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

关键字: xshell终端颜色; xshell配色方案;  xshell颜色配置; 

程序猿配置一个好看的终端很重要,黑白颜色的终端实在太伤眼睛了,这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配色方案,可以保护眼睛。

本文来自我的有道笔记:  http://note.youdao.com/share/?id=202a88734065732c89c84f9e9197ab9c&type=note

点击 Xshell 面板顶部的如下按钮。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张图片

点击 Browse 按钮,弹出如下面板,选择 ANSI Colors on Black,然后点击右侧save as 按钮,命名为 zkl。

这里其实就是复制一份 ANSI Colors on Black 的颜色方案,或者我们也可以 New 一个方案。

ANSI 颜色已经很好看,这里我们是沿用 ANSI 颜色,并加以修改,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颜色方案。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2张图片

然后,点击右侧的 edit 按钮,编辑前景色和背景色。


1. 设置背景色

点击 Backgroud 右侧的下拉列表, 在弹出的界面选择 other, 弹出一个界面,点击自定义颜色,然后会弹出如下界面:

按照如下 rgb 值填写颜色,(0,43, 53)

然后点击 Add to Custom Colors 按钮,添加自定义颜色到左侧面板中的 custom colors下,选择它。确定。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3张图片

2. 设置字体颜色(前景色)

点击 Normal Text,进行设置。

rgb颜色:(131,148,150)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4张图片


3. 设置目录颜色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5张图片

颜色 rgb 值如下:(128,128, 255)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6张图片

4. 设置压缩文件颜色

ANSI 颜色中,压缩文件颜色默认是红色,不干扰视线,如果感觉不好,可以调整为如下颜色: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7张图片

颜色 rgb 值如下:(128,128, 0)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8张图片


5. 设置VIM中注释的颜色 

经过以上设置后,xshell的背景颜色,字体颜色,linux的目录, 压缩文件颜色都比较好看了,效果如下。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9张图片

但是我们打开 vim,编辑一个 c++, python 代码文件时会发现注释的颜色很不好看。需要再进行设置。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0张图片


设置如下颜色即可:

rgb颜色:(255,128,64)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1张图片

修改后的代码文件显示效果如下: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2张图片


6. 导出颜色方案

xshell 非常强大,各种功能。我们设置的颜色方案也可以导出保存,当我们在其他机器上使用时,可以导入颜色方案。

下面界面中的 import 和 export 即可完成导入和导出颜色方案,下面这个文件是上述配置对应的颜色方案文件:

 该文件请在有道笔记链接中下载.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3张图片


附加: 设置命令行提示符

在命令行提示符显示用户名,当前机器IP,当前时间,当前路径等信息。但有时候如果我们的目录很长,敲击命令很不方便,可以通过修改 PS1 环境变量,让命令提示符在第二行显示:

如下示例,后面的 \n 就是起到了提示符 $ 在第二行显示效果。


export PS1="\[\033[01;31m\]\u\[\033[00m\]@\[\033[01;32m\] 10.185.25.224\[\033[00m\][\[\033[01;33m\]\t\[\033[00m\]]:\[\033[01;34m\]\w\[\033[00m\] \n$ "

或者

export PS1="\[\033[01;31m\]\u\[\033[00m\]@\[\033[01;32m\] \h\[\033[00m\][\[\033[01;33m\]\t\[\033[00m\]]:\[\033[01;34m\]\w\[\033[00m\] \n$ "

效果如下:

XSHELL 绝佳配色方案, 保护你的眼睛_第14张图片


注:

   设置为什么颜色,可以自己根据显示效果调,很灵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x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