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qt程序作为客户端,windows下winsock作为服务器端,实现两端通信。
开始时写了一个小函数测试:
QTcpSocket tmpSock; tcpSock.connectToHost("59.64.159.87",7716); tcpSock.write(buf,strlen(buf)+1); msleep(3000); tcpSock.disconnect();
测试结果发现客户端只能连接到服务器端,而服务器端收不到客户端的消息。
初步揣测也许是Qt的socket机制使得socket缓冲队列没有即时发送。
换另一方法:
QTcpSocket tmpSock; char* buf ="hello"; tcpSock.connectToHost("59.64.159.87",7716); tcpSock.write(buf,strlen(buf)+1); msleep(3000); tcpSock.disconnect();
运行后,发现结果仍然不对。开始思考Qtsocket通信机制。想到这有可能是因为Qtcpsocket是非阻塞的方式引起的。
在网上查找,发现了一些资料。
QTcpSocket因为继承自QAbstractSocket,所以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他就处于非阻塞方式,也就是事件编程,这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一个线程中实现多路tcp链接,节省资源,但是这种方式的编程难度比较大。
对于初涉这方面的朋友来说还不太适合,所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还是阻塞方式的socket编程比较容易理解,QAbstractSocket里面提供了几个函数用于阻塞方式编程,利用好它就可以简单的编写出网络应用了:
当接收数据时,我们有个模式可以遵循:
while (socket.bytesAvailable() < (int)nSize) { if (!socket.waitForReadyRead(Timeout)) { emit error(socket.error(), socket.errorString()); return; } }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等待nSize个数的到来,这是个一定要遵守的接收数据模板,可以把它写成一个内联函数,如果段话满足条件,就可以容read读数了。
写数的话调用write,之后调用waitForBytesWritten来确定数据是否写完。
然后修改原来的代码。
QTcpSocket tmpSock; char* buf ="hello"; tcpSock.connectToHost("59.64.159.87",7716); tcpSock.write(buf,strlen(buf)+1); if(tcpSock.waitforreadyread(3000)) emit SockCondition("successful"); else emit SockCondition("failed"); tcpSock.disconnect();
运行测试成功