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Command)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即创建的Command对象),从而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模式中角色:
   抽象命令(Command):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具体命令(ConcreteCommand):具体命令,实现要执行的方法,它通常是“虚”的实现;通常会有接收者,并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接收者(Receiver):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能成为一个接收者,只要能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调用者(Invoker):要求命令对象执行请求,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命令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客户端(Client):命令由客户端来创建,并设置命令的接收者。

      命令模式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司令员下令让士兵去干件事情,从整个事情的角度来考虑,司令员的作用是,发出口令,口令经过传递,传到了士兵耳朵里,士兵去执行。这个过程好在,三者相互解耦,任何一方都不用去依赖其他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儿就行,司令员要的是结果,不会去关注到底士兵是怎么实现的。
      看实现代码,Invoker是调用者(司令员),Receiver是被调用者(士兵),MyCommand是命令,实现了Command接口,持有接收对象: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public void exe();  
}
public class My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  
    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  
    public MyCommand(Receiver receiver) {  
        this.receiver = 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 {  
        receiver.action();  
    }  
}
public class Receiver {  
    public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command received!");  
    }  
}  
public class Invoker {  
    private Command command;  
    public Invoker(Command command) {  
        this.command = command;  
    }  
    public void action(){  
        command.ex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ceiver receiver = new Receiver();  
        Command cmd = new MyCommand(receiver);  
        Invoker invoker = new Invoker(cmd);  
        invoker.action();  
    }  
}  
输出:command received!

      命令模式的目的就是达到命令的发出者和执行者之间解耦,将发出命令与执行命令的责任分开。每一个命令都是一个操作:请求的一方发出请求,要求执行一个操作;接收的一方收到请求,并执行操作。请求方和接收方独立开来,使得请求的一方不必知道接收请求的一方的接口,更不必知道请求是怎么被接收,以及操作是否被执行、何时被执行,以及是怎么被执行的。命令模式的关键在于引入了抽象命令接口,且发送者针对抽象命令接口编程,只有实现了抽象命令接口的具体命令才能与接收者相关联。 

你可能感兴趣的:(命令模式(Com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