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学习总结--OOAD

把人机交互部分作为系统中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设计,有利于隔离界面支持系统的变化对问题域部分的影响。


人机交互部分的需求分析:

对使用系统的人进行分析——以便设计出适合其特点的交互方式和界面表现形式;
对人和机器的交互过程进行分析——核心问题是人如何命令系统,以及系统如何向人提交信息。


人机界面的设计准则:
易学、易用、操作方便 
尽量保持一致性 
及时提供有意义的反馈 
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而不是界面上 
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 
具有语境敏感的帮助功能 
减少重复的输入和操作 
对用户的操作具有容错性 ,如UNDO
防止灾难性的错误 
其它:如艺术性、趣味性、风格、视感等

用OO概念表达所有的界面成分

1、选择界面支持系统(窗口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可视化编程环境)
2、设计报表及报告.对要生成的报表和报告格式等进行设计。每一种报表或报告应对应于一个类。
3、设计诸如安全/登录、设置和业务功能之类的窗口。 每一种窗口对应于一个类。
4、在窗口中,按照命令的逻辑层次,部署所需要的元素,如菜单、工作区和对话框等。窗口中的部件元素对应窗口类的部分类,部分类与窗口类形成聚合关系。 
5.发现窗口类间的共性以及部件类间的共性,定义较一般的窗口类和部件类,分别形成窗口类间以及部件类间的泛化关系。 
6.用类的属性表示窗口或部件的静态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和选项等。 
7.用操作表示窗口或部件的动态特征,如选中、移动和滚屏等。有的操作要涉及到问题域中的类。
8.发现界面类之间的联系,在其间建立关联。必要时,进一步地绘制用户与系统会话的顺序图。 

9. 建立界面类与问题域类之间的联系。有些界面对象要与问题域中的对象进行通讯,故要对二者之间的通讯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人机界面只负责输入与输出和窗口更新这样的工作,并把所有面向问题域部分的请求转发给问题域部分,即在界面对象中不应该对业务逻辑进行处理。
(b)一种常见的作法是,问题域部分的对象不应该主动发起与界面部分对象之间的通讯,而只能对界面部分对象进行响应,也就是说,只有界面部分的对象才能访问问题域部分的对象。通常把界面对象向问题域部分对象传输的信息或发布命令看作是“请求”,而把从问题域部分对象向界面部分对象传输的信息看作是“回应”或“通知”。
(c)尽量减少界面部分与问题域部分的耦合。由于界面是易变的,从易于维护和易于复用的角度出发,问题域部分和界面部分应该是低耦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机交互学习总结--O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