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我的新浪微博,此文仅作迁移保存,文中可能有很多错误,有问题请到原微博查看,这里仅作备份原文连接(并且查看大图)
那天的Surface发布会,我先写了Pro 4的,我的评价就是,他的升级对得上他的售价。同天发布的Surface Book 就没有写,因为当时资料收集的不够,不太合适说。
随着发布会的结束,很多信息都已经水落石出了,而我对Surface Book的看法也成型了:
“Surface Book 是一款微软炫技的好产品、但是达不到秒杀众生(包括MBPR都不能)的产品”
于我看来Surface Book的噱头吹的有些过了,而我说的这个噱头一大块就来源于各种人说的Surface Book 秒杀Macbook Retina。为什么我这么说呢?由我慢慢道来,主要对比对象是RMBP13:
1 售价
评价任何一款产品脱离了售价讲都是耍流氓,这是我的认为,算不上绝对正确,但也有90%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吧:
Surface Book 1499美元起价,包括整机和一个Pen,我挑了和RMBP13 配置上近似的几个:
128GB-i5-8G 售价 1499刀
256GB-i5-8G 售价 1699刀
256GB-i5-8G-独显 售价 1899刀
下面是RMBP13的定价:
128GB-i5-8GB 售价 1299刀
256GB-i5-8GB 售价 1499刀
512GB-i5-8GB 售价 1699刀
从售价上看,定位近似的RMBP和SB就两个低配版的,在往上二者不好对比了,只能往定制版去比,所以先打住,SB的高配版过后再说。
从结果上看,RMBP便宜200美元,那么究竟SB多出的这200刀值得么?
2 性能
首先一个结论就是Surface Book全家的CPU性能,无论低配版还是高配版,都不如RMBP的CPU性能。
Surface Book 用的是Skylake-ULT 热设计功耗是15W,RMBP用的是Broadwell-ULT 热设计功耗是28W。根据桌面版不降频的6700K和Haswell的4790K的评测,Skylake的IPC提升勉强10%,而Broadwell本身相较于Haswell勉强有5%的IPC提升.
到目前为止都不知道SB的CPU具体型号是什么,不过不要紧,既然我们知道是Skylake-ULT GT2 15W,那么我们不妨使用这里面的最高端产品,根据Intel官方ARK数据库(http://ark.intel.com/products/family/88392/6th-Generation-Intel-Core-i7-Processors#@Mobile),该系列的最强产品为i7-6600U,很有可能就是SB的高配使用的
当然现在我是在对比未定制版的RMBP13,所以我选了最高端的i5,6300U
而RMBP13使用的则是 第五代 28W的ULT:
首先频率上RMBP的单核睿频高了0.1G,基准频率高了0.3G.。
其次请考虑一个问题,RMBP的TDP 是 28W,SB的是15W,所以最后结果就是SB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短时间)下略微超过RMBP,其他时候不能。3.0G的Skylake其实是和3.1G的Broadwell差不多的,但是2.4G的Skylake和2.7G的Broadwell来说,就明显不能。再加上RMBP的散热优势,即便SB有了键盘坐镇,其性能也难以超过低配版的RMBP13.而且万一i5版用的是6200U呢?即便是高配版的i7 SB 6600U面对5257U,也只是单线程强于5257U 、多线程持平吧,6600U享有新构架和体质优势,而5257U则拥有近乎两倍的TDP空间,Skylake和Braodwell能效差异不大的情况下,5257U更稳,6600U爆发更强。7.7mm的机身,我对其散热很担忧。
说起CPU性能来,我还要解释下TDP、构架、频率的影响,而不是新一代一定比后一代好的雷人话语(其实我看过5700HQ和6700HQ的评测,6700HQ性能还比不上5700HQ呢,所以这点不用纠结,我也不想过多解释CPU部分),而说起GPU来说,完全吊打!
RMBP是Iris 6100 48个EU,SB的低配版只是HD 520 24EU,整整一倍的差距,再加上同代工艺和近乎两倍的TDP空间,SB的GPU要好过RMBP只能说是痴人说梦,Gen9对比Gen8可不是同规模性能2X的,请看看桌面端的HD520和Gen7 的 HD4600性能区别就知道了。
磁盘性能不好说,但是RMBP13都突破到1GB/S(1.2 1.3附近)以上了,SB会黑科技到2GB/S以上构成明显优势么?我想98%不会吧。至于内存什么就肯定彼此彼此了。
所以我觉得SB和RMBP13算不上完全的竞争对手,SB本身比RMBP13贵很多,同定位的SB比RMP13贵一点,使用场景也有区别,而高于RMBP13价位的SB又找不到对比对象,RMBP13肯定无力了,RMBP15性能又完爆SB,便携遍历又被完爆,感觉找不到对手~~
和RMBP对比,好像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好了,上面是我好像在黑SB的一些地方,下面开始赞扬SB了:
我觉得SB比起RMBP的优点是哪里?当然是屏幕可以拆下来,SB可以各种姿势使用,还有一个Pen,这是大大的好于RMBP的地方啊。
1、当然是可拆卸的屏幕+Pen
我一直觉得Surface Book不是所谓的笔记本终极形态,而是Intel倡导的2 in 1的终极形态,Surface Book的平板部分足够轻便和薄,又拥有一个良好的书写体验,可以说除了电池,都到达顶端了。而加上了键盘后,最高12小时的续航和独显,又进一步拓展了SB的使用场景,不可谓不妙。
SB可以拆拆拔拔扭扭捏捏的各种姿势,真的很妙,想想工作的时候,突然想干什么,直接拔了屏幕就可以走人了,这真是帅呆了(不过我想如果正在游戏中,估计会崩溃吧~~)。虽然SB的平板模式注定只能临时用用(好像是2-3h的续航),不过一个接近14inch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我想是配合键盘使用的吧。
我是关心Surface Pro 4多余Surface Book,原因如下:
1、Surface Book的CPU性能只会和SP4差不多,两者都是15W的Skylake-ULT,SP4的机身散热可能会更好,SB的电池更大,平板下估计SP4反而会好于SB,插上电池+独显后那SB肯定比SP强。SP4的TDP要和GPU共享,如果SB有独显,那么SB的CPU理论上会有更多TDP可以让他的性能发挥(还有SP4 i7 的GPU还是EDRAM+28EU 要占用的TDP说不定更多),但是就在一个不太高的价格下,两者CPU性能彼此,嗯,我很关心这个。
2、SB的应用场景和我不符合,估计大家都看得出来,我对15W的ULT吐槽很严重,嗯,没法用,我想开个虚拟机,然后host部分还要干很多货,根本不指望15W的能干什么。GPU嗯,反正只是RMBP13的两倍,也玩不了什么大作(虽然我也不玩),也只能玩玩一般的游戏,我是不在乎偶尔玩个游戏低特效的,2X的性能损失点画质就能换来相同的帧率了。
3、穷
4、对了Surface Book 12小时的续航是,12小时的视频,如果你是上网,那肯定要缩水,如果用独显,那就继续呵呵了。。独显可一点不省电。。想要high12小时,还是撑不住,,妥妥的~~能办公超过10小时就不错了。
当然我也不会买RMBP13,我是RMBP15的用户嘛,平板我也会单买(SP4),想想RMBP15真是黑科技,很薄的机身下压着一个45W的CPU,压着一个独显,暴力的SSD和刚够的RAM,续航标称8h(当然实际肯定没有了)。
我只是随便说说,分两次写的,感觉好凌乱。。主旨应该是,Surface Book不是我的菜,而且我也觉得Surface Book现阶段很多人对他太乐观了,就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