半S一半T,即混居。所有人的收益为1,但是稍微波动后就会使得整体趋向于1)中的均衡,即为一种弱纳什均衡,不稳定。

3)所有人选择同一个小镇,根据游戏规则,所有人会被随机分配。

从以上的游戏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小结论:

1)一些为了增加游戏合理性的规则可能导致一种均衡。(Seeming irrelevant detail can matter)

2) 社会随机分配可能会产生比自我选择要好的结果。(Having society randomize for you ended up better than "Active choice")

关于社会学得到的一些结论:

1)随处可见的这种种族隔离现象并不能说明人们更喜欢种族隔离,我们不能凭现象武断地下结论。即个体选择导致这一社会现象与偏爱无关,这是谢林提出的一大论点。

2)对于这种种族隔离现象,我们可以有什么政策呢?这里说到了60年代美国的校车问题,以及后来的哈佛大学学生选宿舍的问题。一个比较好的对策是自上而下采用中央集权制地去随机分配。

3) 另一种方案是每个人自主地随机选择。

这里的策略与之前的例子中我们遇到的策略都不同的是,策略的选择引入了随机性,我们把这种策略称为“混合策略”(randomized mixed strategy),那之前的就被称为”纯策略“。

下面以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石头剪刀布(Rock, Paper, Scissors)的游戏说明,有些情况下不存在纯策略下的纳什均衡,但是存在混合策略下的纳什均衡。

在纯策略下我们很容易检查没有纳什均衡,因为你让一方选择一个策略后,让对方选择最佳应对策略,可以一直循环下去,不存在均衡的情况。

而若对手采用(1/3, 1/3, 1/3)的概率随机选择三种策略时,我若选择石头,则收益为0*1/3+1*1/3-1*1/3=0,对于剪刀和布也是一样,如果我也采用(1/3, 1/3, 1/3)的概率随机选择三种策略则总收益还是0,不会存在比这种选择更好的应对策略,即两者都是选择了最佳应对策略,达到了纳什均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Yale开放课程博弈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