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搭建交叉编译环境过程中环境变量的配置。
Linux版本:Ubuntu 12.04
交叉编译器版本:arm-linux-4.4.1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是嵌入式开发的第一步,很简单但是很关键!很重要!为什么要配置检查编译环境呢?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PC上编译的只能够在X86的架构上运行的。为使得我们开发的应用、驱动等能在ARM架构的平台上运行起来,那么必须借助交叉编译器来完成交编译移植。根据体系结构、不同版本的内核,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交叉编译器进行开发。
事先声明:
交叉编译器的路径:/usr/local/arm/4.4.1/bin
配置环境变量: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4.4.1/bin
为保证环境变量输入准确,这里推荐一个小技巧:打开交叉编译器所在目录->选择任意一个工具链->右键属性->拉伸属性窗口直至出现完整路径->选中复制
检测安装是否成功方法:
1、输入arm后按TAB键,若终端有打印出一系列的arm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名称则说明交叉编译环境已成功添加。
2、通过查看交叉工具链的版本信息判定是否安装成功。
在确定有该交叉工具链的情况下,使用arm-linux-xxx- -v命令查看(arm-linux-xxx-是工具链名称,可采用复制方式获得准确文件名)。注意!arm-linux-gcc -v的命令并不是通用的,因为有的交叉编译器当中不含有arm-linux-gcc的交叉编译工具。比如说下图的编译器就不含有arm-linux-gcc的工具链,因此无法查看编译器版本。
3、在配置完成后在当前Terminal使用echo $PATH 查看PATH变量。详见方式1。安装成功效果图如下图:
环境变量的配置据本人日前了解到的有6种方式,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在环境变量配置的作用范围及有效时间。在方式2、3配置下可长期有效!
2、在一般用户目录下.bashrc(~/.bashrc)文件中添加环境变量。
添加方法:使用vi、vim、gedit方式打开.bashrc文件,如下图位置添加环境变量保存(vi/vim保存命令:wq!)。在.bashrc中添加环境变量后,在当前的终端窗口中需要使用命令:source .bashrc激活生效,在新开启的Terminal中无需source即可直接生效。可使用上述检测安装是否成功方法。作用范围及有效时间:使用该方式配置对root用户和一般用户作用相同,而且长期有效!
使用该方式添加的环境变量对于一般用户,在当前终端窗口需要使用命令:source /etc/bash.bashrc激活生效,在新开启的Terminal中无需source即可直接生效。作用范围及有效时间:该方式配置对root用户和一般用户作用相同,而且长期有效!
使用该方式添加的环境变量对于一般用户无效(系统用户的文件,一般用户无权限访问);对于系统用户而言,仅在当前Terminal下source /root/.bashrc后仅一次有效,其他Terminal无效。
该方式添加环境变量是最常见的一种。在root用户下使用打开使用vi或vim或gedit方式打开/etc/profile文件完成添加。添加位置同方式2。使用该方式添加的环境变量对一般用户需要source /etc/profile后才可生效,若是配置完成后重启系统则是默认对任何一般用户的Terminal有效;对于root用户而言则需要在每个打开的Terminal中source后才有效,而且仅一次有效。
可参考文章: http://blog.csdn.net/mybelief321/article/details/9076583了解安装过程,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